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一年造林百萬畝 特色林業邁大步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雲南省騰衝縣位於祖國西南邊陲,與緬甸接壤,是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橋頭堡,全縣國土面積584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660.59萬畝,佔國土面積的75.3%,森林覆蓋率70.7%。2006年5月,騰衝縣作為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試點縣,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到目前完成確權397.53萬畝,佔應確權集體林面積401萬畝的99.1%;集體林均山到戶率達88.9%;核發林權證12.2萬本。通過明晰産權、承包到戶,有11.8萬農戶分了山,領了林權證。 林權到戶以後怎樣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林業的活力,帶動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成為縣委縣政府面臨的最迫切任務。我們認真分析了騰衝林業仍處於“大資源、小産業、低效益”的基本現狀及各項發展的有利條件,依託林改後農民十分高漲的造林、愛林、護林積極性,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依託資源調結構,造就優勢促增收”的林産業發展思路。統籌規劃,週密部署,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2009年一年就新植核桃、紅花油茶等特色經濟林100.3萬畝,雖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但面積保存率、種苗成活率均在90%以上。我們的主要做法是扎紮實實地做到了“五到戶”。 一、 破除思想障礙,算賬對比到戶 為了統一思想認識,我們在全縣上下算了兩筆賬。首先是算了一筆小康賬,明確了發展特色經濟林産業致富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要超過1萬元,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就必須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縣、鄉、村三級採用倒推法,算出要達到這一目標,林業經濟收入必須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50%以上。對擁有豐富林地資源和優越自然條件的騰衝而言,提高林地的産出和效益大有文章可做,紅花油茶、核桃、銀杏就是騰衝的三棵致富搖錢樹。只要引導好林改後的農民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每人平均擁有3畝以上的特色經濟林,這一目標就能實現。 其次是算了一筆時間賬,增強了發展特色經濟林産業的緊迫感。針對特色經濟林産業生産週期相對較長的特點,我們算了一筆投入和産出的時間賬,就是早種一年,就早進入盛産期一年,每畝至少提前一年增加千元的收益,100萬畝的收益可使全縣農民增加收入達10億元以上。時間賬算清後,我們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將雲南建成全國重要的木本油料産業基地”這一目標,提出走“以快補晚,規模發展”的路子,樹立“早種一畝樹,早收千元錢”觀念,讓農民早得實惠,多得實惠。 我們要求全縣各級幹部不僅自己算清這兩筆賬,而且要教農民算清這兩筆賬。為此,成立了騰衝縣“三棵樹”宣講報道團,制定了《騰衝縣特色經濟林産業發展宣講方案》,不僅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這一發展思路、目標及措施,而且採用賬本上墻、賬本入戶等方式向群眾廣泛宣傳,讓群眾對致富前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發展特色經濟林産業之中。這兩筆賬,算醒了農民,算急了幹部。全縣上下增強了緊迫感,以時不待我的精神,將210萬畝(核桃100萬畝,紅花油茶100畝,銀杏10萬畝)特色經濟林産業發展任務迅速落實到千家萬戶。 二、政府強化組織,規劃落實到戶 算清兩筆賬,明確了農民致富的目標和途徑以後,我們繼續發揚“三級書記親自抓”的林改精神,落實特色經濟林産業發展的各項工作。成立了騰衝縣特色經濟林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對縣委政府決策直接負責的議事執行機制和巡視督查機制,對各鄉鎮産業發展情況進行安排部署和檢查指導。實行縣級領導掛鉤鄉鎮督查制度和所有縣級部門挂鄉包村工作制度。根據3年種植210萬畝的産業發展目標,按照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依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立地類型選擇特色經濟林樹種,採取集中連片與四旁植樹相結合,荒山造林、低産林改造與山地農林間作相結合,對特色經濟林産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並尊重農民的意願,最後將種植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勾繪上圖,做到面積實、底子清。 三、技術服務引導,品質管理到戶 分到山的農民最盼的是致富,最缺的是致富的技術。為此,我們把加強品質管理,技術服務到戶作為推進特色經濟林産業的重要手段。首先是提供優良種苗,一是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投資400萬元,在西山壩和曲石建蓋了5000平方米的紅花油茶育苗大棚;二是出臺鼓勵政策,積極引導和支援社會苗圃參與規範化、專業化育苗;三是結合種苗使用實際,及時制定了種苗組織供應方案,按照確保重點、分期分批供應的原則,保障了種植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是把樣板建設作為落實技術保障措施的重要抓手,建成了萬畝連片的核桃、紅花油茶種植示範基地4個,累計建設樣板12萬畝。同時,建立了縣鄉村組四級培訓制度。充分利用各種會議,採用各種方法進行技術培訓,全縣共組織特色經濟林種植技術培訓和現場會800多批10多萬人次。為保證技術措施的落實和種植品質,每年投入資金277.2萬元,聘請管理員462名,強化種植後的管理和技術指導。 四、專業合作搭橋,資金保障到戶 針對農民缺乏資金投入的狀況,我們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引導農民成立了56個林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聯保方便農戶獲得小額信貸,並引入社會資金投入産業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財政支援,僅2009年縣財政就安排産業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並整合項目資金2200多萬元,共5200多萬元專項用於特色經濟林發展。各鄉鎮也根據本鄉實際,由鄉財政安排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推動産業發展。財政資金主要用於扶持種苗、薄膜、管護、縣級樣板林、技術培訓、苗圃建設和考核獎勵等方面。農民在自己的林地上按照規劃,只需投入勞動力即可種下致富的“三棵搖錢樹”。 五、推進採伐改革,林分改造到戶 發展特色經濟林除了荒山造林與山地農林間作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要靠低産林改造。我們根據國家政策、雲南省的規劃以及騰衝縣的實際情況,將規劃改造的低産林中適宜發展特色經濟林的地塊優先區劃出來。為使這部分低産林中的商品林能夠有序退出,我們積極創新,推進採伐管理制度改革。將採伐限額由年度控制調整為二年總限額管理,非林地上的林木不納入限額管理,採伐指標直接分配到林權所有者手中。並簡化採伐管理環節,委託鄉鎮林業站直接辦理100立方米以下林木採伐許可證審核、發放。同時,成立林權交易管理服務中心,建立森林資源産權交易市場;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及時廣泛發佈相關資訊;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業務,讓農民發展特色經濟林産業得到各項政策優惠和全面優質服務。 實踐證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讓分到山的農民有盼頭、有幹頭、有甜頭,能實實在在地從産業發展中獲得收益。統計顯示,全縣農民每人平均林業收入已從2007年的536元提高到2009年的785元,核桃等經濟林進入盛産期後,農民的林業收入將會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每人平均擁有3畝以上特色經濟林,將為我縣2020年農民實現每人平均收入10000元,與全國一起邁進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中共騰衝縣委、騰衝縣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