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林改推動山地發展“綠色油庫”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瀏陽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湖南省林業十強縣(市),市域面積751萬畝,其中林地面積517萬畝,森林覆蓋率65.82%。總人口139萬,其中涉林農業人口90多萬。農民每人平均只有1畝地,卻有5.7畝山。2007年5月以來,我市在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同時,大膽探索採伐指標分配、林權抵押貸款、林業産權交易、林業合作組織、森林保險等十項配套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別是通過林改催生了油茶這個富民興林的大産業。 作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植物油料之一的油茶,在我國南方有著2300年的栽培利用歷史和顯著的經濟價值。發展油茶産業對改善我國食用植物油的生産和消費結構,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油茶産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市提出以林改為突破口,充分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把油茶産業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産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産業,極大地推動了油茶産業的發展。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積達到70萬畝,其中高産油茶林16萬畝,年産茶油5000噸,主産區油農年均油茶收入1720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2008年在瀏陽考察時,稱讚我們“把一篇優秀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一、分山到戶,夯實油茶産業發展的根基 全球茶油産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而中國茶油産量的近50%來自湖南。我市油茶種植適宜區達百萬畝。但是由於過去山林産權不清,糾紛不斷,利益不直接,導致農民只想採摘不願投入,“一年只上一次山,茅草長得比樹高”,畝産不足1.5—2.5公斤,油茶生産整體上長期停留在原始水準,效益差、發展慢。 中央作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部署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還林於民、還利於民的大好政策,也是搞活山林、富裕農民的大好機遇。全市上下高度統一思想, 17個月全面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調解山林糾紛3178起,明確産權505萬畝,産權到戶率達到99%。産權明晰後,統管山變成了責任山,農民“拿斧頭的少了、用鋤頭的多了”,“吃飯靠田、致富靠山”的意識不斷增強。我們又在此基礎上實施木材採伐指標“進村入戶、陽光分配”,進一步讓林農切身體會到林改政策的好處,堅定了搞活山林、發展産業的信心。而高産油茶這個初始投入大,但經濟效益好、回報週期長的産業,成為不少林農的首選項目。 二、配套改革,開啟油茶産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在分山到戶、林農積極性初現的基礎上,我市因勢利導,成立了山地資源開發和油茶産業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油茶産業發展辦公室,制定五年發展規劃,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全面激發林農的種植熱情,以油茶産業發展來鞏固林改效果,激發山林活力。一是政策扶持激勵,讓林農發展有動力。出臺獎勵補助政策,新造規模油茶林每畝補助460元,撫育改造規模油茶林每畝補助100元,併為油茶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配套資金。近3年財政累計投入油茶産業發展資金4200萬元,不僅大大激發了農民發展油茶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基地建設的標準。二是引導互助合作,讓林農創業有合力。引導林農按照“投山入股、合夥經營、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原則,組建專業合作社。全市目前共組建油茶專業合作組織36家,帶動林農6000余戶,入社面積10.4萬畝。如瀏陽市金帆油茶專業合作社, 180多戶林農帶山入社,由合作社統一修建上山道路、統一添置機械設備、統一採購種苗肥料、統一進行油茶加工,讓林農省心省事又省錢。三是完善森林保險,讓林農投入抗風險有能力。為提高油茶産業抗風險能力,我市以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為契機,鼓勵油茶産業戶積極投保,每畝山林的保費由各級財政承擔1.04元,林農承擔0.56元。目前全市油茶林參保率達到100%,有效分散了産業風險,解決了林農的後顧之憂。 三、完善市場,拓寬油茶産業發展的融資渠道 農民要發展油茶,急需大量資金投入。為架好“資本上山”的橋梁,我們成立了林業産權交易服務中心,完善了資産評估、抵押、拍賣、貸款等要素市場,帶動社會投入4.2億元,使油茶産業逐步走上了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之路。一是發展林權抵押貸款,對接金融資本。加強與銀行部門的溝通合作,率先全省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目前已辦理抵押貸款152起,貸款金額5383萬元,為油茶産業發展開闢了新的資金來源。很多林農都説,“從沒想過死資源還能變成活資金,真是為我們解決了大難題”。二是適度流轉林權,集合社會資本。隨著林改的深入和油茶龍頭企業的興起,油茶生産逐步從分散經營走向集約化經營,“農戶+合作社+基地+企業”的經營模式,逐漸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既確保和提高了林農的收益,又實現了油茶的規模經營。如原來從事花炮燃放的企業家宋懷智,看好油茶産業的效益,投資2000萬元成立佳源農林産業開發有限公司,租賃林地5000畝種植油茶。隨著進入的資本增多,林地每年每畝的租金已由林改前的5元漲到了現在的100多元,農民在基地務工的收入也達到了每天80元。三是建設生態防火林帶,吸納産業資本。瀏陽市是“花炮之鄉”,全市1000余家花炮企業佔用了大量林地用於隔離防火。油茶是最好的防火樹種之一,為此我們引導這些企業利用防火林地種植油茶,僅2010年就投入2500萬元新造油茶林1萬畝,實現了生態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四、科技服務,助推油茶産業發展的引擎 林改效果能否鞏固,産業發展能否持續,要靠科技支撐、用效益説話。我市充分發揮林業技術推廣站的作用,為林農提供種苗、管理、加工全過程一條龍的技術服務,使高産油茶的經濟效益比傳統生産方式提高了近十倍。一是良種保障。我們在全省第一個成立了油茶科研所,並建設了全國第一家佔地300畝的油茶雜交種子園,保存有全國最多的優良品係和採穗圃,建設了大量優良品係示範和推廣林。開發優良油茶品種,建設油茶高級採穗圃150畝,良種苗木年産能力達到800萬株,為全市高産油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人才引領。通過創新林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了市、鄉、村三級技術服務指導便民點,配備60名林業技術服務人員,採取授課講解、現場示範、廣播宣傳、諮詢服務等方式對油茶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培訓油農1萬多人次。特別是在全市建立了6個1000畝以上的高産油茶示範基地,通過精心撫育,實現3年挂果、8年豐産,讓農民實實在在看到了科技的“魔力”。三是技術支撐。油茶苗木工廠化快繁技術研究獲得突破。推廣使用了嫁接苗上山造林、油茶芽砧接一年生容器苗上山造林、ABT生根粉處理造林、高接換冠和油茶花蜜蜂授粉等技術。引入茶籽脫殼制油和茶油精煉等新型加工技術。建設油茶加工廠21家,其中年加工量達2000噸的企業2家。大量先進技術的推廣運用,使全市油茶平均産油量由原來的2.4千克/畝提高到現在的14千克/畝,畝平年收入由原來的不到100元提高到700多元。淳口鎮最高産油量達到75千克/畝,年收入達到3000元/畝。林農都説現在山上種的是“鐵桿莊稼”、開的是綠色銀行,買一個商鋪不如栽十畝油茶,發展油茶的熱情極大提高,僅去冬今春就新造高産油茶林5.86萬畝。 按照當前的發展態勢,到2015年我市將建成78萬畝高産油茶基地,平均畝産茶油40千克以上,産業年産值達到20億元,油茶産業的三大效益將得到充分體現。一是富裕林農。每畝油茶利潤將達到2000元,油農每人平均油茶收入將達到 4000 元;二是改善生態。原來無人願意管護的荒山荒地將全部種上油茶林,全市將新增綠化面積30萬畝;三是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發展茶油不僅可以解決我國食用植物油嚴重短缺的問題,還較好地解決了油與糧“爭地”的矛盾。建設 78萬畝高産油茶林相當於新增了40萬畝以上的耕地。到那時油茶産業將真正成為富民興林的大産業,廣袤山林將真正成為取之不盡的“綠色油庫”。(中共湖南瀏陽市委 瀏陽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