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的三大要素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2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做客中國訪談。在訪談中,他介紹了如何將中國文化産品更好的呈現給國際社會。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國際社會了解中國、需要中國資訊的願望強烈。如何呈獻出版物,滿足國際圖書市場的需求,要在三方面做努力: 第一,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資源呈獻給國際讀者,應該説我們可以呈獻的內容非常多,但是哪些是有針對性的適合國際讀者的內容,需要足夠的遴選。我們向世界呈獻中國文化,必須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能是簡單的單向推介的過程。單向推介的過程往往可能會導致卡拉OK式的,只要自己覺得唱得很開心就可以了。對外文化交流很重要的要求和它的特質,是你必須要了解別人希望了解什麼,或者你希望通過什麼方式引導別人關注你什麼東西,因此內容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第二,中國文化能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多大程度上能夠翻譯好這些作品。中國文化能不能“走出去”,在國際平臺和別人進行交流,翻譯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是一個難點,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個瓶頸。因為中文儘管使用的人數最多,但是在國際大的語種當中是一個小語種。至少目前可預見的一段時間,更多的需要我們用別人的語言推介中國的文化。我們主動翻譯一些東西,這些翻譯的過程不是簡單語言轉換的過程,它必須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過程。否則,同樣的語言翻譯上字對字的翻譯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就像我們翻譯很多笑話一樣,你翻譯的語言沒有錯誤,也很準確,但是就是笑不起來。 這是文化背景的作用,這些作品的翻譯很多情況下是一個創作的過程,目前這個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實際上是影響我們“走出去”,能否發揮“走出去”作用的很重要的環節。 第三,用商業語言來説就是發行市場機會。我們很多産品翻譯得也不錯,但是在國際閱讀市場上影響力有限,很多情況下並不是我們的作品內容不吸引人,而是我們目前的出版難以覆蓋,或者沒有能力覆蓋發行系統。在西方,像英國這種發行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的國家,我們的市場覆蓋能力非常有限,在這樣情況下,如果我們進不了它的主流發行渠道,很難説我們的作品會有大的市場影響力。沒有市場影響力,我們作品的影響力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上述三個環節,單一的環節目前我們都有一些人在做。但是圖書産品要走出去,它需要的人才不是單一的某一方面的人才,而是複合型人才。懂讀者需要什麼,知道文化差別和文化交流的基本元素和特徵,同時有市場理念,有市場手段、市場經驗,這是我們目前軟肋中的軟肋。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單一的翻譯人才的需求可能更大。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通過不斷合作,不斷交流,不斷實踐,才能比較快地培養出複合型人才。有更多的複合型人才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同別人打交道,能夠滿足我們圖書走向國際市場的整體需要,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