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林改暖了庫區移民的心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總人口173萬,動態移民26.3萬,總量居三峽庫區第一。三峽水庫淹沒我區耕地4.72萬畝、林地5.95萬畝。移民每人平均耕地僅0.63畝,每人平均林地1.55畝,比全區平均水準少0.44畝,人地矛盾比較突出。在林改過程中,移民強烈要求分到林地,而原住農民又不願將林地拿出來與移民共分,爭山爭地現象成為熱點。移民穩則萬州穩,萬州安則庫區安。我們堅持移民為重、移民為先,探索出了一條以林改穩移民,以林改富移民的路子。

一、落實政策,平等分山,穩定了庫區移民的心

把移民鎮鄉林改工作作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難點之一,視為確保移民穩定的重中之重,制定措施,積極破解。一是深入宣傳發動。一方面加大集體林權改革宣傳力度,重點宣傳林改政策,宣傳移民享有同等林改權益;另一方面,教育引導非移民學習移民“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奉獻精神,主動與遷入移民林地共分,發展共用。二是堅持公平公開。切實做到“四個一樣”,即移民和非移民每人平均分山面積一樣,林地品質一樣,享受集體林利益分配一樣,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一樣,按照規範程式,做到陽光操作,移民分山到戶率和林權登記率均達到100 %。三是注重糾紛調處。按照“四個不出”,即戶的糾紛不出組,組的糾紛不出村、村的糾紛不出鄉鎮、鄉鎮的糾紛不出區的要求,對涉林移民的訴求第一時間響應、糾紛第一時間調處、矛盾第一時間化解,切實穩住了移民的心,原住非移民也比較滿意,全區沒有一戶移民因林改陳情。太龍鎮移民幹部李永生, 為了調節林改糾紛,二十多次深入現場,逐一實地調查,反覆解釋政策,引導群眾尊重歷史、互諒互讓,鎮裏發生的13起林權糾紛都得到圓滿解決,成為全區第一個100%完成勘界確權到戶的鎮。

二、政策扶持,真心服務,拓寬了移民致富之路

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促進移民安穩致富的寶貴機遇和重要途徑,落實扶持措施,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切實加強典型帶動,千方百計促進移民增收致富。

(一)政府真心扶持,移民有了“好政策”

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獎勵補助政策。對移民鄉鎮的重點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分別按4.75元/(年.畝)和0.7元/(年.畝)的標准予以補償;林木、竹材育林基金徵收比例由20%—25%降低到10%;新種植名特優果樹100畝、連片種植中藥材100畝、食用菌10畝以上,並能幫助移民增收的專業大戶,每畝分別補助100、200、300元;對移民自主創業,種植果樹20畝、中藥材10畝、食用菌2畝以上,且當年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的,補助1000元;對新辦農産品加工企業,吸納移民就業的微型企業,按照註冊資金的30%-50%的比例予以補助,並在稅收、行政性收費和融資上予以支援。另一方面,切實加強項目扶持。抓住三峽工程後續工作機遇,科學編制移民鄉鎮林業發展規劃,優先在溪口等移民鄉鎮佈局長江兩岸綠化工程和林業經濟發展項目,重點發展香料、筍竹、工業原料林、生物質能源林、花卉苗木等特色林業,形成“一鎮一品”。目前,已建成林業特色基地17.8萬畝,到2015年可望達到30萬畝以上,力爭實現移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每年增長20%以上。

(二)企業積極參與,增收有了“好幫手”

按照“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大戶,大戶帶農戶”的模式,採取出租、入股、轉包等方式,鼓勵林産品加工企業和城市工商業主參與林業産業發展,全區成功引進和培育林業經營企業31家,發展林業專業戶203家,實現林地集約經營36.5萬畝。通過林地集約經營,移民既可以得到林地入股收入,還可以就近務工增加收入。萬州禾採公司在溪口、長坪等4個移民鎮鄉種植山胡椒3.5萬畝,投産面積2.5萬畝, 目前已形成骨幹基地,帶動近 2000移民務工增加收入,同時帶動了附近8個鎮鄉發展山胡椒的積極性,到2015年,規劃發展山胡椒15萬畝,力爭成為“全國山胡椒之鄉”。成都黑金果業在瀼渡鎮承包土地5000畝種植葡萄,涉及的1600戶6500移民,每人平均每年可得到土地租金收入423元;還有1000移民在葡萄園務工,每年每人可得到務工收入7000元左右,其中參與管理的移民工還可以得到利潤分紅。

(三)典型示範帶動,致富有了“好榜樣”

以共産黨員、村組幹部、返鄉創業移民、致富能人為重點,積極培育安穩致富典型,充分激發廣大移民投身林改、發家致富的積極性。新田鎮五溪村共産黨員、重慶市移民先鋒、村主任冉振愛以林改為契機,爭取各級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路、水等基礎設施和林業産業項目,發展了筍竹、柑橘、枇杷、荔枝、桂圓、青蒿和林下養鵝等産業項目。2009年,全村在林下種草養殖白鵝5萬隻,純收入45萬元;鮮筍竹300噸,收入21萬元;産桂園4萬斤,收入21萬元;種植青蒿700畝,收入11萬元;柑橘、枇杷,荔枝等收入55萬元。當年五溪村移民每人平均純收入4900元,比全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高430元。目前,全村共有從事林業産業50畝以上的林業大戶42戶。冉振愛深有感觸的説:“我村通過林改政策的落實和林業産業項目的發展,感到發展有搞頭,生活有盼頭,致富有奔頭”。太龍鎮太陽社區移民、村主任李承學,帶領移民在林下種榨菜,自辦加工廠,2009年加工榨菜1400噸,産值500多萬元,純收入40萬元,解決移民就業40人,收入達到52萬元,促進4萬農民增收達到800萬元。

三、融入當地,同心同德,庫區人民共建生態家園

林改使庫區移民“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人心思定,他們主動融入當地,紮根當地,把庫區當作他們永久的家園,倍加珍惜,共同努力,建設好庫區生態家園。如何用好、用活林改政策,既分好林、用好林,更建好林、管好林,促進林業資源持續增長,庫區生態持續改善,是建設庫區生態家園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緊緊圍繞林改“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這一核心目標,注重發揮“三個作用”,著力構築三峽庫區生態安全屏障。一是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按照“誰擁有、誰經營、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強化農戶管林、護林主體責任,切實加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日常管護,做到靠山吃山養山。二是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2008年以來,政府累計投資近30億元,大力實施森林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城市綠化、城周山頭綠化、長江兩岸及水系綠化、道路綠化,新增造林面積46.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直轄前的16.1%提高到37%,2011年可建成市級森林城市,2015年建成國家級森林城市。三是發揮社會各界的參與作用。積極引導全民樹立“庫區生態安全,事關人人發展”的責任意識。深入開展“身邊增林,綠滿城鄉”活動,農村居民每年至少種10棵樹,城市居民每年至少種10盆花。號召個人建紀念林、單位建責任林,累計達到8萬畝。新田鎮移民張成興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承包200畝荒山,20年如一日,吃在山上、住在山上,種樹2萬多棵。青絲變成了銀發,荒山披上了綠裝,被推薦為重慶市植樹造林先進個人。

目前,全區28個移民鎮鄉已全面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2009年全區移民每人平均獲得林業收入670元,佔移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15%,同比增長27%,有效促進了移民安穩致富。正像太龍鎮太陽社區移民李承學説的那樣,“林改暖了心窩子,鼓了錢袋子,幸福幾輩子”。(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 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