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宇平:運用按摩奇術 展現中醫奧妙

中國網 | 時間: 2012-06-12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憑真功立足,揚醫道真理。祛纏身沉疴,佑百姓安康。譚宇平一路走來,把責任扛在肩上,妙手迭出,為醫者“救死扶傷”、“仁心仁術”的形象作出了深度闡解。

文/記者 林牧溪 李文

 

 


生病了,很多人恐怕都是選擇藥物治療。其實,在他們心目中,都有一個“不服藥能治好病該多好”的期盼。那麼,選擇按摩療法無疑是實現不藥而愈的一條好途徑。

運用中醫按摩奇術“拿下”疾病,是譚宇平的一大絕技。

他最大的欣慰,是看著病人康復,微笑著走下病床;他最大的幸福,是對中醫的傳承與發展,縱然備嘗艱辛心理亦甘甜;他最大的願望,是以天下蒼生安康為念,讓世間和諧共生。

從醫二十多年來,他接診並治愈了一個又一個病人,安慰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他用無言的愛,把責任舉過頭頂,也贏得了“桂西名醫”的美譽。

譚宇平生於1968年,廣西田林人。本科學歷,畢業于中國國際中醫藥研修學院。現為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特聘專家,《中國健康論道》專家團專家委員,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會員,山東棗莊市華佗按摩學校客座講師,廣西田林東方康復中心主持,中國按摩奇術第十五代傳人,苗醫藥傳人,中國按摩醫療界綠色醫療倡導者。

崇尚醫道,練就療疾特技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與發展論壇”上,譚宇平關於“中國按摩奇術”的介紹,引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參會領導及醫道同仁們的心靈共鳴。

 


譚宇平表示,“中醫按摩奇術相傳起源於南宋年間,為四川的釋家白雲宗師所創,它集醫、釋、道、武功於一爐,寓能量導引、按蹺、點穴、正骨、布氣針灸、真言密碼、文字資訊療法于技法中,融養生、保健、醫療、益壽回春為一體,歷經千餘年的滄桑與演變,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系統醫療養生體系。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和種種原因,該技術處於絕傳的狀態。”

譚宇平有幸成為中醫按摩奇術的十五代傳人,許多疑難病症患者有幸能夠領略到妙手奇術的不凡之處。

精深醫術源於人生機緣和集納眾家之長。譚宇平自幼崇尚醫道,秉承師傳,先後有緣幸得國內十余位杏林名家真傳指導,潛心修悟濟世之道,頗得其中三味。

二十多年的艱辛磨礪與實踐探索中,他相繼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數以萬計的疑難雜症患者解除了病痛,聲名遠播,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訴説著他的治病救人的精彩故事。

據資料顯示,中醫按摩已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年之久,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推拿醫療的活動。《史記》中記載先秦時期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黃帝內經》記載:“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

談到中醫按摩奇術與傳統中醫按摩的不同之處,譚宇平介紹,傳統按摩是通過“手法”所産生的外力,在患者身體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這種按摩功法是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運用各種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糾正解剖位置的作用。這種功也可以轉換成各種能量,並滲透到人體,改變系統機能,達到治療效果。整個治療過程均以內在潛能為支撐、遵循中醫經絡基礎理論,結合五行陰陽學説關係,辨症施治,通過各種筋經手法,正骨手法、指穴手法、文字資訊調理、真言密碼補瀉、並配以藥餌食療、茶療等系列手段,最終實現舒筋活絡、散淤去濕、消炎鎮痛、祛邪扶正、培元固本、平秘陰陽的康復目的,並且可以與中西醫同時並用。

中醫按摩奇術在臨床中的適應症範圍廣泛,可用於各類頸、肩、腰、腿痛,多種勞損綜合症,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椎間盤突出、腦血管意外中風後遺症、心腦動脈硬化、氣管炎、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失眠、偏頭痛、婦科雜症等多種急慢性疑難病。

患者信服,療效是硬道理

有道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在當今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患者最懂得該怎樣衡量一位醫生的本領與價值。譚宇平的“憑真功立足”,在現實中得到了印證。

古稀之年的溫女士,是位退休幹部。勞碌了一輩子,本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但不幸身患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她經常性頭暈、頭痛,勁累、發硬等,病史達6年時間。多方求治無效後,溫女士在200年偶然間了解到譚宇平大夫的醫術,於是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前來就診。譚大夫對她的病情充分了解後,運用中醫按摩奇術對其進行綜合治療。3個療程(每療程15天)後,神奇發生了,久病纏身的溫女士患病症狀全部消失,至今未見復發。

個體老闆黃女士,同樣是中醫按摩奇術的受益者。她常頭痛、頭暈,被醫院診斷為頸椎病,影像印象為C5-7椎增生,經醫院治療無明顯改變。2012年4月,她找到譚宇平大夫就診,治療10次後便明顯奏效,症狀消除了,身體基本康復。

説到譚大夫醫術的特別,韋女士感同身受。她屬神經性頭痛,表現為怕熱、喜涼、畏寒,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生活。且頭部無規律抽痛頻敏,不能正常入睡,遭了不知多少罪。她的病情改變是從幸遇譚大夫開始的。僅一個月時間,她甩掉了糾纏5年的疾病。對譚大夫,她佩服,感激!

還有耄耋之年的熊老先生,患氣管炎10年,苦不堪言。尤其到冬天,病情愈加厲害,折磨得無法入睡。2011年他找到了譚大夫,經兩個月特醫治療後症狀不復存在,睡眠、飲食品質大有改善。

 

 


譚宇平對中醫按摩奇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頗有心得。他談到,“在治療過程中,中醫按摩奇術分為三步進行,分別為中醫筋經法;中醫指穴法;中醫正骨法。中醫按摩奇術操作步驟完畢後,再繼續配合中醫傳統療法。譚宇平繼續介紹,上述三個步驟之後,患者取坐式,兩手分別置於兩膝上,雙目微閉,全身放鬆,術者立於患者體前或體後,以語言暗示為載體,用深層意念將意念資訊調聚掌中,對應人體臟腑、陰陽、五行關係,分別從不同部位貫注入患者體內,通調、貫頂,通達全身,四肢百骸,每次5-10分鐘。

這其中奧妙何在?譚宇平指出,中醫講:要正骨,先松筋。運用中醫筋經法調理,目的在於松解或消除頸交感神經叢的刺激、壓迫,恢復韌帶、肌肉彈性,促進局部血液迴圈,為椎體復位奠定基礎;氣血為百病之源,頸椎有病也因氣血失調所致。

以中醫指穴法調理,意在調動經絡之氣,推血過宮,氣血運作,筋骨滋養,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乃不移之理;脊椎乃督脈之路徑,為“陽脈之海”,是整個人體氣血運作之所在,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法對脊椎的骨關節、椎間盤、以及椎周圍相關軟組織的損傷或退行性改變進行調整,以恢復脊椎與內在的生物力學平衡關係,達到調節其外在生物力學平衡和氣血陰陽平衡。

運用中醫療法進行臟腑調理,是施術者通過用意識想像的方法等形式用意念進行溝通,將治病的意念資訊調聚在掌中,並對應人體五臟、五行、陰、陽關係,分別貫注患者體內,進行調整和平抑患者的紊亂資訊場,激發人體的內在潛能,使之自覺進入有序化程式,達到平秘陰陽、調和氣血、培元固本、祛邪扶正的相對平衡狀態。這些方法步步相應,環環相扣,科學嚴謹,標本兼顧,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治療觀念。

健康是福。健康和生命所承載的,是人的全部。遇到好的大夫和好的療法,是患者之福。譚宇平贏得患者信服,用行動説明瞭一切。

真情付出,守護生命與健康

與人類文明史相伴相生的中醫,以博大精深的內涵,為守護華夏兒女生命與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的傳承發展需要堅定的擁護者和探索者,更需要拿出過硬醫療技術證實中醫魅力的有為人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譚宇平用妙手仁心的濟世情懷,證實著中醫的博大精深,也展現出不同尋常的醫療本領。

譚宇平認為,醫者仁心,治病救人是醫生的神聖天職,對每一個患者都要一視同仁,無高低貴賤貧富之分,醫生真正看的是“病”而不是“人”。對於有些經濟困難患者還要給以照顧和減免,讓患者能看得起病,早日擺脫疾病痛苦。

譚宇平自從醫以來就紮根于桂西南地區,以其精湛、奇特的醫療技術為來自廣西各地以及滇、黔、川、鄂等地數以萬計的疑難患者解除了病痛,這些人中有工人、農民,也有幹部、商人等,每一位被治愈的患者都對譚宇平感恩不盡,譚宇平也就有了“桂西名醫”的稱號。因突出貢獻和社會影響力,他榮膺“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傳承人”、“健康·論道中醫藥特色名醫”等榮譽稱號。

為了大力弘揚國粹中醫,譚宇平利用參加行業高端論壇、交流等活動時機,傾情演繹中醫的奧妙。2008年12月,譚宇平發表的學術論文——《鉤活術配合通經活絡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60例觀察》榮獲了國際中醫師聯合管理協會授予的“國際特色專科名醫”稱號,並被收錄入《國際特色專科名醫論文集》一書。2010年9月發表的《中醫按摩奇術配合中醫傳統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0例療效觀察》學術論文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組委會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其事跡入編《中國中醫藥名醫絕技秘方藏典·名醫譜》。

“我的醫學的態度是:不講花架子,憑真功立足,科學、務實、求精、求穩、不虛、不妄。”譚宇平説。

運用按摩奇術,展現中醫奧妙。特技之特,貴在絕無僅有和“風景這邊獨好”,把好的德行和療法施惠於人,傳承下去,不僅昇華著醫者的內涵,同時也是對民族醫藥事業和健康事業的貢獻。譚宇平心誠意篤地面向患者,面向社會,他的追求精神和奉獻價值,都寫在了關於生命與健康的巍峨豐碑上。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