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莉娜
悠悠大運河,流淌著人類文明的千年文脈。近年來,我省穩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古老運河煥發出新的生機,越來越多的人觸摸到大運河所承載的中華文脈。
11月22日至24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鶴壁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浚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層論壇在鶴壁浚縣召開。百餘名專家學者歡聚一堂,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
據了解,大運河河南段主要指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永濟渠及京杭大運河會通河臺前段,包括洛河、汴河、衛河、會通河4個遺産段落,流經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等地。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浚縣擁有名勝古跡30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産118項。浚縣在衛河(永濟渠)沿線各市(縣)中,擁有城池、河道、河堤、碼頭、橋梁、倉窖、水工設施、祭祀建築等遺産類型,且歷史風貌保存較好,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時期北方運河城鎮的典型代表。
據悉,衛河(永濟渠)浚縣段呈西南—東北走向穿越浚縣縣境,全長約71公里,沿岸運河遺産涵蓋水工遺存、附屬遺存、相關遺産三大類,包括河道遺存、水工設施遺存、橋梁遺存、倉庫遺存、運河城鎮遺存、運河文化景觀六小類,被譽為隋唐大運河永濟渠中遺産最為豐富多樣的一段。
穿城而過的隋唐大運河,不僅孕育了浚縣古城、大伾山石佛、黎陽倉遺址等文化景觀,還衍生出泥咕咕、大平調、民間社火、正月古廟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記載著千年的運河故事。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將鶴壁市列為大運河文化帶拓展區,將浚縣列為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區。
本次論壇採取大會發言、小組討論、專家點評、實地考察等形式,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與遺産價值研究、京杭大運河與隋唐大運河比較研究、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鶴壁大運河遺産價值及其當代應用研究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鶴壁市將浚縣大運河文化帶定位為建設大運河民俗文化旅遊區,以文化為核心、以生態為基礎、以旅遊等相關産業為載體,著力培育“千年運河”“天下糧倉”等文化品牌,實現文化、生態、經濟和社會共生共榮的發展格局,將大運河浚縣段建成全國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