新消費成潮 小盲盒撐起千億市值

2020-12-14 09:40:16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孫傑 | 責任編輯:蔡彬

10年前一個小小的創業格子鋪,已成長為潮玩界的頭部玩家。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953.29億港元。

格子鋪起家

33歲創始人港交所敲鐘

Molly、Pucky、Dimoo,近年來泡泡瑪特盲盒受到“Z世代”(泛指“95後”)消費者的熱捧。殊不知,盲盒背後的公司,10年前是以格子鋪起家的。

2010年11月,泡泡瑪特第一家門店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開業。創始人、CEO王寧最初對標香港公司“LOG-ON”的銷售模式,定位就是“潮流生活小百貨”,主要賣家居、文具、箱包、飾品、玩具等生活創意産品。

直到2015年,王寧注意到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産品復購率極高,佔到公司年銷售額的30%,這讓他萌生推出自營潮流玩具的念頭。2016年4月,取得Molly的IP授權並引入盲盒玩法,泡泡瑪特開始向IP孵化運營商轉型。

2017年,泡泡瑪特首次實現盈利後,業績開始連續爆發。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總收益從2017年的1.581億元人民幣,增至2018年的5.145億元人民幣,2019年暴增到16.83億元人民幣。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

今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赴港上市。

“上個月,泡泡瑪特剛剛度過公司的十周歲生日。”在上市敲鐘現場,33歲的王寧分享上市喜悅的同時還表示,“更加值得自豪的是,我們開創了一個品類、一個行業,打造了一個關於潮流玩具的生態體系。”他認為,泡泡瑪特讓一代年輕人了解到什麼是潮玩,並在這個時代留下了關於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記。

盲盒引潮流

“雙11”銷售額破億

吃小浣熊乾脆面收集水滸卡,曾是一代人的記憶。如今,盲盒已成功取代卡片,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於是,各式造型的小娃娃,擺放到很多人的工位、床頭和書櫃。

“盲盒打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這可能正是拆盲盒的魅力,買了一個就想湊齊全套,讓人“欲罷不能”。這種爆紅的玩法,被一些人解讀為“驚喜經濟”,認為戳中了年輕消費者追求神秘感的心理。

但與此同時,另一些人直呼“看不懂”,對年輕人一擲千金,為集齊全套玩具而花費數萬元甚至超10萬元的行為難以理解,認為盲盒銷售模式加劇了年輕人的非理性消費。

不可否認的是,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融合了潮流文化及內容,迎合了消費升級、代際更疊的新消費需求,正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興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潮流玩具市場規模不斷擴容,從2015年的63億元升至2019年的207億元,預計今年有望達到262億元。更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三年國內潮玩市場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總營收8.18億元,同比增長50.5%,凈利潤1.41億元,同比增長24.7%。而在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更是斬獲高達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運營IP資源

進軍海外大市場

盈利可觀,門檻又不高,盲盒潮玩賽道正在吸引新玩家涌入。

近日,名創優品宣佈,將推出首個潮玩新品牌“TOPTOY”。該品牌將獨立開店運營,定位為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歲至40歲男女消費群體,産品覆蓋盲盒、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據了解,“TOPTOY”首家旗艦店將於12月18日在廣州正佳廣場正式開業,計劃下月在深圳、重慶、西安等城市陸續開店。

另外,網上爆紅的“吾皇萬睡”漫畫貓也已經殺入盲盒市場,意圖分一杯羹。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泡泡瑪特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多元豐富的設計師資源支撐,有利於其IP資源的運營。

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包括大名鼎鼎的“MOLLY”、米老鼠、Hello Kitty等。

據悉,泡泡瑪特將用自己的方式孵化和運營商業化IP,近期投資的電影《哪吒重生》將於2021年初上映,Popmart land樂園項目也將在北京建立。

另據了解,泡泡瑪特已開始建立海外銷售渠道,計劃進一步擴展業務至亞洲、歐洲及北美市場。中國本土孵化出來的潮玩明星,能否敲開海外大市場,這將成為泡泡瑪特上市後的一大懸念。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