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縣經濟開發區曹苗村村民自古沿河而居,古稱“十里長莊”,這一段也是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泗縣段的核心地段。2018年4月,當地文物部門在一處拆遷工地挖出一尊精美的石雕,這尊石雕用一整塊石頭刻成,長約1.2米,寬50釐米,約60釐米高,形體精美,遍佈鱗片,儀態威嚴,長方形底座渾然一體,毫無瑕疵,經過初步判斷,應該是運河邊一種特有的名叫趴蝮的“鎮水神獸”。
趴蝮,發音為八夏(bā xià)又名帆蚣,傳説是龍生九子之一,常飾于石橋欄杆頂端。傳説它的形象似龍非龍,似蝦非蝦,平生最喜歡水,伴水而居。它長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説是龍王最喜之子。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龍子趴蝮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龍族護河有功,按它們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墩上。當地文物部門介紹,這座趴蝮石雕工藝精美,神態生動傳神,石獸嘴裏還叼著一條魚,魚頭和魚尾露在嘴外,是整個大運河沿線保護最好的鎮水獸之一。目前,這尊石雕已被放進泗縣博物館保存展覽,供遊客參觀,在這尊石雕出土的背後,還有一個當地村民崔家祖孫四代接力保護文物的故事。
在泗縣有一座明清時代的古橋,名為東八里橋,這件石獸原是立在橋頭的鎮水神獸,上世紀六十年代“破四舊”時期,許多文物遭到破壞。在泗縣當地有一名很有名望的老中醫崔孟銘老先生,他深知這件文物的價值,便在一天夜裏偷偷將石雕運到家門口深埋地下保護起來。老先生生前反覆交代兒孫,要他們一定要保護好石雕。上世紀八十年代,崔老先生病故,在臨終前還不忘交代後人保護好文物。2018年,由於曹苗村拆遷,崔家不便再管護這件文物,崔老先生的孫子崔文柱一家向當地文物部門講述了自家埋藏文物的事情,希望將其挖出來交給文物部門。當時,鋻於文物保存的現狀,文物局經過考慮研究,沒有立即實施。
2018年4月29日早晨,崔孟銘的曾孫崔猛上班前,像往常一樣到自家拆遷的房前巡視一遍,突然發現最近幾天曹苗村拆遷廢墟上經常出現幾個形跡可疑的人,不時在地上探測什麼,他懷疑這是盜取文物的不法分子,便聯繫父母,向當地公安和文物部門報案。經過研究,文物局決定進行搶救性保護挖掘,把這個傳説中的老物件取出來。4月29日下午,經過週密安排,文物局歷時三個多小時,終於在傍晚將這尊神獸挖出並安全送達泗縣博物館。
文物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見證,是我們留給後世子孫的寶貴遺産,五十餘年光陰荏苒,世事變遷,而崔家精心守護運河文物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正是有了崔孟銘老先生到崔猛四代人的精心守護,才使得運河石獸完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