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可美白?黑色素可以被一舉擊潰?隨著夏季的到來,一些美白護膚品的宣傳語讓愛美人士目眩神迷,奮不顧身“買買買”。然而,皮膚科專家提醒,皮膚變白最快也需要4周,在選購美白護膚品時別受“速效美白”和宣傳用語的蠱惑踩了陷阱。
六種功能成分 能讓皮膚變白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謝淑霞副主任醫師指出,美白類化粧品是指宣傳有使色斑、日曬斑、深色或不均勻曬黑皮膚色調變淺,美白皮膚作用的化粧品。美白類化粧品主要通過其中的功能性成分從不同的角度達到美白的效果,從作用機制上來看,能讓皮膚變白的成分包括有六大類:
1.酪氨酸酶活性抑製劑,如熊果苷等;
2.多巴色素互變酶抑製劑,如曲酸等;
3.黑素運輸阻斷劑,如傳明酸等;
4.角質剝脫劑,如果酸、水楊酸等;
5.內皮素拮抗劑,如洋甘菊提取物等;
6.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等。
白無止境?別太貪心!
有人戲言,在美白的道路上“白無止境”。實際上,太貪心會讓皮膚遭殃。
謝淑霞建議,應樹立正確合理的美白理念。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美白的過程,人體皮膚的生理代謝週期是28天,不要輕信短期迅速美白皮膚的“神話”,遵循科學,關愛皮膚,不要因為貪圖美白效果使得嬌嫩的肌膚變得敏感和脆弱。
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美白類化粧品?
首先,應儘量選擇資質齊全的正規渠道購買化粧品, 買時要注意索要發票和購物憑證。
其次,人體皮膚有乾性、油性、中性、混合型、敏感性等類型,應根據自己的皮膚類型,選擇適合自己的産品。
對於自己中意的化粧品,建議在購買前,通過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和化粧品監管APP查詢所購買化粧品的標簽標識資訊與其産品註冊資訊是否一致。還可通過資訊查詢了解産品成分,提高對科學美白的認識。
“速效美白”?當心暗含“它們”
使用美白産品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黑色素形成以後,一部分會被分解,另一部分會隨著表皮細胞的脫落而清除。這一過程大概為4~10周,所以,美白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看到産品宣傳中出現“3天見效”等説法,應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這是因為,一些不法廠家可能在美白類化粧品中添加汞、鋁、砷、氫醌等我國《化粧品安全技術規範》中規定的有害成分或是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藥用成分,以求提升美白效果,迷惑消費者,謀求不正當利益。
謝淑霞指出,添加上述物質雖然可能具有“立竿見影”的美白效果,但是使用後很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安全。例如,氫醌可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或使皮膚産生永久性白斑;汞、鉛等重金屬物質人體吸收後可能引起器官功能損傷等嚴重危害;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皮膚變薄、紅血絲、産生激素依賴性皮炎等皮膚損害。
化粧品闖禍 如何“急救”?
謝淑霞提醒,一旦出現化粧品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可疑的化粧品,並立即清理掉皮膚上的殘留物。輕者可以用正確的冷敷方式,緩解皮膚紅腫。重者及時到皮膚科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就診時應帶上可疑的化粧品及外包裝,以便做皮膚斑貼試驗等輔助檢查,同時配合醫生向監管部門上報化粧品不良反應報告。(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周晉安、甄曉洲、葉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