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事業 傳承中醫文化
|
中國網 | 時間: 2012-10-1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文 / 閆曉聿 李文
有人説:我國的傳統自然醫學人才雲集於民間。作為民間中醫之一的吳克勤,則希望“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隆人才。”中醫文化這一東方國粹,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不僅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讓國際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 1961年2月14日,吳克勤出生在浙江臨安市一個中醫世家。從小聰慧好學,勤奮上進,于1975年考上臨安中學高中班,但因當時某些客觀原因,被迫無奈輟學。從小受到祖父的影響,對中醫中草藥文化産生濃厚的興趣,之後跟隨祖父從事中草藥預防治療慢性疾病理論與臨床相結合的研究。 生有涯而知無涯,正所謂學無止境。為了更好的將中醫文化傳承,為人們的健康做出一定貢獻,2008年他重新走進闊別幾十年的學校,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杭州人文專修,增進自己的中醫專業知識。從踏入中醫行業起,到現在已走過三十多個春夏秋冬,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更為精湛的醫術。其在腫瘤、乳腺病、銀屑病、胸腔積液、慢性胃炎、腎衰竭、心腦血管、頸椎病、糖尿病、各種病毒炎症引起高熱不退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用純中草藥的治療水準。 “職業病”這個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從醫多年的吳克勤也是患有“職業病”的患者。“無論到什麼地方,只要出遠門,他都會隨身攜帶一些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草藥。”正是這樣一個習慣,在偶然的機會幫助患者減輕了痛苦,保證了其生命安全,同時也驗證了中醫文化的深厚以及吳克勤醫術的精湛。 2012年8月12日吳克勤參加完全國第七屆中醫藥發展論壇,乘座晚上19點15分從北京開往杭州的Z9次列車回家,“大約在發車2小時後,列車上有一位病人突然發病,列車乘務員在各節車廂內來回跑動,並不停叫喊‘這裡有醫生嗎?’一位因腎部突發疼痛而嘴唇發白、臉色發青、脈搏微弱、痛苦呻吟的躺在列車過道上。”根據吳克勤長期的臨床經驗判斷,患者應該是由於長期的旅途勞累、腎部炎症發作引起疼痛,應該立即送醫院急救。 “由於列車在行馳過程中不能停靠,附近也沒有醫院,所以需要先抑制病情,緩解病人的疼痛。”吳克勤立刻向乘務員要了杯子和開水,自己返身去選取一部分有療效的草藥,用開水沖泡後讓患者服下。“大約二十分鐘後,患者疼痛緩解,面色恢復正常。”吳克勤當即又給了患者一些草藥鞏固病情。 即便對於一位在民間基層從事行業的吳克勤來説這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在患者心中留下了深深地感激之情。對此患者的病情,他結合了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幫助患者渡過難關,保住生命安全。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醫講求的是一人一藥方,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對症下藥。現為臨安市中醫藥學會委員的吳克勤説:“同樣的疼痛,檢查出來的結果可能是同一個部位或同一種原因引起,但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如果用同樣的治療方法或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很可能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應該因人而用不同的方法和藥物。” 2012年6月,隨著《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出臺,中醫文化正在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借著國家把發展中醫藥例入十二五戰略計劃和2012年全國中醫藥發展論壇,挖掘民間中醫資源的東風,不唯學歷、不唯身份、廣納賢才,發展和壯大我中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