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生態脆弱區林改之路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涇川縣地處甘肅東部,陜甘交界處,全縣轄14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34.89萬人,總面積1409.3平方公里,有林業用地122.1萬畝,集體林地117.86萬畝,佔96.2%,其中公益林104.6萬畝,佔88.7%。

2008年10月,我縣被確定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我們正確把握方向,明確目標定位,堅持走群眾路線,積極探索,紮實推進,明晰産權改革基本完成,深化改革起步實施。截至目前,完成勘界確權108.24萬畝,佔應改面積的100%;頒發林權證5.43萬戶、82.1萬畝。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從統一思想入手,解決“能不能改”的問題

我縣集體林地的近90%是人工公益林,是歷屆縣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幾十年如一日一棵一棵栽植、一片一片撫育起來的,凝結著幾代人的汗水和心血,因此也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榮譽,是涇川最響亮的一大品牌。林改初期,縣裏領導最擔憂的是,林地分到一家一戶,怕出現亂砍濫伐,使來之不易的生態成果遭受損失,怕背罪名;一些鄉村幹部認為,把林地分了,集體收入來源減少了,公益事業更難辦了,推進林改積極性不高;一些群眾認為,公益林沒多少利益可圖,承包到戶後還有了管護責任,分不分無所謂。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多次召開林改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領會中央10號文件和省委41號文件,準確把握精神實質,統一各級幹部的思想認識,堅定推進改革的信心,確定了山、川、垣不同類型的3個鄉鎮、13個村先行試點,探索路子,積累經驗。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帶隊組成調研組,深入到群眾中去,把政策交給群眾,聽取群眾的意見,尋找推進改革的“金鑰匙”。正如玉都鎮太陽墩70多歲的老黨員劉興華説的,“我們從年輕時就響應政府的號召,栽了幾十年樹,看著禿山荒溝變綠了,但那是集體的。現在搞林改,把地分給我們了,林子是我們自己的財産了,真是打心底裏高興”。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使群眾真正認識到,通過五十多年的生態建設,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林權改革,使農民真正分到了林地,擁有了林權,可以抵押貸款、可以有償流轉、可以栽植經濟林木、可以發展林下經濟,幫助群眾致富,還可以留給子孫。群眾對政策了解了,對林改的好處知曉了,參與林改的熱情被激發起來。

二、確立改革主體,解決“靠誰來改”的問題

農民是林改的主體,我們始終把由農民參與、由農民作主、讓農民滿意貫穿于林改的全過程。從縣直部門抽調了180名得力幹部,通過專題培訓,下派到重點鄉村服務群眾、服務林改、指導林改,與鄉村幹部一道進村入戶開會動員,促膝座談,使群眾不斷熟悉政策、掌握程式,讓群眾廣泛參與林改,充分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由群眾自主討論改革辦法,自主確定分配方案,做到群眾對情況不清楚不實施,意見不一致不票決,公示有異議不確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真正把群眾的事交給群眾辦,保障了群眾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同時,由群眾推選熟悉情況、辦事公道、責任心強、在群眾中有威信的代表,組成林改理事會、林改分配小組、勘界小組和評估小組,代表群眾評估分配、勘界確權。高平鎮袁家城村東莊組群眾全員參與林改,白天在山頭地塊搞評估,晚上聚在一塊定方案,村民何鎖林説:“給我們分山分林,這麼好的事,大家都願去,怎麼分、怎麼改,群眾自己説了算。”

三、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解決“怎麼樣改”的問題

我縣林地大部分分佈在山間溝壑,立地條件、林分品質差異較大,要公平公正地劃分到戶很不容易。為了全面掌握村情、山情、林情,我們組織人員逐村社、逐山頭、逐地塊進行調研摸底。在吃透情況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鄉一策,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具體工作中,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改革的路子讓群眾找,分林的辦法讓群眾想,做到體現民意、順應民心。群眾借鑒耕地承包的經驗,根據不同坡向、樹木大小、疏密程度和距離遠近,摸索出了因地劃分、因樹作價、優劣搭配、數量平衡、現金找補、隨機抓鬮等普遍認可管用的均山均林辦法。汭豐鄉三十梁村 組的林地在陰、陽兩面坡上,林改小組組織群眾開了10多次會議,確定了“按人分山,按號抓鬮,落實到戶”的辦法,通過現場勘界,把兩面坡上的林子沿垂直等高線分成若干塊,分別搭配編號,林子分得很順利,群眾比較滿意。村民韓孝明説:“辦法是我們定的,鬮是自己抓的,還能有啥意見。”

四、堅持正確方向,解決“如何改好”的問題

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改革方向不動搖,縣上針對林改初期個別鄉村圖省事、怕麻煩而出現的搞大戶承包和大面積實行股份制經營等苗頭性問題,及時制止糾正,明確要求凡是能夠確權到戶的集體林地必須全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做到執行政策不走樣,確保群眾拿大頭,多得利,使幾十年來國家投入鉅資建設積累的林業資産無償劃歸農戶所有。建立了一把手負責、一張圖控制、一套表統計、一個標準要求、一套程式規範運作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注重從決策程式、調查登記、方案制定、現場勘界、地形勾繪、糾紛調處、合同簽訂及發證建檔等八個方面規範操作,全縣承包到戶經營102.4萬畝,佔94.6%。確保每個農民平等享有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妥善處理遺留問題和矛盾糾紛,對林改前大戶承包經營及拍賣流轉的林地,納入林改程式,合理分配利益,規範完善合同,重新確權頒證。對個別常年外出、有地無人的農戶,集中劃撥暫由村民小組託管,待回村後交由本人經營,確保戶戶有林。林地到戶之後,群眾把林木、林地當做自己的財産來經營、來愛護,人人肩負起了管林護林的責任,自覺成為護綠的使者。我們因勢利導,探索建立了專職護林員與群眾雙重管護機制,生態得到了更好地保護。林改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砍伐林木的案件。我們還特別重視林改檔案的建立管理,實行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雙建雙存,確保林改經得起歷史檢驗。

五、推進配套改革,解決“怎樣搞活”的問題

為了讓群眾在林改中看到致富希望、在林改後真正獲得利益,我們在推進明晰産權、承包到戶改革的基礎上,學習借鑒福建、浙江經驗,積極探索深化改革。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的意見》、《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13個政策性文件;成立了涇川縣林業綜合服務中心、森林資源評估中心和收儲中心,3個機構合署辦公,科級建制,事業單位,定編23名;建立了林業綜合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林政執法、法律諮詢、資源評估、産權交易、科技資訊等綜合服務。加快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15個,創辦千畝育苗基地1處;建立了地方公益林補償制度,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對屬集體的57.1萬畝一般公益林按照每畝每年1元的標準直接補助到戶,隨著財力的增加逐步提高補償標準;縣財政給收儲中心撥付資金100萬元,作為林權抵押貸款風險保證金,已為105戶農民落實林權抵押貸款286萬元。群眾高興地説,過去貸款沒啥抵押,現在有了“綠本本”,作用和城裏人的房産證一樣,貸點錢辦事方便多了。據估算,我縣活立木蓄積110萬立方,價值8.8億元,如果用現有林地林木抵押貸款,每年總額可達15.6億元,戶均1.95萬元。

通過改革,從根本上確立了農民經營林地的主體地位,群眾營林造林的積極性更高了,一些分林較早的農戶,在2009年春季就自發造林6000多畝,佔全縣造林的36%,當年秋季,一些農戶已經開始補植補造、修枝撫育,在林下種植中藥材,栽植經濟林,有780多戶群眾在自己分配的林地栽植文冠果3035畝,栽植核桃1860畝,造林2萬多畝。實踐證明,緊緊圍繞落實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這個核心,在統一思想、依靠群眾、支援保障上狠下功夫,成功地回答了生態脆弱區林改要不要改、怎麼樣改、改了以後怎麼經營等重大問題,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林改之路。(中共涇川縣委 涇川縣人民政府)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