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明:拿下“癌中之王”顯功力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1-05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肝癌是我國位居第二的癌症“殺手”,其死亡率僅次於胃癌。在我國每年約有11萬人死於肝癌。由於該病惡性度高、早期症狀不明顯、病情進展快、治療難度大,發病後生存時間僅為3-6個月,故又被稱作“癌中之王”。怎樣科學有效地治療肝癌,減輕患者病痛,解放軍302醫院肝臟腫瘤外科主任醫師張克明為此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探索,練就了克癌“硬實力”。 文/ 王林強 唐華
在解放軍302醫院,張克明的每個專家出診日都有絡繹不絕前來的複雜疑難肝病患者,人們帶著對解放軍醫學專家的信任找到他,歷經二十餘年的行醫生涯,張克明以精湛的醫術和熱忱的服務,讓無數患者重拾對生命的希望和對生活的信心。 為了學習世界上最好的治療方法和手術技術,他留學日本,師從被肝膽外科同行譽為“肝臟外科王者”的幕內雅敏教授。求學期間,他不僅在國際權威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而且熟練掌握了基於術中超聲的解剖性肝段及亞段切除術、保留肝右後下肝靜脈的肝切除術、極量肝切除前的選擇性門靜脈栓塞術等先進術式,先後參與完成400多例極其複雜疑難的肝癌手術,200多例複雜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及200多例膽道及胰腺手術。 回國後張克明充分運用國外所學,為了能夠達到最小手術創傷和最佳術後效果,除精確評估肝功能之外,還堅持對每一例病例在術前計算出肝臟體積,畫出腫瘤位於肝臟內的立體草圖,確定擬切除的肝臟範圍、預留肝臟的體積和結構、離斷肝實質的平面以及需要切除重建的受累血管等,一切技術參數到位之後,才著手制定詳細的手術流程和具體的技術方法。張克明深知,如果術前評估不準確,一旦術後剩餘的肝臟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後果將不堪設想。 張克明曾接診過這樣一位疑難肝癌的患者:腫瘤生長在肝臟尾狀葉,位置極其特殊,體積偏大,和下腔靜脈血管、肝中及肝左靜脈界線不清,結構非常複雜,這樣的病例即使在國際上也不多見。患者與家人曾尋診過國內幾家知名醫院都被告知因腫瘤位置特殊無法手術,只能保守治療。憑著在國外多例疑難手術經驗,張克明經過反覆評估與論證後,採取自體血管重建的方案為其實行手術。經過長達8個小時手術,全尾狀葉被成功切除。 為了推廣先進治療方法和手術技術的應用,張克明帶領科室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術中超聲引導下門靜脈分支染色後,行肝臟葉、段體及亞段量化性精準切除等目前肝膽外科領域世界領先的臨床技術,從而實現了肝癌解剖學上的徹底切除,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對於肝臟功能差不能耐受肝切除的患者,採用經皮或術中射頻消融(RFA)微創外科治療,特別是對肝癌合併中重度門脈高壓症並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採用精準脾切除加斷流術的基礎上,行肝癌精準切除或聯合術中腫瘤射頻治療,大大減少了術後並發癥。形成了以對肝臟各種良惡性複雜巨大腫瘤、肝癌合併門靜脈高壓症、門脈高壓並上消化道出血、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以及肝內外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為技術特色的合理佈局,尤其在小肝癌、大肝癌及複雜性肝癌的精準肝切除、肝癌合併門脈高壓症,以及梗阻性黃疸的外科治療方面更是國內肝癌治療的一大亮點。 常言道“天道酬勤”,近幾年張克明身體力行,一方面堅持深入臨床,引領科室向前發展,一方面不斷將實踐與理論結合,潛心鑽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