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永安: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再突破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1-1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永安隸屬福建三明,林地面積382.5萬畝,森林覆蓋率83.2%,農民每人平均佔有竹林面積居全國之首,木材蓄積量居福建省第一位,是中國筍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1998年5月,洪田鎮洪田村的幹部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向傳統的集體林業管理體制挑戰,在全國率先邁出了“分山到戶”的實質性步伐,被譽為“中國林改第一村”。此後12年中,我們不斷探索,持續先行先試,從“分山到戶”到推進流轉,再到綜合配套、示範建設,有效創新了林業發展機制,調整了林區生産關係,解放了林業生産力,為解決“三農”問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為全國林改持續深入開展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僅2004年至2008年,全國就有25個省(區、市)610多批次約2.4萬人次到我市考察學習林改經驗。2006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市,對林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指出“林改意義確實重大”。 2009年4月15日,我市被國家林業局正式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林業改革與發展示範區。示範區建設實施一年來,我們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緊緊圍繞林改“分山到戶”後林業融資、規模經營、資源培育、産業升級和林區社會保障、管理職能創新等一系列新問題,持續再探索再創新,為全國林改做示範探路子。具體抓好“五個創新”、實現“五個突破”: 一、創新林業資本運作模式,突破生産發展融資難題 針對林業貸款融資難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林業資本運作新模式,有效解決林業資源變資本的問題,促進了森林資源、資産、資本良性迴圈。一是做活林權抵押貸款。引導金融部門開發梯度不同的林權抵押信貸産品,滿足林業生産週期長對資金的需求;鼓勵商業性擔保機構開辦林業融資擔保業務,積極探索林木資産免評估、貸款免擔保和“一次核定、餘額控制、隨用隨貸、週轉使用”的授信管理辦法,有效降低了林農貸款門檻,簡化了貸款手續。二是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出臺貸款貼息扶持政策,成立林權擔保機構,擴大商業銀行參與面,解決林農無錢造林育林的問題。先後探索開展林戶聯保貸款、開行委貸、“龍頭”承貸、林業小額貼息貸款、林業合作社貸款、專業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等林業貸款新模式,實現了林業金融發展史的一系列突破。目前,已有香港匯豐銀行、全國郵政儲蓄銀行、永安村鎮林業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林業貸款20.1億元,其中林權抵押貸款15.9億元,惠及林竹企業35家、林農4800戶。三是創新資本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林權證在抵押融資、入股投資、盤活資産等方面的有價證件功能,引導林農以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折價入股,與林業企業開展合作,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引入亞洲竹業、南方林業等2家國外上市公司和瑞典遠東國際貿易、福建創投集團等2家戰略投資企業參與我市林業經營。四是強化金融風險防範。成立林業信用領導小組、林業貸款評議委員會和林業信用協會,出臺森林資源資産評估辦法等規章,對林木資産抵押貸款風險控制、貸款操作流程、貸款管理等做出詳細規定,從制度上規避金融風險。同時,啟動森林火災保險,探索推進森林綜合保險,化解林業經營風險。 二、創新林業合作組織建設,突破林業規模經營難題 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林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聯營聯合,規範運作管理,提高組織化程度。一是開展合作組織示範經營。選擇經濟條件好、合作意識強、林農素質高的林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經營示範試點,對每個合作社實行一名市領導、一名部門領導和一名專技人員的“三挂一”挂包扶持方式,從木材採伐指標、林權抵押貸款、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對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傾斜扶持,促其做大做強,實現規模經營。二是加強合作組織政策扶持。實行“三免三補三有”(即登記註冊免收費、經營收入免稅收、貸款利率免上浮,實行林木種苗補助、貸款貼息補助、政策性森林保險補助,做到有辦公地點、有科技人員聯繫挂包、有發展資金),對規範經營的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經營面積、組織類型、經營成效等因素進行考核評價,給予一次性補助扶持。全市組建各類林業合作經濟組織480個、經營面積90萬畝。三是強化龍頭企業帶動。鼓勵永林股份、森發公司、虎山合作林場等龍頭森林經營單位採取 “企業+基地+農戶” 的模式與農民建立穩固的經濟聯合體,使專業合作社成員年年有穩定收益。虎山合作林場採取自願入股、規模經營、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形式,聯繫帶動127戶農戶,經營面積達2萬餘畝,年木材銷售量達1萬多立方米,股東收益豐厚。 三、創新森林經營管理理念,突破生産低質低效難題 依靠科技進步和現代經營手段,分類經營、分區施策,實施森林科學經營示範,提高森林品質和資源總量。一是推廣珍稀珍貴樹種。建成佔地面積7000畝的福建南方珍貴樹種繁育中心、永林股份種苗中心、杉木三代無性係種子園等基礎種源平臺,年産苗木2000萬株,培育紅錐、楠木、香樟等珍稀珍貴樹種苗木500萬株,大大提升了林地生産力和經營價值。二是實施高效經營示範。推廣使用割灌機、劈草機等先進營林機械設備,加大竹林經營基礎建設投入,建成竹林高效經營示範片36萬畝,建設竹山噴灌設施2600余處,竹山畝年均收入達1150元,比2001年翻了三番。三是改革商品林採伐管理。實施森林採伐管理改革,制定森林經營方案,規範林木採伐指標的分配和使用管理,適度放寬對林木採伐面積、樹種、坡度、強度等因子的限制,實現了森林資源越採越優、越採越多。我們引進了美國惠好公司,成立了中美合資企業永惠林業公司,嚴格編制、執行森林經營方案,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加強對伐區環境因子管理,將地理資訊圖層與其對應的小班資訊變化情況有效連接,並利用該系統制定森林採伐計劃,推廣小密度栽培、不煉山造林等森林培育方式,減少對林地的破壞,促進可持續經營。 四、創新林業産業發展方式,突破結構調整優化難題 依託森林生態資源和大企業大集團,優化産業發展佈局,走産業集約化道路,打造林竹産業品牌。一是加快林竹産業基地建設。加快速生豐産林造林和珍貴樹種造林,建成100.7萬畝速豐林,100.5萬畝竹林“兩個百萬畝”基地。完成重點生態公益林中幼林撫育1萬畝。推廣生態公益林林緣空間套種,種閩楠、紅豆杉等珍貴樹種5萬畝並以每年新植150萬株速度遞增。種植草珊瑚、互葉白千層、金線蓮等藥用植物8100畝,到2015年有望成為繼商品用材林之外的第二大優勢資源和寶貴財富。二是推動林産工業轉型升級。積極建設以永安林業集團為代表的十大林業集團,大力實施竹層積材、中密度纖維板林板一體化、台灣農民創業園、竹纖維、林竹産品倉儲交易中心等項目帶動戰略。成立福建省首家竹重組材技術中心,帶動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填補了省內竹材高效利用空白。人造板産品擁有膠合板、中密度纖維板、木地板、刨花板等四大系列20余個板種,成為全國人造板板種最齊全的生産基地。大力種植以互葉白千層為主的原料林基地5000余畝,成為我國最大的香料原料林種植基地。扶持發展互葉白千層、金線蓮等藥用植物的種植加工,建成萬畝香料植物種植及深加工基地。圍繞打造全國林竹産業中心區域,推進永林股份 “林-板-房”項目、名流傢具物流市場等一批高附加值、競爭力強的高端低碳項目建設。三是創新發展森林文化産業。發揮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福建(永安)林改陳列館、天寶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竹海國家級森林公園、桃源洞國家級旅遊區等國字號名片的品牌優勢,建成集“山、水、洞、林、石、古文化”于一體的旅遊風景區10余處,發展森林人家15家,構建洪田生態教育及林改品牌文化示範基地、上坪大徑材培育及竹海景觀現代林業走廊、西洋生物醫藥、花卉及珍貴樹種高效經營産業帶等三條示範走廊。 五、創新林業管理體制機制,突破林業發展服務難題 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新要求,理順林業主管部門職能,提升林業管理服務水準。一是整合林業力量。實施林業資訊化工程,建成11個鄉鎮林業站林政資源管理網路和林業要素資訊發佈平臺。啟動森林資源遠端監控指揮中心項目,整合了林政管理、森林資源管理、林地林權管理、行政辦公等系統,構建優質服務、科學管理、嚴格執法的林業管理新體制,基本形成與林業“三防體系”相適應的林業行政能力。二是規範權力運作。細化林業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完善權力運作流程,在林業重點建設、大宗物品採購、採伐指標分配等重點事項上,實現了行政權力運作規範、公開和便民。三是加大資金投入。針對育林基金降低收費標準的狀況,將林業人員和行政經費逐步全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林業支出佔市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1%以上。投資近300萬元加強對林業重點鄉鎮林業站和森林派出所的標準化建設。推行林業科技特派員模式,培育農村林技員228人,實現“一村一林技員”管理目標。 十二年的耕耘,十二年的收穫。2009年,全市實現林業總産值60.4億元、增長45.6%,森林旅遊産值5.9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林業收入3516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52%。今年,全市預計實現林業總産值75億元,森林旅遊産值9.45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林業收入將突破3600元,使林業成為我市近幾年增收最快的領域之一。洪田村村民鐘昌信因殘疾多病,幾十年一直是政府領導聯繫的特困戶,年年靠救濟過日子,但沒有走出困境。這次林改當他領到第一筆一萬多元的現金時,手在發抖,流著眼淚激動地説:“救濟無法改變我的生活,林改卻改變了我的命運!我真想再活幾十年!”(中共永安市委、永安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