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的精神永遠不過時

中國網 | 時間: 2010-05-06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看到那種歡騰的場面,我想很多中國人是永生難忘的。所以後來有很多人覺得當時的精神特別可貴,當時很多報道都有很高的評價和學習,您怎麼看待這種精神?

周均倫:研究兩彈的精神是應該的,1999年中央開了一次會,這次會我也去了,表彰“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分配了我一個名額,因為過去跟聶帥到過基地,所以機關給我一個名額。“兩彈一星”的大會上面,總結這個精神的24個字非常好。第一個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我看了一下,總結的非常確切。“熱愛祖國”是最基本的東西,你想想我們搞“兩彈一星”的著名科學家,當時表彰了20幾個,這個裏面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只有極個別的是國內培養的。

中國網:因為熱愛祖國所以才回來的。

周均倫:他們都是學業有成,在國外有很優厚的待遇。許多人我看到了他們的簡歷,西方國家也知道留人才,要把他們留下來,給他們優厚待遇。他們都放棄了這些優厚待遇,就是講我們的祖國要強大。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回到祖國。所以只有熱愛祖國才能無私奉獻,這種精神一直到現在還是應該提倡的。

第二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我們的基礎這麼薄弱不艱苦奮鬥怎麼能夠出來,我們想爭取外援,後來外援失敗後,我們只有自力更生。當時聶帥制定方針的時候非常正確,因為如果沒有自力更生的方針,那麼也無從徵求外援,也無從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已有成果。只有以自力更生為主,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我們基礎薄弱,所以只有自力更生。我們確實在很困難的下面,很多東西是難以想像的,這些都是高科技,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弄不出來的。

中國網:當時的人都深有體會。

周均倫:對。我雖然沒有參加科研工作,但是在旁邊看到了,是見證人。我們碰到了一個接一個的困難。

最後一個,就是要“大力協同、努力攀登”。“大力協同”是毛主席提出來的,當時確定兩彈攻關,毛主席對兩彈攻關的報告有一個批示,就是“大力協同,辦好這件事”。實際“大力協同”過去也在做,錢學森同志非常贊同聶帥的做法,聶帥把大兵團作戰的做法用到了科技方面,組織各個方面大協作。因為我們的基礎薄弱,就只有大協作。大家要研究原子彈,學校也要參加,工業部門也要參加,國防部門也要參加,地方科研部門參加,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它在兩彈攻關時是很重要的主力,好多基礎的工作都是中國科學院來做的。

中國網:這24個字是特別經典的總結“兩彈一星”的精神,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做到代代傳承,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

周均倫:搞大型的科技還是要貫徹24個字的精神,“勇於攀登”現在來説就是創新。我們的經驗教訓也很多。

我作為一個老軍人,一直在部隊裏面工作。我雖然沒有打仗,但是一直在研究戰爭的這段歷史,一直在接觸這方面的資料。所以我們的人民軍隊走過來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是生生死死,有多少先烈犧牲了。聶帥整理回憶錄的時候,他就回憶了很多先烈,在他身邊倒下的,他的警衛員在戰鬥的時候,他就是在衝鋒的時候犧牲了。警衛員背著托囊他一直保留著,交給軍事博物館。

我曾經聽到外電的報道和評論,講中國的劣質裝備打敗了優質裝備的敵人。他們講是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德國是法西斯精神,他説中國是靠什麼支撐,用劣質裝備打敗優質裝備敵人,特別是像抗美援朝。外國朋友都覺得不可理解。但是實際上,他研究中國的歷史就可以理解,因為中國的工農紅軍都是被壓迫的人民,他們為了求得解放,為了自己的理想。其中有很多的知識分子,很多人是出生在地主富農的富有家庭,但是他們的理想就是要愛國、愛人民。所以是這個理想支撐著我們的軍隊一步一步走過來。

現代戰爭科技很發達,但是千萬不能夠忘記,再先進的裝備,必須要由人來掌握。如果人沒有明確的理想,是不會成功。(完)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