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進行時

發佈時間:2019-08-21|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楊唯偉| 責任編輯:韓得爾

2017年9月以來,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家林草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甘肅省委、省政府先後制定下發了相關實施方案和任務,確定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54項。

自此,甘肅有序開展起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建設——

祁連山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體制初步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綜合治理機制、資源開發管控和有序退出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健全,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調發展新模式得以探索,積極構建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截至今年6月底,甘肅已完成試點任務16項,試點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建立保護管理新體制

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體制的建立,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體系試點各項任務開展的基礎。

甘肅通過協調國家林草局、青海省政府,建立了由甘肅省牽頭、青海省配合、國家林草局西安專員辦參與的“三方”會商機制。

為了有效解決保護區管理體制“兩張皮”的問題,甘肅整合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各類林業保護地管理機構,將祁連山自然保護區22個保護站和18個森林公安派出所全部上劃省林草局管理。

此外,結合機構改革,在省林草局加挂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牌子,整合成立甘肅省國家公園監測中心;依託祁連山、鹽池灣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分別組建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酒泉分局,目前已掛牌開展工作。

隨著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體制初步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綜合治理機制也得以進一步完善。

通過紮實開展調查,甘肅初步摸清各項基礎數據,編制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總體規劃、祁連山國家公園勘界定標方案,及時上報國家林草局報批。制定下發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實施方案,穩步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並且,全面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任務,為科學評估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産價值、落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奠定了基礎。

探索保護髮展新模式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中,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協調發展,是關鍵與難點。

在推進生態保護上,甘肅嚴格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嚴控天然草原放牧規模,有效緩解草場過載壓力。

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內7縣1場所有草原已全部納入新一輪草原獎補政策範圍,提前完成21.97萬羊單位的三年減畜任務,傳統共牧區牲畜全部退出,並實行禁牧管理。

同時,合理確定草原和林地範圍,完成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整改,對重疊566.88萬畝的森林、草原自然生態空間重新確權頒證。協調國家林草局將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生態護林員崗位由5000個增加至1萬個。

生態要保護,群眾也要發展。在積極穩妥推進重點區域生態移民方面,甘肅全面實施農牧民易地搬遷、轉産增收“四個一”措施,即一戶確定一名護林員、培訓一名實用技能人員、扶持一項持續增收項目、享受一套住房的惠民政策,有效保障了核心區農牧民搬得出、穩得住、收入有保障、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

截至2018年底,保護區核心內張掖市149戶484名農牧民和武威市59戶217名農牧民已全部搬遷。

構建生態保護新機制

2017年以來,甘肅省政府先後制定下發了各級各類保護地內礦業權分類處置的意見、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分類退出辦法、水電站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意見,研究制定了文化旅遊設施生態環境問題分類整治工作意見,細化明確了探採礦、水電、旅遊等項目分類退出、規範運作的具體措施,紮實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44宗礦業權已全部分類退出,42座水電站已全部完成分類處置,25個旅遊設施完成分類整改21個。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70個生態環境問題中,46宗探採礦和1個旅遊景區項目已按照分類處置意見進行整改,開展了生態修復。

為了構建生態保護長效機制,甘肅將祁連山國家公園整體納入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範圍,編制完成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並上報生態環境部審批,實現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與生態保護工作同步推進。

甘肅深入貫徹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研究制定《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將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肅南、肅北、阿克塞等10縣列入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範圍,明確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發展的相關産業,規範了産業準入審查監管要求。

為進一步加強自然生態空間保護,推進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甘肅編制完成了《甘肅省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技術指南》。同時,在張掖市率先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管網路體系,實現了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179個生態環境問題點位衛星遙感定位和對比監測。(記者 楊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