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敖漢旗:集體林地成為農民“綠色銀行”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21  | 文章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2010年10月14日電(記者李雲平)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自2004年推行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採取多種措施落實集體林地經營主體,現已有83.9%的集體林地完成確權工作,農民每人平均佔有活立木蓄積量13立方米,每個農民相當於在“綠色銀行”保值儲蓄7800元。

深秋時節,敖漢旗長勝鎮馬架子村村民王子龍正忙著帶領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審核自己今年種植的楊樹,如果通過審核他就可以拿到今年種樹補貼款,初步估算每畝200多元。王子龍説:“我現在已種植楊樹1300多畝,15年後能收入五六百萬元不成問題。”

據王子龍介紹,他于2006年通過競標的方式花40多萬元買下3300畝沙地,開始自己的綠色夢想。但沙地種樹並不是簡單的事情,第一年因為水沒有到位,剛種下的380畝小樹苗全部旱死,一下子損失2萬多元。在林業部門的幫助下,他在林地內安裝水管灌溉系統,採取先用灌木固沙、再種樹木的辦法共植樹7.7萬株,成活率達到95%。

王子龍告訴記者,林地成材最少需要15年,為減少種樹護林的開支,敖漢旗林業局鼓勵他“以牧養樹”發展林間種植和養殖業。2009年,他在林間種植400多畝豇豆和紅豆,還養了400多只羊,一年收入25萬元左右。這樣一來,他不但種樹養樹的開支有保障,每年還有10萬多元的純收入,真正形成農、牧、林相結合的“家庭生態園”。

據了解,敖漢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水源匱乏,十年九旱。這裡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南部水土流失面積超過80%,中北部沙化土地面積超過60%,耕地面積逐年縮減。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敖漢旗堅持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生態狀況逐步改善。多年來,由於大部分林地由集體統一經營,産權不明晰、經營管理粗放、經濟效益差等問題日益突出,生態建設面臨新的挑戰。

2004年開始重點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敖漢旗逐步把集體林地承包到戶,同時鼓勵有能力的人承包荒山、沙地進行植樹造林,引導農民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農牧戶承包經營林地收益一律歸農牧戶所有的林改政策鼓勵下,敖漢旗相繼出現一批像王子龍一樣的植樹造林大戶,直接帶動農戶通過家庭承包經營、聯戶合作經營等形式承包集體林地,發展林産業。

據敖漢旗林業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辦公室主任馬振林介紹,為推動集體林權改革順利進行,敖漢旗主要採取“一分、二包、三租、四賣”的方式明晰集體林産權。“分”即平均分配,均地或均利解決村民權益平等問題;“包”即競價承包,解決小面積林地不便均分的問題;“租”即租賃經營,解決果園、母樹林、灌木採種基地和苗圃地的有效利用和科學經營問題;“賣”即公開拍賣,解決本村村民不願承包經營或無經濟能力承包的問題。

馬振林告訴記者,敖漢旗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實現三個到位。一是發揚民主到位,實行“陽光操作”,對改革收益資金實行村由鄉管,支出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確保群眾權益;二是産權落實到位,提高確權到戶率、家庭承包率、林權發證率;三是配套改革到位,開展森林採伐管理改革試點,簡化採伐審批程式,適當放寬採伐年限,提高林地利用率。

為完善林權流轉制度,敖漢旗現已制定發放林權抵押貸款等政策支援林業發展投融資,建成全自治區最早的縣級林業要素市場,成立18家造林公司、1個治沙協會、1個有害生物防治有限責任公司和1個溝道治理專業合作社,扶持一批林業大戶,登記註冊21家林業專業合作社,加快林業産業化經營步伐。

截至目前,敖漢旗共有集體林地523.8萬畝,其中的439.5萬畝已完成確權工作,佔集體林地的83.9%。全旗活立木蓄積量616萬立方米,總價值34億元,産權到戶使得當地每人平均活立木蓄積量達13立方米,相當於每人平均在“綠色銀行”保值儲蓄7800元。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敖漢旗逐步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進一步激發農牧民建設生態、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大大緩解營造林資金緊缺的矛盾,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的局面。

2004年以來,敖漢旗社會各界累計投資1.1億元,完成造林36萬畝,改造低産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