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滿族自治縣概況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06 | 文章來源: 本溪縣人民政府網站 |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遼東山區太子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3°34'53〃—124°45'42〃,北緯40°48'50〃—41°33'50〃之間,東與桓仁、寬甸相通,南與鳳城為鄰,西與本溪、遼陽毗連,北與撫順、新賓接壤,轄區面積3344.5平方公里。屬於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境內山脈縱橫,河流縈繞,風景秀麗。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礦産資源、水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全縣轄14個鄉鎮總人口30萬人,有漢、滿、回、蒙、鮮等15個民族。縣政府所在地設在小市鎮。 本溪滿族自治縣交通便捷,沈丹高速公路橫貫全縣,境內3條省級公路與沈大公路相連。沈丹、溪田鐵路在縣內站點12處。縣城小市距本溪市區40公里,距省會瀋陽100公里,距瀋陽桃仙國際機場85公里,距丹東大東港200公里,距大連340公里,距營口港230公里。通訊發達,實現光纜程式控制,直通海內外。城市基礎設施完備。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遼寧省重要天然次生林保護區,林産豐富,林地面積26.1萬公頃。木材蓄積量1338.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2.8%。近年來,我縣利用林業資源,發展了多種産業。其中木業加工從細木工板到高密度板、整合材、高檔食具、傢具等,年産值4億元。 本溪滿族自治縣盛産中藥材300多種,年産量750噸。主要品種有人參、遼細莘、遼五味、黃芪、桔梗、刺五加等。其中,遼細莘、刺五加在國內外享譽盛名。本溪滿族自治縣年産林蛙1億隻,林蛙油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目前,已有林蛙油生産廠四家,年産林蛙油2噸。 野生山野菜是本溪 滿族自治縣的一大特色産業,主要品種有蕨菜、大葉芹、刺嫩芽等三十余種,年産量1000噸。加工的保鮮品遠銷日本、南韓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本溪滿族自治縣工業基礎雄厚,全縣有大中型工業企業38家,擁有固定資産22億元,形成了以採礦、冶金、化工、機電、建材、輕工等為主導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本溪北方曲軸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曲軸專業生産廠之一,生産的鍛鋼和球鐵曲軸遠銷國內外;本溪氯鹼總廠生産的聚氯乙烯廣泛應用於化工、建材、輕工等行業;本溪冶煉廠生産的煉鋼脫氧劑銷往全國各大鋼鐵企業;本溪電纜集團生産的系列高強度鋁合金導線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鐵剎山酒廠生産的系列白酒,榮獲遼寧省 名優産品稱號,係遼寧省十大名酒之一。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國家聞名旅遊勝地,也稱“燕東勝境”。這裡有本溪水洞等六處景點組成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山、水、洞、泉、湖及名貴樹種,奇花異草和珍奇鳥獸。本溪水洞、中外馳名,世界罕見;關門山峰疊嶂,溪流清澈,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美稱;鐵剎古松蒼勁,傳説神奇;湯溝、溫泉等地熱泉療身治體,醫治百病;大石湖深不可測, 幽靜秀美;觀音閣水庫高峽平湖,蕩人心魄。此外,還有雲臺卷舒山,大地 公園、生態園等,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中外遊客。 教育 建國初期,本溪滿族自治縣文教事業比較落後。40多年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縣政府堅持“振興科教,發展經濟”的方針,使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科技、新聞、廣播事業日趨繁榮,為全縣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援和神精動力,並且越來越發揮著更加突出的作用。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遼寧省教育工作先進縣。解放初期,教育狀況十分落後。1952年,全縣有89年小學,3600名學生,農村兒童入學率不到15%,14歲以上人口中文盲佔81%。經過40多年的努力,教育事業得蓬勃發展。全縣大、中、小學校已發展到174所。其中小學146所,在校學生31170人;初中20所,完中2所,高中2所,職高2所,鄉(鎮)農技校16所,在校中學生達17340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農民中專1所,技工學校1所,電大1所,在校大中專學生939人。此外,還有606個幼兒園(所),入園兒童10557人,入托率達60%以上,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幼)教育相配套,以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主,以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為補充的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 教學設施明顯改善。縣委、縣政府每年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20%以上。目前,全縣已有80%的中、小學校建成了新校舍,其中有22所學校住上了暖氣或太陽能教學樓。縣第一中學、縣實驗小學、小市中心小學等學校條件均已達到國家要求標準。 縣實驗小學是省、市、縣三級重點學校,也是縣小學教育的實驗基地。1988年以來,這所學校連續4年獲全國中小學生百科知識競賽團體冠軍。1993年12月遼寧省教育管理研究會在該校召開了中小學管理模式現場會,實驗小學的經驗受到國家、省教育部門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實行“教學、科研、生産、經營、服務”五位一體的辦學體制,教育成果十分顯著,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人才。該校辦學方向正確,成績顯著,1990年被省教委授予“農民教育先進學校”光榮稱號;1991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學校”光榮稱號;1992年被國教委、國家民委聯合授予“少數民族教育先進學校”光榮稱號。 全縣有48家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及大中型企業實行了橫向聯合,引進科技成果78項,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型企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産品。其中草河口鎮鋼球廠的貝氏體耐磨鑄鐵磨球、高官鄉的高精度冷拔管、縣冶煉廠的119硅鋁合金等産品已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科研成果顯著。自1977年縣科委成立以來,共取得縣級科研成果149項,市級科研成果94項,省級科研成果10項,國家級科研成果5項。有1項達到國際水準,填補了國內空白;有7項達到國內先進水準。1991年,被國家科委確定為重點聯繫縣之一,被省、市科委確定為“科技示範工作”重點縣。 蔬菜小粒種子包膜丸化技術 1991年,這項技術獲國家星火博覽會金獎。 119硅鋁合金是由本溪冶煉廠研製成功的一種新型煉鋼脫氧劑。該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同類産品先進水準,1993年獲得國家專利。該産品可代替美國的319合金。 文化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多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種類繁多,豐富多彩,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解放前,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文化事業發展極其緩慢。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文化事業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全縣文化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遺産不斷發揚光大,推陳出新。近40年來,文藝工作者整理和編演了大量傳統劇目。民間文化娛樂形式多種多樣,有秧歌、二人轉、東北大鼓、社火、燈會等。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群眾通過這些文藝形式,歡慶翻身解放,表達喜怒哀樂。出生在本溪滿族自治縣的全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張良,解放初期,就是本溪縣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收集和整理民間文學瑰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學藝術創作活動日趨繁榮,小説、詩歌、美術、攝影等文學藝術創作等形成多樣,並涌現出一批專業作家和業餘文藝工作者。部隊作家張正隆,是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人,近年發表了《血情》等多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成為全國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業餘作者李興濂出版了詩集《鄉音》、散文集《那片青草地》;青年作者劉緯出版了詩集《秋風起時》。縣內有20多人的文學藝術作品分獲國家、省級大獎,部分作者的攝影、根雕作品在香港參加展出並有一定影響。 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社會文化事業有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欣賞水準和精神情操也有了新的提高。目前,縣內共有電影院、錄影廳、舞廳、卡拉OK廳、電子遊藝廳、檯球社等文娛場點130多個。 從80年代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先後新建和改造了縣文化館、文化宮、新華書店等文化設施。縣新華書店經營圖書品種5000多種,縣圖書館藏書達6萬餘冊,縣文物所有歷史文物3000余種,管理文物保護單位205處。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本溪滿族自治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 中國民間文學三套整合本溪滿族自治縣資料本 《中國民間故事整合》、《中國民間歌謠整合》、《中國民間諺語整合》遼寧卷本溪滿族自治縣資料本,由縣委、縣政府組織專人收集撰寫,歷時二年時間,于1986年9月成書,全書共21萬字。這三套整合共蒐集編選民間故事241篇、民間歌謠162首,民間諺語331條,分為三集出書。書中蘊藏了全縣各民族的文化遺産,是承舊續新、教育後人的極好教材。 民間藝人謝懷芝 他一生酷愛曲藝、秧歌等民間藝術,尤以二人轉、跑旱船見長。他結合自身經歷,編演的《礦工淚》、《放風箏》、《小拜年》等優秀作品,深受群眾歡迎並廣為流傳。他還擅長民間木雕藝術,其主要作品有羊、鹿、雞等動物和“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謝懷芝生前曾被吸收為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並多次被地區文化部門評為群眾文藝活動積極分子。 衛生 本溪滿族自治縣衛生防疫工作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深化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防疫機構進一步健全,衛生防疫隊伍進一步壯大。全縣有全民、集體醫療防疫單位24個,其中,縣級醫院3個,縣級防疫保健部門7個,鄉鎮級醫院14個,共有醫務人員1392人。有專業技術人員868人,全縣各級醫院病床總數為1525張。此外,全縣還有村級衛生所130個,鄉村醫師、醫士212人;個體診所28,個體醫務人員55人。全縣平均每200人就有一名醫護人員。 1992年,本溪滿族自治縣被評為遼寧省衛生先進縣。 體育 建國初期,本溪滿族自治縣體育事業發展緩慢,全縣體育人口不足20%。黨的十一屆三全會以後,全縣體育事業以青少年為重點,以全民健身為主要內容,以訓練和競賽為主要手段的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學校體育、職工體育等十分活躍,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農民、職工的身心健康。全縣體育人口已佔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學校體育認真貫徹執行《中小學生體育工作條例》,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中小學生體育達標率達到95.6%,優秀率為25.4%。民間健身活動如氣功、太極拳、劍術等,形式日益增多,參加的群眾日益廣泛。體育訓練工作日益規範,縣業餘體校先後培養出各類體育人才400多人,向國家隊輸送1人,向省隊輸送30人,向市隊輸送299人。其中潘廣春、馬野在自行車,張成君在柔道,白少武在皮划艇等項目中,分別在國家級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全縣體育基礎設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鄉鎮建設了標準籃球場、乒乓球室,縣城興建了燈光球場、訓練館、射擊場、民族體育場、健身房等體育設施。1983年以來,本溪滿族自治縣先後被評為省體育先進縣、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先進縣。1993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 滿族體育項目珍珠球是滿族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項目。目前,這項民族體育活動已在全國普遍開展起來。1990年,在全國第三屆珍珠球比賽中,縣男子珍珠球隊獲得了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