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給武寧林業帶來五大轉變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2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武寧縣是江西省重點林業縣之一,位於贛西北,國土總面積525.99萬畝,其中林業用地373.5萬畝,佔總面積的71%,是一個“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全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是南方林區重點産材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林業與社會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武寧林業經歷了一場適應新階段發展要求的歷史性轉變,即由以木材生産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以採伐天然林為主向以採伐人工林為主轉變,由毀林開荒向退耕還林轉變,由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向有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轉變,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轉變。這五大轉變使武寧縣林業發展提高到新的臺階。

武寧林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奮鬥,各方面都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

一、造林綠化持續發展

多年來,武寧縣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林業建設的一項基本任務來抓,先後響應了省政府組織開展的“消滅宜林荒山”“在山上再造一個江西”和“跨世紀綠色工程”戰略,結合武寧的實際,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使武寧縣的造林綠化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經過多年的摸索,武寧縣逐步發展為國營、聯營、部門、集體、民營和全民義務植樹多頭並舉造林的局面,無論是造林規模和造林品質都有較大的提高。迄今累計造林178.76萬畝,公民義務植樹1千萬株。

二、森林資源穩步增長

改革前期,林業部門重採輕育,導致森林資源急劇下降,有的地方出現森林資源“赤字”自三中全會以後,按照培育和保護並重的原則,在大力植樹造林、培育資源的同時,武寧切實加強了資源的保護,保證了森林資源的安全生長。到九十年代中期,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持續下降的局面,消滅了森林資源“赤字”,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持續增長。目前,全縣森林面積283.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73.4萬立方米,比改革初期有轉大幅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國民經濟建設的供求壓力。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4.1,提高了43個百分點。

三、生態建設順利推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家、省、市的支援下,武寧縣先後實施了長防林、退耕還林、平原綠化、血防林等一批重點生態林業工程,營造了大面積的生態公益林,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長江防護林完成營造林4.14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造林18.3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實施面積達到126.21萬畝,血防林完成造林0.4萬畝。這些重點工程與大面積的面上造林綠化相配套,點面結合,相互補充,有效改善了本地區的生態環境,減輕了水旱災害,為武寧實現全國生態示範區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四、林業産業逐步壯大

自從90年代以來,武寧縣先後實施了一批集約經營的商品林業項目。目前已完成世界銀行貸款造林54015.45畝,速生豐産林項目造林27320畝,“三竹”面積發展到30萬畝,油茶低産林改造1.5萬畝,其中“三竹”、油茶基本上已承包經農民自主經營,2008年武寧縣人民政府關於《武寧縣加快林業産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的出臺,將對“三竹”油茶産業的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在這些重點商品林業示範項目的帶動下,已建立各類商品林業基地,工業原料林3.5萬畝,其他果林4萬畝,與此同時,不斷調整産業結構、拓寬産業發展領域,大力發展木竹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遊、森林食品、森林蔬菜、森林藥材、苗木花卉、木竹工藝、野生動物馴養系列等特色産業。2007年全縣林業總産值70434萬元。

五、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按照《森林法》,《野生動物法》、《森林防火條例》、《公民義務植樹條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規範林業秩序、建立了林地管理、森林防火,限額憑證採伐、木材運輸監督檢查、野生動物進出口管理、森林植物檢疫等多項法律制度,為林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執法方面,縣鄉設立了林業執法機構,現有森林公安機關7個,木材檢查站7個,基層鄉鎮林業工作站22個,森林植物檢疫機構1個,專業撲火隊1個,林業技術推廣站1個,與此同時,興建了一個九嶺山森林公園,面積為18992.4畝,這些都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六、林權改革穩步推進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林業體制改革經歷了林業建設史上三個里程碑意義的林業“三定”、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企業改制。林業“三定”的完成,對當時林區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三定”也帶來一些問題,滿足不了當前新形勢下林業發展的需要。就在這時,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全面拉開了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序幕。2003年8月省政府下發了《關於深化林業産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林業産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作出明確規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武寧縣作為江西省七個試點縣之一,于2004年9月,全面啟動了以“明晰産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範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産權制度改革。通過不懈努力,至2007年11月,林權主體改革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並以較好成績通過省級檢查驗收。林改工作的成功,使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林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去年4月20日—21日,國務院溫家寶總理親臨我縣視察,對我縣林改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指示“要像當年宣傳小崗村一樣宣傳江西、宣傳武寧”,並欣然題贈了“山水武寧”四個大字。總理的視察,猶如一股春風吹遍武寧大地。縣委、縣政府積極策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林改當作一項“惠及當代,造福子孫”的民心工程來抓,在全縣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林業産權制度改革。“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林改引發的綠色變革,給武寧的林區和林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武寧的林業發展從此翻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體的新的一頁。

通過林改,全縣共發放使用權林權證79587萬本,分戶持證率達97%,分山到戶率達93.2%,林權證合格率達95.2%,群眾滿意率達99%。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為武寧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而且為山區林區等落後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廣闊前景。一是林改政策的落實讓林農減負增收。林改之後,全縣農民共增收5318.12萬元,戶平增收728.5元,人平增收185元。二是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林農增收。如生態公益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及我縣實施的“三竹”工程,為林農增收開闢了更寬更廣的渠道。全縣生態公益林面積達126.21萬畝、退耕還林面積16.3萬畝、“三竹”面積32.2萬畝。重點産竹鄉鎮的林農增收明顯,如新寧鎮石坪、西良自然村年産毛竹5.5萬支,林改前一支毛竹只賣5元,林改後一支賣到13元,僅此一項增收38.7萬元,全村490人,人平增收790元,有一半的農戶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三是林業産業發展加快了林農增收。林改就像一針“興奮劑”,林農和林業企業的內在活力被充分激發出來,全社會都熱衷於投身林業發展,特別是以“三竹”、油茶、果業為主的主導産業的發展,帶動林農增收明顯。全縣涌現出了一大批産業大戶和莊園業主。村民徐鴻建以果園為主的生態觀光農莊,每年僅觀光農業收入就達5萬多元。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第三産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羅坪鎮長水村的“農家樂”生意紅火,林農已從生態發展中品嘗到了效益的甜頭。

七、配套改革不斷深化

為構建適應市場經營機制的林業經營管理體制,推動林業走上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之路,我縣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實施配套改革,積極探索興林富民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了林業産權交易中心。我們把林業産權交易中心作為配套改革的重要載體來抓,搭建了四個平臺、開通了三個窗口,建立了一個市場,即搭建了林業産權交易平臺、森林資源資産評估平臺、木竹檢量仲介服務平臺、林業科技與法律服務平臺;開通了林權登記管理窗口、林業綜合服務窗口、林産品展示窗口;建立了木竹及林産品交易市場。“一個中心”的建設,推動了林業“六大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林業産業體系、林業投融資體系、林業科技服務體系、林業政策法規體系、林業保障體系已經啟動並不斷規範,促進了林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到目前,共辦理林地、林木流轉43起,面積14萬多畝,交易額達到了2520萬元。二是開展了林權證抵押貸款業務。縣委、縣政府與縣農業發展銀行、縣信用聯社制定了一整套林權證抵押貸款的操作辦法和措施,具體分為林權授信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全縣林權貸款到目前已達到1370萬元,419宗,35000畝,涉及農戶300多戶,為林農發展林業産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林農蔣陳文拿出自己打工的積蓄,再用林權證在縣信用社貸款2萬元,在自家山場養雞5000余只,一個綠色的夢想全部寫在他那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上。三是啟動了森林保險。林農為有效的保護、利用森林資源,積極主動參與森林保險業務。全縣森林保險面積82.32萬畝,保額達2.4億元,保費達98.76萬元。四是建立了各種林業合作組織。林改後,林農護林、育林、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自發地組成各種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縣有各種林業合作組織15個,參加農戶5320戶,其中新寧鎮的“三筍”合作社,每年為林農每人平均創收達1000元。五是加大了林業“三防”體系建設力度。全縣60%以上的行政村組建了林業“三防”協會,為森林資源保護構築了堅實的屏障。羅坪鎮長水村,成立了由10名精幹勞力組成的“三防”協會組織,協會制定了章程和一系列管理辦法,得到了林農的擁護。六是規範採伐管理。在限額採伐的前提下,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對林木採伐指標實行農戶申報、村級匯總、林業部門審核,經兩榜公示後發證,並做到定山場、定樹種、定數量,對成熟人工林、工業原料林,對家庭困難的林農、林地更新好的林農等實行優先分配。七是促進林業部門職能轉變。把林業部門352名行政事業人員經費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每年為此增加財政支出884萬多元,從而使之由“管理收費型”變為“服務管理型”,進一步發揮林業部門在技術推廣、科技示範、技術培訓等方面的作用,加速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了林業科技水準。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