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記者談世博收穫與評價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0-28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世博收穫與評價 年代電視臺、上海特派記者 宋育菁:我的收穫很大。從看它在開始興建的時候,覺得這麼大的工程怎麼可能來得及。我記得在世博會5月1號開幕,大概1個月之前,我們來到這裡參觀時,發現很多都還是一些水泥和磚墻,但是沒有想到5月1號開幕的時候已經建好了,真的非常震撼。我們所有的台灣媒體和同行都覺得世博會的興建過程令人感到震撼。當然,在開幕以後,我們許多台灣媒體也一直陸陸續續來到世博園區,大家都覺得非常驚嘆。包括交通的全盤規劃,還有志願者和每一個員工,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應對外界人物的態度,都是非常有規劃的。包括每一個場館的興建和整體的規劃,我覺得很讓人刮目相看。年代電視臺、上海特派記者 宋育菁: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暢遊了每一個國,我可以深入了解到每一個國家的創意和想像。我覺得這是我比其他遊客更幸運的地方,而且有專人為我講解。 記者:在整個報道當中,我們的最大收穫,就是無論遊客或者工作人員、媒體,最大的感受是能夠不出家門就可以遊遍世界。不同國家帶來的不同文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就可以體驗到,我覺得對於普通遊客和專業媒體來説都是一生當中很難得的報道機會。我相信這無論是對於中國人來説,對於來參觀的外國人來説,通過任何渠道來了解這個盛會的人,應該都是畢生難忘的體驗。不光是因為它的規模,不僅是因為它的色彩和琳瑯滿目的表演,更多的是因為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它向中國人展示了對於城市生活的理解,對於環保的理解。 文匯報記者 劉棟:世博會是很綜合的盛會。大多數記者有一個固定的領域,這次世博會對我們來講,是可以全方位接觸事物,包括科技等其他很多方面,不光是我們原先所設定的範圍。對於我們開拓視野也有好處。世博會是世界各國的平臺,我們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國的朋友和媒體記者,通過和他們的交流,對提高自身新聞業務也是很大的幫助。這麼長時間的報道,對於我們來講無論是身心、智力都是幫助。以前的奧運會也是很短的時間,但是世博會這麼長時間,要選擇各種各樣的報道形式和各種各樣的題目來寫,這對於個人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和提高。 中國網:對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整體來説,您有怎樣的評價? 文匯報記者 劉棟:我覺得是“成功、精彩、難忘”。距離世博會結束還有20幾天,從過去的150多天來看,應該可以是一個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講。當然這中間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我想這20多天一定還會繼續這樣的成功、精彩下去,到10月31號的時候一定會成為讓人難忘的世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