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權經濟學”唱響“山林辯證法”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21  | 文章來源: 新華社

──江西省武寧縣的“後林改報告”

新華社南昌2010年10月11日電(記者林艷興)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有一個現象:産權明晰則市場活躍,産權不明晰則産業難興。在這個“産權經濟學”指導下,江西省2004年在全國率先推進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拉開了我國林改的序幕。

時光荏苒。幾年後,記者再次來到武寧縣發現,全縣正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把林改和生態保護、林業發展和生態産業建設結合起來。昔日的“窮山惡水”,林改後正成為促進林農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趕超進位的金山銀山,從而改變了許多山區老百姓的命運,演繹了一齣耐人尋味的“山林辯證法”。

一座山:昔日視做“窮山” 如今成為青山

“以前我就想來這裡投資種毛竹,但由於怕政策有變白忙活一直下不了決心。林改定了權後,我不怕了!”瑞昌市農民汪金文2005年到武寧縣魯溪鎮雙新村十二組租賃山場470畝,投資20萬元種毛竹,如今年産值已經達到50萬元。

然而,這片現在的聚寶盆原來卻是無人問津的山角落。魯溪鎮是武寧偏遠的山區鎮,雙新村則是山區中的山區,十二組地名為英山,更是偏遠中的偏遠,距集鎮20公里。由於交通不便,山多田少,且難以耕作,多年來這裡的農民競相外遷。全組原有120多人,到2004年只剩下39個人的戶口,英山的山水被看做是“窮山惡水”。

中國木材資訊網­t+p0L K-O#qk5S 一直對投資林業充滿興趣的汪金文,卻看中了英山這片荒山。但由於當時山場産權不明,自己又是外地人,老汪不敢冒險,只好等待機會。2004年9月,武寧作為江西試點縣率先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汪金文終於下定決心,通過協商租下了英山470畝山場50年經營權種毛竹。幾年來,汪金文投入20萬元,470畝荒山已經成了綠油油的翠竹林。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林改前是窮山惡水,林改後山綠了,水清了。

林改調動了武寧農民的造林積極性,莆田鄉楊廖村原來免費的樹苗運到村裏沒人種,現在村民爭著掏錢買樹苗,每年調入4萬多株苗木不到半小時就被爭搶一空。宋溪鎮農民李豹租賃3000畝荒山種植“三竹”,成為遠近聞名的造林大戶;澧溪村農民李健租賃4000畝林地種植高産油茶,總投資達到800萬元。

數字顯示,林改以來武寧全縣共流轉森林資源6926宗,合計面積30.9萬畝,交易額1億元。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林業産業發展的決定》和《關於加快油茶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扶助資金;全面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近兩年投入資金1.5億元,完成造林任務17萬畝,大批荒山荒地重披綠裝。

林業調查顯示,武寧縣的森林覆蓋率由林改前的64.1%提高到了71.2%。

一個村:背靠青山不“吃山” 綠色生態真“靠山”

“以前靠賣木材吃飯,現在靠賣清新空氣、優美環境吃飯!”走進和她的名字一樣美麗的長水村,清新的空氣、碧綠的山水和嶄新的理念撲面而來。

村支書余錦冰説,林改前,全村2000口人守著12萬畝山林過窮日子,大家有指標爭著砍,沒指標偷著砍。林改後,大家搶著種樹,幾年造林數是前20年總和,但除了每年砍伐20萬根毛竹外,其他樹種基本沒人砍伐。去年全村採伐指標800立方米沒用完,今年到現在還沒一個人申請採伐指標。

長水村群眾看待山林的眼光更長遠了,他們留著樹不砍是因為著眼發展農家樂和生態旅遊。2007年,長水村聘請南昌大學的專家編制了“農家樂”型旅遊發展規劃和“一村一品”産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村裏投入資金600萬元,把毛竹、紅豆杉等森林資源改造成優美的生態休閒景點。目前全村農家樂已經發展到20家,兩年來共接待省內外遊客7.8萬人次,旅遊收入450萬元。

看到家鄉的大好發展前景,幾年前“農轉非”遷往九江市區的孫隆泰在徵得村組和群眾同意後,2007年來個“非轉農”,把戶口重新遷回了長水村。他把自家老屋裝修後開了個“孫家大屋”農家樂餐館,年收入達10萬元。最近,他又從深圳引來客商,正在村裏投資3000萬元打造一個名為“田園之樂”的旅遊休閒度假項目。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人定心之後,綠水青山成了長水老百姓的真正靠山。如今,長水村許多經營有方的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元。數字顯示,2009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4912元,全村新建樓房70幢,45戶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

武寧縣委書記董金壽説,這些年,武寧縣以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山水武寧”為目標,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包括山水資源保護、林業産業發展、生態城鎮建設和生態旅遊等在內的山水武寧發展戰略規劃,把生態旅遊作為富民興縣的新興支柱産業來抓,力爭到2010年基本達到國家生態縣標準。武寧縣正在實現從林業資源大縣到生態經濟大縣的歷史性跨越。"

據統計,2009年武寧全縣共接待遊客6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4億元,其中農家樂已經發展110家,年旅遊收入1.5億元,帶動農民每人平均增收150元。

一群人:不只是金山銀山 更是“情山聖水”

蘭花、皮沙發、大彩電、豪華吊燈……走進廖順貴在武寧縣城的三室二廳,很多人都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山區林農的家;更無法相信因為貧窮,這個原來世世代代居住在武寧縣新寧鎮石坪村的山區人家,曾兩次痛失愛子,男主人三次開刀做手術,多災多難使這個家債臺高築,夫妻不得不在2000年離異。

是林改的春風,給這個苦澀的農家吹來溫暖,帶來希望。2004年9月,廖順貴在林改中分得110畝好山場,當年就賣出20立方米杉木3000根毛竹收入5萬元,不但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有了存款。家裏經濟狀況的好轉,讓廖順貴和妻子張梅花都有了“複合”的念頭。

經親戚朋友説合,2005年春節,這個破碎了5年的家庭得以重圓。那年,他們又獲得4萬元山上收入後,便於下半年跑到縣城買了一套商品房。如今,廖順貴夫妻的臉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愁雲,忙則到山上種樹栽竹,閒則住進縣城的新家。林改前後兩重天,廖順貴感慨地説:“沒有林改,就沒有我的今天!”

“林定權,人定心,增收致富思林改;山添綠,水添秀,安居樂業念黨恩。”林改改變了武寧縣許多山裏人的生活乃至命運。廖順貴所在的石坪村16組全組14戶村民,2005年以來已陸續有12戶到縣城購買了商品房,另外2戶則到新寧鎮新建了小樓房。61歲的林農王義芳更在縣城的新家貼出這樣一副對聯,表達對林改的感謝。

“四十爐灶二十光(棍),有女不嫁土家堝。三餐吃著玉米羹,缺錢缺糧缺媳婦”。上世紀90年代,石渡鄉土家堝自然村村民曾這樣描繪自己的貧困生活。這個武寧縣東南崇山峻嶺中的小山村100多人守著70畝耕地過日子,因為貧窮,30戶人家竟有15條光棍,是全縣有名的“光棍村”。

林改後,土家堝全村種植竹木2000多畝,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不到1000元猛增到5000多元。如今,這裡家家蓋起了磚瓦房,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和液化氣。“光棍”們不僅全部娶了媳婦,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家業。“光棍村”喜變新農村,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土家堝的村民們感嘆,林改後,青山綠水對他們來説,已經不僅僅是金山銀山,更是“情山聖水”。

山上是“綠色銀行”,山下是“和諧家園”。林改改變了山,改變了水,改變了村,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如黛的幕阜山下,清澈的柘林湖邊,一曲“山林辯證法”唱響在“後林改時代”,讓人們看到了“山水武寧”和諧美好的今天,也預示著全國眾多山區林區燦爛輝煌的明天。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