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智慧診斷 給健康一張“身份證”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2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他開創了“基於分子分型和雲技術的個體化智慧診斷系統的建立和臨床應用”的研究,憑藉著自己高妙的醫技、醫學之路上的日夜求索與辛勤耕耘,在醫療、科研和教學各個領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在我國醫學診斷學領域的醫生隊伍中風采卓然。他醫風高潔、心懷大愛,用自己的所言所行真切詮釋了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醫家本色。他有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學者身上的社會擔當,國家的需要決定了他的人生目標和每一階段的研究方向。在他眼中,醫生是天邊召喚黎明的啟明星,是深夜中照亮人心的燭火,是時刻守衛在患者身邊的健康衛士,使命光榮,責任如山,為了人類的健康,為了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他始終在醫學創新之路上堅守、前行。 文/段海旺 唐華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的展示櫥窗中,貼滿了集體、個人所獲得的各項榮譽。其中的一塊鏡框裏,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批復。康熙雄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實驗室在抗擊SARS期間,研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及其早期快速診斷技術臨床前評價時,溫總理的批復。” 康熙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在中國醫師學會檢驗分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檢驗管理委員會等多個專業協會擔任主任委員、委員,並且同時擔任《檢驗診斷與實驗室自動化雜誌》等多家醫學雜誌主編、編委。康熙雄教授科研、教學成績顯著,由其主編和參編的《SARS實驗室診斷》、《非典的實驗室檢測及診斷》、《診斷學》等專業書籍在醫學上影響深遠。康熙雄教授從事臨床免疫病、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等臨床工作多年,曾在東京大學參加腫瘤基因治療,他的新生血管抑制路線的腫瘤治療方針和所證明的方法學被業界認為是當時的嶄新的思路,被NHK“生命的曙光”專欄中長篇介紹。在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腎病等自身免疫病及腫瘤的臨床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目前,他正在為他本人開拓的“基於分子分型和雲技術的個體化智慧診斷系統的建立和臨床應用”的研究努力奮進。 “一對一” 健康評價體系的開創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手段的豐富和提高,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人類最終迎來了醫療診斷的個體化時代。實驗診斷中心的研究和工作主題也逐步轉化為個性化評價、個體化診斷。 那麼,何為個體化智慧診斷? 康熙雄介紹,“所謂個體化智慧診斷,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學等前沿方法:藥物代謝基因組學、臨床蛋白組學、臨床代謝組學、功能蛋白相互作用通過系統生物資訊學理論來建立疾病診斷模型等多方位的實驗診斷學臨床應用研究,對患者病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以往檢驗系統反映出的結果只注重對檢測對象‘有沒有病’做出判斷,現在這套系統將檢驗結果進一步細化,逐漸發展成為通過檢驗結果發現患者‘是什麼類型的病’,注重對疾病分型評估,包括綜合考慮患者其他身體方面的相關反應。” 這也就意味著,個體化智慧診斷系統建立並應用於臨床之後,診斷實驗中心對檢測對象的診斷結果會更加全面和精確。 而人們對健康認識的深化和健康觀念的轉變,是康熙雄提出“個體化智慧診斷系統的建立和臨床應用”這一研究課題的社會背景之一。 康熙雄介紹,“以前,人們對於健康的理解就是不生病,但是,近幾年來尤其是‘十一五’以來,由於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細化,有了新的關注點,即:即使沒有生病,那麼自己的身體離健康又有多遠?也就是説,健康和亞健康也應當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 對此,康熙雄教授表示,“我們實驗室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一對一健康評價體系,這個體系不是泛泛而籠統地評價,而是因人而異的。”這套評價體系明確地將醫療理念劃分為“僅僅有病治病”和“不僅有病治病,還要無病健身”兩個時代。也就是説以前我們僅僅是在有病症後才到醫院進行診斷,而現在則開始注重平時的健康“監控”,使我們始終都能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瞭如指掌。而百姓健康觀念的變化,也相應地引導醫生的職責也發生了改變,過去那種“有病治病”的簡單理論已經上升到一個強調以個人身體素質為健康標準的時代。 很顯然,通過上面對個體化智慧診斷的一些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即這套評價體系在比例上注重疾病治療的色彩有所淡化,而致力於前期對疾病的預防和健康評估的色彩變得更加濃厚。 注重預防,這是我國醫療領域的“戰略前移”,即醫療衛生事業以治病為主前移到以預防為主。 對此,康熙雄表示,“醫務工作者,應當積極開發醫療資源,合理運用臨床診斷來減少患者的費用,以預防和早期診斷為主的方式開始新的檢驗項目,來解決早期診斷的問題。”而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目前開展的工作中就有高危預測這一項,即對基因檢測結果和家族史等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後,對易發病人群進行提示。 顯然,相對於以往傳統的診斷方式,個體化智慧診斷的診斷結果更精確、全面,而且更注重對疾病的前期預防。 那麼個體化智慧診斷的應用賦予了體外診斷哪些特徵呢?對此,康熙雄教授介紹説,“在個體化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大診斷、自動化、高通量、簡易化、資訊流和床邊流是現代體外診斷的六大特徵。臨床實驗室的功能也相應地出現了總體戰略前移、重點下移的轉變,體現為研究路線從微生物時代逐步過渡到遺傳學診斷時代、生化診斷時代、免疫學診斷時代、分子(基因)診斷時代,即從病因到表像最終到本質。” 據康熙雄教授介紹,個體化智慧診斷體系的建設是個巨大的工程,需要建立卷帙浩繁的資訊數據庫,因而對方法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是高通量、雲計算等現代檢測方法和電腦技術,使以往的一些不可能的設想變成了現實。以代謝組學的發展為例,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後基因組時代,即組學時代宣告來臨。人類對於自身和疾病的認識也産生了深刻變化。基因組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疾病易感性和藥物應答産生了更多新的認識;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疾病的診斷、分型、療效、預警有了理論上的支援和驗證的基礎;代謝組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疾病的預警、分型、診斷、療效尤其是藥物毒性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為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能。 國內一流 檢驗實驗室的領導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是一個集臨床檢驗、臨床醫療、健康普查、健康諮詢、預防醫學、科研開發、教學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的實驗診斷中心。擁有大型模組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可分析幹細胞的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尿沉渣流式分析儀、全自動血凝檢測系統、全自動酶標系統、全自動免疫檢測系統、流式細胞儀和蛋白晶片等設備,並引進了21世紀最先進分子生物設備—流式晶片儀、新型熒光定量實時線上核酸擴增儀、晶片點樣掃描器、蛋白質飛行質譜檢測儀等。康熙雄教授帶領實驗診斷中心本著“以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工作態度,熱情、及時、準確地回報結果”的準則,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 2003年SARS來襲,實驗診斷中心承擔了血樣檢測任務。2005年中心被認定為北京市傳染病網路實驗室,配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全市檢測結果的確認工作。2008年,實驗診斷中心不僅作為奧運定點醫院,還進駐運動員村建立了國際水準的臨床實驗室,擔任了北京奧運檢驗服務的重任。受到國際奧會醫學委員會主任翠克沙馬士博士的最高評價。2009年4月末開始,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來襲,實驗診斷中心承擔了大量的咽拭子採集,開展了24小時全方位的篩查工作,同時承擔了大量的病毒核酸檢測和樣本外送工作。 在一次次的重大考驗面前,實驗診斷中心迎難而上,科學應對,表現出了出色的應急能力,和醫療工作者大義擔當、勇者無懼的高貴品質。2008年實驗診斷中心為北京奧運所提供檢驗服務,中心得到的國際奧組委健康部門的評價是:“奧運史上最完整最完善最齊全的現代臨床實驗室。”2009年的甲流抗擊戰,中心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品質抽查中,達到檢測結果全部正確,而北京市36個監測實驗室中,僅有7個實驗室達到全部正確。 此外,實驗診斷中心還注重品質管理,2006年成為北京第一家、全國第三家通過品質體系認可的實驗室,通過認可的實驗室項目檢測結果將被117個國際組織和國家認可。 在康熙雄教授帶領下的醫院檢驗科,除了在醫療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其在科研和教學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也非常出色。 自2006年起,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開始承擔多個國家級、部級課題研究項目,自主發明專利技術,累計發表論著173篇,其中8篇收錄于SCI。在康熙雄教授的積極努力下,2003年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點、碩士點被批准成立。2006年,康熙雄教授被首都醫科大學所屬15家教學醫院檢驗科和實驗中心推舉為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系主任。2009年,實驗診斷中心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正式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2011年成為了唯一的北京體外診斷行業領軍人物的候選人。 放棄海外優越條件的歸國者 康熙雄教授是國內最早一批實驗診斷學博士和學科帶頭人,曾長期在日本求學和工作,並且憑藉其在移植免疫臨床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名揚東京。 1990年,他在日本東京大學讀博期間,發現中醫的“整體觀念”可以應用在西醫領域,而且在西醫學領域中可以找尋到中醫謂之的“整體觀念”的存在。康熙雄介紹,“從西醫的角度看,西醫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體系正是中醫的整體觀念。西醫叫疾病,中醫叫整體平衡失調,只是叫法上不同而已。”後來通過對這套理論進一步的摸索,康熙雄在移植免疫臨床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後來他將其研究結果寫成論文發表,當時的日本國家電視臺也對其進行了介紹,在日本國內産生了積極反響。 當時,康熙雄教授在日本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我在日本從事研究的那段日子,日本方面給我提供的條件非常優越,甚至超過了其本國的一些研究者,而且那邊的研究條件也要比國內優越一些。當時我的家人也同我一起到了日本生活。但是,祖國這邊的一些朋友多次盛情邀請我回國。後來,一者自己的根在這裡,二者我自己也的確想為我們國家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因此,最終放棄了日本相對優越的生活和科研環境,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其實,在康熙雄教授的科研理念中,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是其關注的核心。“是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決定了我的職業選擇和我每一階段的研究方向”康熙雄説到,“我選擇的專業也是應國家所需,我希望自己的所學能夠對國家社會産生價值。” 回國後,康熙雄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基因功能的研究,再一個是功能研究中的動物模型建造,然後將其注射到基因載體裏,以求不讓腫瘤變大。這在動物身上是成功的。 在腫瘤研究過程中,康熙雄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通過這種新基因來控制新生血管的生長,把它作為一個檢測體系進行檢測,用它來阻斷腫瘤基因擴散的路線。這個發現在行業內獲得了極大的認可,目前部分理論已在臨床被應用。2001年康熙雄教授還因這一基因的發現,先後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項。 對於患者,康熙雄表示最核心的就是要有醫家本色的仁愛之心,要有責任心,要通過自己在精進醫學之路上的孜孜求索,堅持不懈地科研創新,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還患者一片健康、一片溫馨、一片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