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地綠、水清,花團錦簇,鬱鬱蔥蔥,如今的大運河成了河北省滄州市民朋友圈裏爭相轉發、點讚的“網紅打卡地”。作為京杭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滄州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打造大運河文化重要的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閒走廊、城市重要標誌。
把運河還給人民
清晨,漫步在佔地約1200畝的滄州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內,滿目蒼翠,清新的河水氣息令人心曠神怡,來散步健身的人們絡繹不絕,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休閒紅利。今年68歲的秦大爺對記者説:“我是在這運河邊上長大的,對大運河有説不出的感情,現在天藍、地綠、水清,空氣好,心情就好,感謝政府給我們老百姓提供遛彎兒休閒的好地方。”2018年,滄州以打造“中國大運河文化重要的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閒走廊示範區、滄州城市重要標誌”為目標,審定通過《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概念性規劃》。滄州市委書記楊慧提出,要全面開創滄州“運河時代”,還運河於人民。目前,滄州市全力推進大運河沿線綠化工程,著力構建“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綠塊相嵌”的大運河綠色長廊。根據沿線林業現有基礎和特色資源,沿大運河河道(不含城區段)建設寬度不低於2000米的綠廊,植樹造林力度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工程成效明顯,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文化和旅遊共融共興
蜿蜒的大運河自滄州穿行而過,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景觀,也造就了沿線獨有的運河文化和旅遊資源。滄州市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建亭説:“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我市將深入挖掘運河旅遊資源,整合開發運河旅遊産品。對運河流經縣(市、區)進行整體開發建設,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大運河核心精品旅遊區,真正擦亮大運河這張城市名片。”今年,是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5週年。5年前,滄州東光連鎮——吳橋第六屯段南運河及連鎮謝家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5年來,滄州認真梳理大運河文化遺産資源,將沿線164處物質文化遺産和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串聯成一條歷史文化“項鍊”,並著手從市級層面完善系統性文物保護工作方案,加強對重點文物和文化的保護傳承。
在泊頭,依託大運河文化旅遊品牌,當地整合歷史文化、工業、生態、紅色等多重旅遊資源。尤其是全長1.9公里的大運河景觀帶項目,“運河之鏈”、山楂樹廣場、碼頭文化雕塑等亮點頻現,集風貌保護、文化展示、觀光休閒于一身,成為當地市民和外來遊客感受運河文化的絕佳去處,也在潛移默化中帶動泊頭文化和旅遊産業的發展壯大。今年,滄州更是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推進“吳橋雜技文化名鎮、東光生態文化名鎮、泊頭鑄造文化名鎮、滄縣舊州古文化名鎮、滄縣武術文化名鎮、滄縣運河小吃文化名鎮、青縣紅木文化名鎮”建設,注重凸顯曲目、美食等運河元素,將大運河文化帶衍生至産業帶和經濟帶。(段永亮、苑海寧、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