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改得梨香飄四海 贏得民族團結心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庫爾勒市地處新疆中部,因盛産馳名中外的“庫爾勒香梨”又稱“梨城”。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268平方公里,總人口52.7萬人,農業人口約8萬人,全市林地面積280.3萬畝,森林覆蓋率16.31%,其中集體林32.4萬畝。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庫爾勒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是農村生産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是生産關係的一次重大變革,堅持把林改作為黨和政府為各族群眾辦的大好事、大實事,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確保了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建美好家園。目前,全市集體林勘界已結束,確權發證20.3萬畝,佔集體林面積的63%,發放集體林權證324本、個人林權證1.57萬本。 一、把林改工作與民族團結工作結合起來 我市有漢、維、蒙、回等23個民族,林改工作事關民族團結,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自2007年我市被列為新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以來,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認真貫徹中央決策精神,在組織領導、政策宣傳、發動群眾等方面倍加努力、倍加細緻,把林改工作與民族團結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 一是領導力量更加強。雖然我市集體林面積不大,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林改工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專門成立了市長任組長,市林業、財政、國土、農業、水利、畜牧部門和各鄉鎮場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責任和任務,制定了工作考核辦法,為推進林改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林改期間,共從農、林、水、牧及宣傳部門抽調1200余人參與林改工作。 二是政策宣傳更深入。我市把宣傳培訓作為林改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來抓,專門制定了宣傳方案並抓好落實。在宣傳力量上,集中抽調人員組成宣傳隊伍,經培訓後深入到全市各鄉鎮、村組,向各民族群眾宣講林改政策;在宣傳方式上, 依託報社、電臺、電視臺、網路等媒體,通過文字、圖像、現場培訓等形式,用不同民族的語言不間斷地宣傳林改政策;在宣傳內容上,確保中央的各項政策宣傳到位,強調家庭的承包經營權,強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堅持各族群眾一視同仁,注重化解矛盾、消除隔閡、避免猜疑。林改以來,全市累計發放維、漢等各種語言文字的林改宣傳單3萬餘份,每天在電視臺的宣傳不少於一個小時,充分調動了廣大基層幹部和群眾參與林改的積極性,保證了中央林改政策家喻戶曉,為林改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是調查摸底更全面。針對各族群眾的不同訴求,我市堅持“各族群眾得實惠”和“全市生態受保護”兩條基本準則,緊緊把握“林權界定”和“農民決策”兩個環節,通過現地踏界、調查走訪等多種形式,對轄區範圍內的林地、林木進行徹底的清理檢查,摸清底數,掌握實情,並確定林改的基準人口,本著讓利於民的原則,在充分尊重各族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科學地編制好林改方案,維護好各族群眾利益,正確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管理與放活兩大關係,確保林改工作“速度與品質並重”。 在林改工作過程中,結合開展政策宣傳、組織村民座談、走鄉入戶調查,加強了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交流,拉近了距離,增強了互信,促進了民族團結。 二、把林改工作與基層民主建設結合起來 在林改過程中,我市堅持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把林改工作與基層民主建設緊密結合,把推進林改同時作為推進基層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過程,作為普法教育的過程,堅持法律宣傳不留死角、群眾權益保障到位、政府操作公開透明。 一是保障群眾權益。堅持依靠群眾、充分尊重各族群眾意願的原則,民主決策改革方案,自主選擇改革方式,自主確定經營管理形式,自主決定收益分配方案,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各個成員享有平等權利。林改後,我市將32.4萬畝集體林近1個億的資産全部還權還利於各族村民,1.57萬戶農民拿到了林權證。用上戶鎮杜爾比村庫爾班·買買提的話説“梨園分給了我們,確定了所有權,就像樹找到了家,我們也吃了定心丸。” 二是堅持公開透明。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實行“四個公開”即內容公開、程式公開、方法公開、結果公開,“五個到戶”即公開信發放到戶、確權登記表發放到戶、林權承包書發放到戶、林權證發放到戶、發展規劃和管理責任書發放到戶,自覺接受各族群眾監督,真正做到了制度公開、政策透明、程式合法,各族群眾都滿意。 三是規範操作程式。結合實際制定了林改工作實施方案、考核細則、督查辦法,在摸底統計、制定方案、勘界確權、登記建檔和林權證發放等環節,嚴格按照規定程式操作,有效杜絕了違法違規行為,避免了矛盾糾紛,保障了林改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是加大矛盾調處。改革啟動之初,我市就成立了林權制度改革矛盾調處機構,建立了矛盾調處機制,形成了“市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村領導包戶”的林權制度改革包聯制度,同時細化工作職責,實行接訪第一人問責制,對少數民族群眾的接訪做到第一時間接訪、第一時間回應訴求,工作上更加細心、更加耐心,確保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得到了各族群眾的大力支援和熱情擁護。 通過林改,提高了各族群眾的民主意識,改進了基層幹部的民主作風,有力地推進了農村民主法制建設。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已成了庫爾勒各族農民們的良好習慣。一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鄉幹部説,農民法律意識的覺醒,比給他們幾十、幾百元的優惠意義更為長遠。 三、把林改工作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 庫爾勒香梨是庫爾勒市獨特的優勢林産品,其地理標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市抓住實施林改的機遇,實施“香”飄世界戰略,對香梨實行分戶經營併發放林權證,帶動了林果産業不斷壯大。香梨現已出口五大洲,且暢銷不衰。 一是制定發展規劃。我市結合林改工作實際,提出把庫爾勒市打造為南疆特色林果業的龍頭和果品轉机集散地,堅定不移地把香梨作為實施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産業來抓,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政策,搞好發展規劃,實行規模化種植,努力打造成“特色、優勢、綠色”産業。目前全市梨園已達到41萬畝,結果面積18.44萬畝,年産香梨29萬噸。 二是建立服務體系。按照“標準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品牌化建設、多元化市場”的發展思路,成立了庫爾勒香梨研究中心,深入開展香梨增效課題研究和技術服務。精心打造以香梨培育、儲藏、銷售為一體的品牌産業鏈,實現了香梨由短期季節性銷售為四季均衡上市。在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産和綠色標準化生産的基礎上,大力推行註冊果園標準化生産,對達到註冊果園標準的由市財政出錢每畝獎勵200元。 三是培育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以香梨保鮮和行銷為主的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降低了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市場風險,提高了經營管理水準和規模效益,實現了從傳統的“以産促銷”到現在“以銷促産”。全市目前專業經營庫爾勒香梨及新疆特色林果類産品出口、年銷售收入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有3家。 這次林改,通過三個結合,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林業生産力,提高了農民收入,改善了居住環境,鞏固了民族團結的基石,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確保了邊疆的穩定和長治久安,給庫爾勒市帶來了新氣象,使各族群眾都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據統計,2009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36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8.23億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2500元,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881元,其中來自林業的純收入2807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6%。森林覆蓋率由12.95%提高到16.31%,綠洲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35%。 林權制度改革給各族農民加強相互交往、相互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促進了共同致富,進一步鞏固夯實了民族團結的基石。恰爾巴格鄉農民吐地·艾白髮明瞭“香梨開心技術”提高了香梨的品質和産量,他親自到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農戶的梨園中,手把手現場指導,整天忙個不停,家裏人不太理解。他真誠地説,“不管哪個民族,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有了困難應該互相幫助,這也是我們維吾爾族的傳統。” 新時期新階段,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援疆工作座談會等會議精神,在國家各部委及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援助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很抓落實,爭取把庫爾勒市建設成為新疆重要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促進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中共庫爾勒市委員會 庫爾勒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