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走進八閩小城尋找中國林改“第一”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08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福建省永安市有個洪田村,因為集體林改而享譽全國,被稱為“中國林改第一村”。其實,當你真正走進永安,走近永安的林改,你會發現,這裡的林改不僅僅只有一個洪田村,與“林改第一村”一樣,永安在林改過程中還創造了不少中國林改第一。 第一個林業要素市場 ——四星級建設標準五星級服務水準 寬敞的大廳、清澈的流水、古雅的根雕,走進永安市林業要素市場,即使是再疲勞的人也會感覺一絲清新和放鬆。 永安市林業要素市場成立於2004年10月,是全國第一家正式運營的林業要素市場。“建設初期,永安市委、市政府專門在市區區劃了一塊土地,要求按照四星級的標準施工,把林業要素市場建設成全國的標本,建成永安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永安市委副書記鄭清華告訴記者。 但是,一流的硬體條件並不是林業要素市場最值得誇耀的地方。“與四星級的建設標準相比,我們的服務是五星級的。”要素市場負責人遊慧芳説,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4年多時間,優質的服務一直是她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 “像林業行政綜合服務窗口,要辦理採伐證、運輸證、植物檢疫證等,每天接待幾十個來客,但是我們的工作人員始終微笑服務,始終把林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遊慧芳進一步介紹。 記者採訪時,恰逢燕西街道辦羅岩村的林農羅永模在辦理張抗源山場的杉木木材採伐證,談起要素市場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羅永模一個勁地翹大拇指:“就像是對自家人一樣。”羅永模説,辦理證件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快速、便捷、貼心。 第一個集體林改博物館 ——陳列著歷史也承載著林農致富的未來 “今晚不討論出個名堂,誰也別回家!”走進位於洪田鎮的林改博物館,一個栩栩如生的雕塑群還原了1998年9月29日的那個夜晚。 那夜,面對亂砍濫伐屢禁不止、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但老百姓卻守著青山過苦日子的困局,洪田村支部書記鄧文山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拍著桌子喊出了上面的話。 最終,經過8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洪田村村委會作出了一個足以影響中國林業歷史的決定:分山。 林改前發生山火,常常是領導發火、幹部救火、群眾觀火,森林資源連年下降;林改後,火災減少了,資源增長了,老百姓致富了。林改博物館記載著洪田、也記載著永安波瀾壯闊的林改進程,記載著林改帶給這裡的每一個變化。 漂亮的楊秋涼是博物館的講解員,她每天要坐半個多小時公共汽車往返在永安市與博物館之間,她告訴記者,講解林改的歷史讓她年輕的生命多了幾分閱歷。“幾乎每個月都有各級黨校的學員來參觀學習,尤其到了暑假,會有很多孩子來博物館參觀,感覺這裡就是一個生態文明教育的大學堂。”楊秋涼説。 今年73歲的洪田村老村主任賴蘭亭當年曾參與了分山改革的全過程,在雕塑群裏手握一根土煙袋的老人便以他為原型。“走進博物館就像又回到了當年,分山的情形近在眼前,老百姓的生活卻時時刻刻在發生著實實在在的變化。永安萬重山,林業就是天天開門的綠色銀行。”賴蘭亭説。 中國林改第一村 ——分是改革,統也是改革 上面沒有政策,前面沒有榜樣,1998年,洪田人頂著巨大的壓力進行了分山分林。如今10多年過去了,林改讓洪田山更綠了,人更富了。但是,勇於開拓的洪田人沒有滿足。 “山林不像耕地,分山到戶後,你家一畝,我家七分,你種杉木,我發展油茶,沒有了規模化經營,山林的效益就大大打了折扣。”洪田村支部書記鄧文山説。如今,這個當年帶頭分山的改革派,又率先在村裏組建了林業專業合作社——永安市文山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目前,這個合作社管理著6470畝林地,主要經營的樹種是杉木,涉及到30多個農戶。合作社除了將農戶們在林改中分到的林子進行優化組合外,還通過流轉從外村承包了一批林地。 在合作社辦公室,記者看到,合作社主要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安排:鄧文山負責召集主持合作社社員會議;蔡旭相負責合作社木材採伐生産事宜;鄧林建負責合作社木材的銷售與經營……“合作社的最大好處就是規模經營,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優化組合,節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鄧文山説。 “山林進行合作經營,利潤按股分配,節省了管理的時間,每個成員都有時間從事其他行業,山林利潤卻不會比以前少一分。”林農許正權説,他將自己的30多畝山林入股了凱森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自己在村裏與人合夥開了新吉隆超市,生意特別紅火。 目前,洪田村已經成立了6個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除了涉及本村大部分林地林農外,合作社還不斷向外延伸,承包租賃了外村、外縣的林地。 鄧文山説,12年前,林改分山洪田人闖出了一條新路子,現在,進行合作經營,相信洪田仍然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10月26日 焦玉海 齊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