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漢旗概況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14 | 文章來源: 中國敖漢網 |
新惠鎮俯瞰 敖漢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南部,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努魯爾虎山北麓、科爾沁沙地南緣,南與遼寧省毗鄰,東與通遼市接壤,總土地面積8300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蘇木、2個辦事處,總人口60萬,是以漢族為大多數、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氣候類型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全旗地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南部為淺山丘陵區,中部為黃土丘陵區,北部為淺沙坨沼區,簡稱為“南山、中丘、北沙”。“敖漢”蒙古語譯成漢語為“老大”的意思。 敖漢旗自然地理 敖漢旗地處中溫帶,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豐富,氣溫日較差大。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回暖快,夏季短而酷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驟降。雨熱同季,積溫有效性高。全旗各地降水量分佈趨勢是從南向北逐漸減少,年降水量在310-460毫米之間。 敖漢旗地處東北和華北連接帶,處於環渤海經濟圈,距京、津、唐、沈、大、錦等城市較近,京通鐵路橫貫東西7個鄉鎮,設有8個站點,國道111線和305線在新惠鎮交匯通過,敖漢旗的經濟發展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條件。 敖漢屬燕山山地向西遼河平原過渡地帶,地形呈不規則的緩坡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地貌類型由南到北依次為南部努魯爾虎山石質低山丘陵區、中部黃土丘陵區和北部沙質沱甸區。南部山區佔和中部丘陵區均佔全旗總面積的34%。北部沙質坨甸區佔32%,其中叫來河,孟克河的中下游,老哈河一、二級臺地為沿河平川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全旗的主要産糧區。 歷史沿革和行政區劃 敖漢曆史悠久,旗境內已經發掘出的 "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和"紅山文化"四種古文化類型。其中興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興隆洼遺址被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就已在這裡過著漁獵和遊牧相結合的原始生活。春秋戰國時代為東胡地,後為燕地。秦代屬遼西郡。後為匈奴左地。曹魏時置昌黎郡,後為鮮卑段部所據。東晉十六國時,敖漢地先後歸後趙之管州、前燕之龍城、前秦之平州昌黎郡以及後燕、北燕之平州昌黎郡。隋朝時屬遼西郡。唐初為松漠都督府徒河州轄境,後為契丹地。·遼代為中京、上京轄地。後為金朝屬地。元代為遼陽行省大寧路。明初為大寧衛地。清崇德元年(1638年)編定敖漢部為55佐領置敖漢旗,屬昭烏達盟。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敖漢歸八溝廳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歸建昌縣轄;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歸建平縣轄。偽康得四年 (1937年)旗境內置新惠縣,與敖漢旗並存,實行蒙漢分治。 1945年9月,中國共産黨在敖漢地建新惠縣政府,翌年增置新東縣。此時新惠、新東與敖漢旗並存,均屬熱遼地委所轄。 l948年3月新惠縣、新東縣合併為新惠縣,同年6月,敖漢旗、新惠縣合併為敖漢旗新惠縣聯合政府。 1949年3月,取消旗縣聯合形式,復稱敖漢旗,屬熱河省轄。 1956年1月,敖漢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隸屬昭烏達盟。 1969一1978年,歸遼寧省轄。 1979一現在,歸內蒙古自治區轄。2005年,撤鄉並鎮後,全旗轄1個蘇木,7個鎮,7個鄉。即:新惠鎮、四家子鎮、貝子府鎮、長勝鎮、下洼鎮、金廠溝梁鎮、四道灣子鎮、豐收鄉、寶國吐鄉、牛古吐鄉、木頭營子鄉、瑪尼罕鄉、薩力巴鄉、古魯板蒿鄉、敖潤蘇莫蘇木。 生態建設和人文景觀 敖漢旗自然景觀怡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黑山,以真林奇水怪石為勝的清泉谷等山地景觀,響水玉瀑、熱水溫泉等自然風光,黃羊洼、三十二連山等生態治理工程,“中國北方最大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心性祭祀址”城子山山城遺址、“海內外孤篇”大甸子遺址、“華夏第一村”興隆洼原始聚落遺址等古文化遺址,都令人心曠神怡、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吸引了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考古。 敖漢旗生態建設享有盛譽。全旗有林面積561萬畝,人工牧草保存面積150萬畝,是“全國人工造林第一縣”、“全國人工種草第一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再造秀美山川先進旗”、“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縣”。2002年6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單位。 敖漢旗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有小河西文化、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種史前文化,興隆洼原始聚落遺址、城子山山城遺址、大甸子遺址、趙寶溝遺址、戰國燕長城遺址五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遺址被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旗博物館藏有5000余件(套)歷史文化珍品,在全國縣級博物館中位居第一。 區位優勢和礦産資源 敖漢旗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毗鄰東北老工業基地,距京津唐等大中城市均在500公里以內,距錦州港僅有130公里,是內蒙古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地區,京通鐵路橫貫東西,赤通、赤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敖漢旗礦産資源蘊含豐富。有金、銀、鐵、鎢、鉬、銅、煤等礦産30余種,各類礦床、礦點200余處,年産黃金近4000千克,是自治區第一産金大縣。內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黃金企業。 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敖漢旗農牧業生産生機盎然。全旗耕地面積300萬畝,糧食常年生産能力6億公斤,全旗大小牲畜年存欄225萬頭只,年可産肉類15萬噸、鮮蛋10萬噸,是東北三省、京津唐地區農畜産品的主要供給基地。 敖漢旗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強力實施工業強旗戰略,科學謀劃礦産冶金、能源化工、農畜産品加工、加工製造四大産業,積極培育了電子、服裝、機械等産業,建有兩大工業園區和八個鄉鎮工業集中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4家。 領導關懷助推敖漢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于1997年、2001年、2009年三次到敖漢視察工作,並於2002年9月4日對敖漢旗生態建設取得的成績作出重要批示。國家、區、市各級領導蒞臨敖漢,關注敖漢,對敖漢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敖漢旗以加快發展為主題,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全力抓招商,強力促進工業化、農牧業産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紮實推進旗域經濟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農業經濟由種植業主導型向養殖業主導型、生態建設由生態效益主導型向經濟效益主導型三個轉變。2009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完成78.8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完成22.2億元,同比增長1.4%;第二産業增加值完成34.2億元,同比增長25.3%;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22.4億元,同比增長9%。三次産業結構為28.2:43.4:28.4。財政收入實現3.8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9.5億元,同比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6億元,同比增長19.4%。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現4160元,同比增加88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808元,同比增加955元。 2010年敖漢旗各項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財政增收和群眾增收的目標,狠抓工業經濟、招商引資、立旗項目、産業調整、抗旱節水、基礎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個轉變”,不斷加快“三化”進程,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重視民生、促進和諧、保持穩定,奮力實現全旗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2010年全旗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達到92.6億元,同比增長17.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達到24.7億元,同比增長11.2%;第二産業增加值達到40.1億元,同比增長17.2%;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27.8億元,同比增長23.8%。財政收入完成4.5億元,同比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1.8億元,同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億元,同比增長20.38%。引進國內(區外)資金37億元,同比增長12%。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同比增長15.4%,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400元,同比增長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