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滑縣段
道口古鎮
西紙廠工業遺産
在《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中 , 滑縣作為運河要素集中連片地區,被列入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在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過程中,滑縣圍繞遺産保護、生態修復、文旅創新、産城融合等方面,積極探索統籌聯動發展新路徑,致力為河南省40個核心區縣做出示範引領。
一、滑縣資源特徵
大運河滑縣段擁有河南省運河沿線保存最好的道口古鎮,道口古鎮因運河而生,沿河分佈有保存完整的碼頭群、古城墻、大王廟等遺存,2014年道口古鎮被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滑縣形成集河道、碼頭、城墻、村鎮等較為豐富的遺存類型,運河沿線生態功能保存完好,其中運河森林公園、運河西湖最具代表性。華夏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9處,有河南省傳統村落10處。滑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類型豐富,170余項被列入各級非遺名錄,成為運河文脈傳承延續的活態載體,其全方位的遺存特徵在中國北方大運河沿線城市較為少見。
二、滑縣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思路
落實高規格機構 。 成立滑縣大運河遺産保護示範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規劃實施,制定年度工作安排,監督重要項目落實;成立運河遺産監測中心,管理運營遺産監測平臺,為遺産的合理保護、有效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支援。
統籌多規合一。 以《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為綱領,結合已編制完成《大運河滑縣段運河古鎮保護髮展及整治利用總體規劃》《滑縣工業遺存(西紙廠)保護與利用設計》《順北歷史街區環境整治設計》《劉家大院古民居修繕方案》《道口古鎮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等十幾項規劃及方案,編制《滑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統籌滑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整體發展思路,一張藍圖繪到底。
採用多渠道疊加。 滑縣大運河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採用多種渠道疊加模式,充分結合文化遺産保護相關政策,保護與整治古鎮歷史街區、修繕傳統民居;結合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契機,對近現代工業遺産進行活化利用;發揮百城提質工程效益,優化提升古鎮周邊街道環境及建築風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運河西岸傳統村落片區進行風貌提升和環境整治。
三、建設成效
滑縣對文物本體、歷史街區、工業遺存等實施高品質保護,優先整治河道及周邊環境,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在順河南街歷史街區、西紙廠工業遺存活化利用等方面已初見成效。
在河道治理方面, 已經完成運河河道治理工程,對沿運河進行清淤整治,將地方及運河文化以場景化融入到環境整治中,形成統一的文化景觀格局。運用當地自然景觀,以人為本、與自然協調,營造悠閒、輕鬆、舒適的運河生態環境。
在歷史街區整治方面, 採用“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小規模逐步推進”模式,已經完成道口古鎮順河南街、一面街的民居修繕工程;在不改變傳統建築外觀風貌的前提下,採取維護、修繕、整治等措施,保持傳統建築建築原有的結構、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在工業遺存活化利用方面, 保護與改造運河東岸以“西紙廠”為代表的工業遺産群,融入古鎮戲曲、飲食、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形成文化創意産業高地。目前已經完成滑縣西紙廠改造一期工程,作為古鎮主要服務配套項目,已經開始運營實施。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 滑縣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大平調、大弦戲、二夾弦、故道家紡、萬古羊肉鹵等為代表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類型多樣。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項振興方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習、製作和傳承人的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具有傳統技能的工匠、手工藝者等予以政策、資金上的支援。同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整理、研究、學術交流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宣傳、展示,在古鎮設置六鋪火神盛會場所、歷史文化展覽館、運河歷史文化展覽館、文化展示中心等四處非物質文化展示場所。
在生態環境提升方面, 對沿運河環境進行整體提升,結合運河沿線農田景觀、傳統村落、道口古鎮等元素,打造“城水相依、村田相伴”田園運河景觀風貌,目前正在實施運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其中運河森林公園生態康養保育工程主要以生態康養為特色;運河西湖休閒生態園以推進文化生態建設為主;共同構建完整的運河生態廊道體系。目前正結合鄉村振興工程,對運河西岸村莊進行整體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
滑縣縣委 、 縣政府高度重視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正在編制《滑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並已經啟動編制工業遺産群落保護與利用方案、道清鐵路博物館方案、古沉船博物館、運河西岸村落環境整治方案等多個設計方案。
在省委 、 省政府統籌領導下,滑縣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統一規劃、分佈實施,重點從歷史街區改造提升、工業遺産活化利用、傳統建築保護修繕等方面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要求,探索出“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小規模逐步推進”的改造模式,打造大運河滑縣段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全方位實現田園運河高品質文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