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縣:改革越徹底 群眾越擁護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祁縣位於山西省中部,總面積854平方公里,轄6鎮2鄉,160個行政村,總人口26.7萬。2008年8月,我縣緊緊抓住被確定為“山西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的契機,認真貫徹中央政策精神,徹底把林地林木放下去,真正地維護群眾利益,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全縣26.7萬畝集體林地除5%留給集體外,其餘全部落實到戶;424萬株四旁樹確權發證384.6萬株,發證率90.7%,在山西省率先完成了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並在配套改革上做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嘗試。我縣也先後榮獲了山西省造林綠化先進縣、山西省林業建設突出貢獻獎、山西省林業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一、徹底改革,要從解放思想開始 林改之初,不少幹部充滿擔心和疑慮,改革面臨著重重阻力和壓力。有的幹部認為山地自然條件差,樹木難成活,利益不直接,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會高;有的幹部擔心林改後村集體無錢無權,村幹部説話沒有人聽;有的幹部擔心林木分給個人後會導致亂砍濫伐,破壞森林資源;有的幹部擔心林改會激化矛盾,引起農村社會新的不穩定。面對幹部群眾的這些擔心和疑慮,縣委從統一全縣上下的思想入手,組織幹部群眾開展了一場以林改為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各種觀念正面交鋒、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一場要不要改革、改革要不要徹底的爭論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事不辯不明,理不講不透,通過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林改是為老百姓謀利益的大事,廣大農民對分山到戶有著強烈的願望;只要我們徹底把林地林木分下去,讓老百姓擁有經營權,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樹立長遠的眼光,就一定能實現資源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雙贏發展;只要我們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堅持走群眾路線,把工作做實、做細,林改不但不會引起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反而會成為增強幹群互信、促進鄉村和諧的重要契機。 思想一變天地寬。全縣幹部切實從各種擔心害怕中解放出來,堅定了推進林改的決心和信心;切實從對林改的簡單的理解、短期的認識中解放出來,開始全面系統地謀劃和推進林改;切實從消極畏難情緒中解放出來,以當年分田到戶的熱情投入到了林權改革當中。閆家莊村,是我縣每人平均有林地面積最大的村,也是開始推進林改時阻力最大的村。該村荒山造林2萬多畝,四旁植樹8萬多株,種植果樹1300多畝,每人平均果園7畝。閆家莊村支部書記劉玉成是山西省農村支部書記的老典型、造林綠化戰線的老模範、省人大代表。他把集體的樹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看著自己帶領群眾艱苦奮鬥40年換來的綠化成果要分下去,他心裏怎麼也想不通。由於劉玉成是我縣最有威望和影響力的村幹部,他對林改的“想不通”,使閆家莊村所在的峪口鄉乃至全縣的林改都陷入了無法推下去的窘境。為此,縣委把閆家莊村確定為縣委書記的林改聯繫點,組織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隊進駐閆家莊村搞林改,縣林業局長親自挂帥擔任隊長。他們與劉玉成及幹部群眾代表促膝談心、宣講政策、釋疑解惑,通過耐心細緻的溝通、反覆學習理解政策,劉玉成的思想終於豁然開朗:“這些年帶領群眾辛辛苦苦植樹為了啥,還不是為了讓百姓富起來、讓山上綠起來?中央推行林改,是為了百姓好、為了生態好,我堅決擁護、堅決落實。”老支書像歷年組織群眾植樹造林一樣,全身心投入到了林改中。有人提議給這位堅持40年造林的老功臣多分幾畝林,他毫不猶豫地説:“我不能搞特殊,任何人不能念歪經、佔便宜,閆家莊搞林改,改就要改得徹底、改得規範、改得公平,要確實為老百姓把林改這件好事辦好。”從抵觸到認同,從不願意參與到徹底地分林到戶,核心是認識,關鍵是思想。只要幹部群眾真正解放了思想,真正了解了政策,林改就會得到群眾的支援,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由此,閆家莊村也成為我縣林改最徹底、程式最嚴密、手續最完備、群眾最認同的“林改第一村”。 二、徹底改革,就要讓群眾説了算 林改關乎群眾的利益,是百姓的大事情,理所當然應該由群眾説了算。我們制定的所有工作程式,都是為了保證讓群眾説了算。對於林地和林木分不分、什麼時候分、怎樣分、分到什麼程度,都由群眾自己做主。縣鄉不包辦代替,不搞行政命令,更不搞“一刀切”。村組林改實施方案均按規定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做到改革政策、內容、程式、方法、結果五公開,確保了群眾明白、群眾參與、群眾説了算。在具體實施中,為了真正做到讓農民當家作主,我們專門研究制定了若干林改程式。製作了《祁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流程圖》、出臺了《祁縣集體林權勘驗實施細則》,嚴格按照法定程式開展林改工作。每個流程必須經上一級林改領導審核把關後,才能轉入下一個環節,做到了嚴格程式不缺項、執行政策不走樣。對於林改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我們也都盡可能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解決。東觀鎮武鄉村從90年代開始,群眾陸續在村集體1500多畝的灘塗上自發栽滿了樹。這次林改怎麼改,幹部群眾爭論不休。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十幾次討論研究,決定實行“誰種誰有、期後分配”的辦法,使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正是由於我們在林改實踐中,充分尊重了民意、讓群眾説了算,從改革到現在,沒有發生一起因為林改而造成的群眾陳情。 三、徹底改革,就要真正均山到戶 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核心在“分”、關鍵在“放”。在推進林改中,我們一放到底、一分到底,徹底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林木所有權下放分配到老百姓手裏,還權於民、還山於民、還利於民。平川地區,我們對已拍賣的1763公里宜林路渠綠化使用權,進一步完善了法定手續;對集體現有的724公里宜林路渠綠化使用權,全部拍賣到戶。拍賣總里程達2487公里。山區,我們採取了以“均山到戶”為主的改革模式,確保了“人人有份”。對人口少、林地多的村,採取了均山到戶、家庭承包的模式;對人口多、林地少的村,採取了自願組合、聯戶承包的模式;對林地治理難度大、村民自願放棄山地分配權利這一特殊情況,採取了“虛擬到戶、權責擱置”的辦法。就是把一些自然村、村民小組、個別農戶應該分得的林地劃分出來,由村集體暫為代管,待農戶願意要回承包地時,履行相關手續後,重新交還給農戶治理經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群眾的初始分配權利,減少了林改後遺症的發生。為了讓群眾更加明白地參與林改,我們在山西省率先把新的科研成果——地理資訊採集系統運用到了林地的分配管理中。每塊林地、每個小班都有清晰的新版航拍圖,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在圖上很直觀地找到自己的林地。林地的確權更加準確,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加高漲。 四、徹底改革,就要完善配套政策 明晰産權、承包到戶後,我們及時著手研究制定了多項配套改革措施。相繼出臺了生態公益林管理補償、林木採伐、林權抵押貸款、檔案管理、營造林投入等5個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為林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後續支援,幫助農民獲得更大的收益,進一步鞏固林改成果。如生態公益林管理補償方面,科學劃定了全縣的生態公益林範圍,縣財政每年拿出近百萬元對生態公益林進行補償;對經營性林木採伐管理,我們報請省林業廳批准,由鄉鎮林業站按照職責許可權進行審批。簡化了審批程式,降低了育林基金收費標準,每株只徵收1元,鼓勵群眾大栽樹、快致富。我們在山西省首家成立了林權管理中心,為農民開展林權登記、林權流轉、抵押貸款等服務,搭建起了林業要素市場,創新了管理體系。 我們徹底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林業的發展。一是全縣植綠護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打破了多年來栽不下樹、管不好樹、富不了民的怪圈。2008——2010年三年累計植樹486萬株,相當於過去10年植樹的總和。我縣北左村林改前,全村僅有零星樹木1700余株,亂砍濫伐現象時有發生。林改後全村2.1萬米宜林渠路全部落實到戶,僅2010年春季全村植樹就達4萬餘株,成活率達到98%以上。二是林業産業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厚,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來越來寬廣。全縣新發展酥梨、澳州青蘋、核桃等經濟林3萬餘畝,育林苗圃1萬畝。苗木專業村——塔寺村建成苗木基地3000畝,年銷售苗木1300余萬株,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僅此一項可為該村農民年每人平均增收1100元。林業産業村思賢村,每人平均商品林100株、經濟林80株,林業收入佔到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80%以上。古縣鎮村民席青山,用林權證抵押貸款320萬元開工玫瑰深加工項目,並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玫瑰種植基地1萬畝。2009年,全縣農民每人平均林果業收入達到3026元,佔到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50%以上。 縱觀我縣的林改歷程,雖然産生過困惑、遇到過阻力、出現過矛盾,但由於我們信念堅定,思想統一,措施得力,監督嚴密,配套完善,林改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實踐證明,只有把林地林木徹徹底底、公開公平公正地分下去,農民才會高興,群眾才能擁護,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把中央的林改政策落實到位。(中共祁縣縣委 祁縣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