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安:“孕媒教授”給你一個“完整的家” |
中國網 | 時間: 2013-02-2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面對一個個眼睛裏充滿渴望的不孕不育患者,他敢於負責,用事實説話,在國內首次倡議“簽協議治不孕”,不讓老百姓花冤枉錢。而這背後,是他獨具特色的治療技術和濟世為民的醫者本色。 文/柳晨曦 趙強
中國先賢孟子説:不孝不三,無後為大。兒女成雙承歡膝下,傳宗接代人類繁衍,這是人類的自然規律。有人説孕育是一個美好的過程,一個小生命在母體中慢慢成長,直至呱呱墜地,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歡笑、溫馨和希望。 然而,有些人卻因飽受不孕症的侵害,長期以來沒有一個“完整的家”,成為人生一大憾事。據專家介紹,現在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的程度已大幅上升,現代人不孕、不育現象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現代病。而現在對於男女不孕、不育的原因分類有很多種,如性疾,糖尿病等因素;個人心理因素;環境和工業毒物增加,可以影響男女雙方的生殖系統,尤其是嚴重損害生精細胞,導致精子數量和品質下降;此外,長期處於高強度輻射下也極有可能造成不孕、不育。 王景安,山西省聞喜縣人。不孕症專家,第六屆中國中醫藥發展論壇副理事長(www.zyylt.org),淘寶行醫第一人,百度網名“孕媒教授王大夫”,解疑答惑網友提問,活躍于網路十多年了。 多年來,王景安一直在治療不孕、不育領域探索,“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在臨床上經驗豐富,擁有多項中醫藥發明創造與科研成果。尤其他在國內首次倡議“簽協議治不孕”,更讓人拍手稱讚:王專家憑的是實力説話。 現代人的不孕、不育是何種狀況?王景安有著怎樣的獨特治療方法?如何更好地普及生殖健康?王景安的積極探索精神會給科技工作者帶來哪些啟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求解了“孕媒教授”王景安。
中國網:王醫生您好!據了解,現代人裏面不孕、不育人數比例約佔八分之一。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群體的?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代人不孕、不育情況的發生,並且呈逐漸增多趨勢? 王景安:中國的不孕、不育群體是一個求子的特殊群體,他們執著地擁有一種橫亙千年的觀念,早在2000多年前聖人就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數千年來傳統生育的觀念,更是自古以來無數不孕、不育症患者憂愁和悲痛的根源。多少年來,它如同一把巨大的枷鎖禁錮了千千萬萬人們的靈魂;它更如一座大山,壓在不孕、不育症患者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那麼,如今儘管經濟發展了,科技發達了,但不孕、不育症患者卻增加了。這些人承襲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倫理,仍舊堅持著社會和家庭的生育使命感,為了延續“香火”,為了老有所養,為了天倫之樂,奔波于大小醫院之間,祈禱于神廟佛堂之上,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患者們以最虔誠的方式,期盼著“小天使”的到來。 不孕、不育症,不論是降臨到哪一對育齡夫婦身上,不管是發生在哪一個家庭,都將醞釀滴滴酸楚的淚。不孕、不育症帶來的苦楚,是那些能正常生育的夫婦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的。 現在不孕症人數的快速增長,我認為與現代人的“現代”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精神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是“罪魁禍首”;人工流産導致輸卵管堵塞或婦女體內激素失衡是第2位因素;環境污染導致男性生育力下降是第3位因素。 中國網:您在我國生殖醫學領域獲得了諸多獎項,請介紹一下您榮獲的比較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王景安:對社會的影響力比較大的成果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對試管嬰兒技術中的“配子輸卵管內移植術”研究,這是一項有開創性的理論改進與豐富的臨床實踐;再一個就是以古方裁剪組成的“聞喜孕子湯”調經助孕為主,清理疏通輸卵管,調整優勢卵泡的生長速度,以補腎壯陽的驗方“如意還陽露”為輔,及時有效地提高精子活力,迅速增強青壯年生育能力。 在臨床研究中,我們得到了非常有意義的結論:使用“聞喜孕子湯”的不孕不育患者,當月可解決很多不孕者的問題,大多數三、四個月便可成功受孕,填補了特殊人群無法使用性保健用品領域的空白,而且對高血壓所引起的頭痛、頭暈、失眠、心悸、耳鳴等均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中國網:據了解,“枳實消孕液及其製備方法”發明專利,是您的一個重要創舉。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王景安:枳實消孕液及其製備方法,是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將孕婦的早中晚各期流産引産問題揉合在一體研究,統用一種外用的簡易方法即可安全墮胎”的大課題,是繼天花粉蛋白、芫花萜之後的第三代中藥抗生育藥物,無毒無致敏性,藥效安全,操作簡單,不刮宮,不打針,不吃藥,無創傷,不住院,不影響正常工作與學習,不影響以後的再生再育。1998年10月24日中國專利局正式授予發明專利權(ZL93112893.5 A61K 35/78),保護期20年。幾年來,萬餘例臨床觀察效果顯示:遠遠好于現有的各種墮胎藥及墮胎方法(包括世界範圍內),避免了傳統墮胎經常可能出現的不全流産、大出血等並發癥,使其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還可以作為消毒殺菌防病、緊急避孕藥物使用。 這項專利,同時解決了生殖醫學領域的避孕與墮胎、催生等多個難題。經過製劑試運作多年,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1995年該項目就作為區域醫藥研究成果在山西運城地區推廣使用,1996年山西省永濟市將該項目列為技教興市十大支柱項目之一,並在1996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産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10月初,在北京參加衛生部召開的改革開放20年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成就展覽會,被列為優秀項目。2005年11月入錄《中國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産業市場指南》。上述項目在生殖健康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網:在30年的從業生涯中,您認為我國在治療不孕、不育方面,醫療條件和環境的現狀是怎樣的? 王景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與醫院設備,環境,醫生經驗水準,醫院技術,醫生責任心都緊密相連。不是每一家醫院、醫生治療同一種疾病都有同樣的成功率。 我國經歷了特殊的時期,受幾十年改革趨勢所影響,國內醫院的普遍現狀是:大醫院憑檢查收費,小醫院憑賣藥掙錢。“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傳統醫者道德逐漸衰退,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以“醫商思維”為主導的行銷模式。 我想,一些國人之所以會被“騙”的原因,應該要追溯到我國大眾的普遍心理弱點:怕嚇唬和信“神奇”。比如:有些傳言説“吃了什麼東西你就會死,或者身體會有不適感”等,很多人帶著恐懼心理便一口不敢吃了;再如有説“某些藥品可治療百病,有神奇功效”等,即便再難吃,也會老老實實地每天堅持吃。而實際上從嚴謹的科學語言講:吃某種東西增加疾病風險,吃某種東西幫助控制疾病。可是大家不理會,還是以前那樣照吃不誤。無奈的是,説話嚴謹的人總是應者寥寥,難以對民眾産生足夠的影響力。 這些在我看來,是目前我國醫療條件的現狀及存在的相關問題。其實不管哪個醫院,不論其大小,都是濟世救人的機構,應該本著“仁心”為老百姓服務,讓更多人享受幸福。 中國網:您曾榮獲醫學臨床技術創新獎等榮譽,在您看來,應該怎樣理解科技創新?在醫學發展歷程中,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王景安:科技創新才能興國,同時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是大家的共識。 然而,對一個致力醫藥科研的人而言,道路太艱難了。現在不少中醫研製出了了治病的好藥,但在推廣上面臨著生産批號、政策扶持、跟企業對接等難題。有的人一輩子也沒能將自己的藥推出去,還有的遭到了查扣、沒收、罰款,備嘗煎熬。 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了一些問題,如:中醫藥特色優勢尚未充分發揮,服務領域還需進一步拓展,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領域,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新需求。中醫藥在防治重大、疑難、傳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攻關成效還不顯著。繼承不足、創新不夠的問題還依然存在,一些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一些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時,該規劃也提出了指導思想: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為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這裡面都提到了創新問題。創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和行動來,真正讓好産品、好項目儘早運用到健康事業中,真正讓百姓早日受益。國家和政府層面既要關注那些“冒尖”的成果,也應該關注有市場開發價值、“含金量”高的成果,別讓這些成果“胎死腹中”,永遠“走不出去”。 中國網:人才是興業之本,更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旋律,對於人才隊伍建設,您有怎樣獨特的見解? 王景安:中國的人才標準是什麼,估計沒有人能説得清楚;你説是學歷嗎,可北大的研究生也有賣豬肉的。在我們不少企事業單位,存在正式學歷的人下崗了,而留下的卻是沒有學歷的人的奇怪現象。這值得我們思考。 這些年中國人才問題越來越被廣泛引起重視,許多地方都推出了不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這誠然是件對人才的大好事,可是關於“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依然是霧裏看花,誰也説不清楚。 在人力資源開始在中國氾濫成災的時候,對人才依然沒有統一的定論。我覺得中國幾千年來還是一個定論:誰是人才,誰是庸才,還是領導説了算。因此中國“權力決定人才”的人才標準陋習,是值得各級反躬自省並積極改革了。 中國網:回顧從醫生涯,您有怎樣的人生感悟和執業體會? 王景安:有一種前進叫拐彎。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許多聰明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為撞了南墻不回頭。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當年,響應政府號召,衛生支農,卻丟掉了我的正式工作;如今,孕媒教授的淘寶國醫館成就了我的夢想。近年來人較多,治療成功者口碑相傳,不僅國內各地患者紛紛前來就醫,就連香港、新加坡、義大利等地均有來人治愈。 2012年11月18日至21日,我榮幸出席了國家商務部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舉辦的主題為“攜手未來,服務世界”的第六屆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中醫藥服務貿易論壇暨項目推介會,收穫不少,頗有感慨。我將通過多種方式匯集中國中醫名人團隊,網路接診各地患者,為我國的醫學事業,為萬千家庭帶去幸福,盡到一名醫者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