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為太行山披綠逾千萬畝

發佈時間:2019-08-21| 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段麗茜| 責任編輯:韓得爾

30多年來森林覆蓋率由13.1%上升至30%

河北省為太行山披綠逾千萬畝

製圖 劉欣瑜

縱貫我省西部的太行山脈,位於海河流域上游,是河北平原的生態屏障,是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雄安新區等地的主要水源地,生態地位重要。為增強太行山的生態功能,我省大力推進太行山造林綠化,成效顯著。30多年來,我省增加太行山造林綠化面積1000多萬畝,太行山森林覆蓋率由13.1%上升至30%。

政府支援+群眾努力,我省太行山區森林面積達1800萬畝

7月29日,一場新雨過後,青山如黛。

在讚皇縣院頭鎮上麻村于鳳森承包的大西溝長壽坡,滿眼是鬱鬱蔥蔥的樹林。山風吹過,3000畝山林涌起層層綠濤。

然而本世紀初,這座山還是一座荒山。

“一定要讓山綠起來。”2001年4月,上麻村村民于鳳森與上麻村村委會簽訂荒山承包合同書,承包了2000畝山地。

之前,他靠煤炭運輸,掙了120多萬元。但開山三年後,他這個百萬富翁卻成了“窮光蛋”,積蓄全部花光。沒辦法,他就在山上放養柴雞,在山腳下養豬,勉強能夠維持開山的日常管理開支。

2008年中央提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林地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把林地經營權落實到戶、到人,使農民真正成為集體山林的主人,同時規範了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

于鳳森迎來了發展機遇。石家莊市、讚皇縣林業技術人員多次到山上對他進行技術指導,併為他爭取酸棗接大棗工程補貼、退耕還林荒山匹配資金等支援。他將2000畝荒山種滿樹後,又承包了1000畝荒山進行綠化。2018年,他又購買了500畝荒山的經營權。

太行山區十年九旱。上世紀80年代,我省太行山區森林覆蓋率僅為13.1%,森林面積786萬畝。

大力推進太行山造林綠化,從1986年開始,我省相繼啟動實施了太行山綠化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涌現出涉縣、內丘、讚皇等一大批“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同時,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工商資本和種養大戶承包開發,支援于鳳森等一大批人成為造林大戶。

太行山人民的不懈努力,政策的大力扶持,讓座座荒山披上綠裝。我省太行山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森林面積增加到1800萬畝,並建設了五嶽寨、洺河源、前南峪、駝梁、天生橋等30多個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太行山的生態産品供給能力逐步增強。

“綠”“富”結合,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品牌亮的特色果品産業帶

“七打核桃八打梨”。農曆七月,太行山的核桃熟了。

于鳳森的3000畝山上,種滿了核桃、板栗、杏、紅棗等果樹。走進果園,一個個成熟的核桃,猶如綠寶石一般,點綴在茂密的枝葉間。

“每年産3萬斤幹核桃、1.5萬斤栗子,杏和棗的産量少些。”望著滿山果樹,于鳳森很自豪。

大力加強生態建設,讚皇縣提出建設果品強縣的目標,推進果品産業結構調優,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在山區丘陵地區大力發展經濟林和經濟作物,在綠起來的同時,也讓農民富起來,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

如今,在讚皇鎮下王小峪村,讚皇縣瑞普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的1400余畝土地上,種植的7萬餘棵優質櫻桃樹長勢良好。“我們在2018年底完成櫻桃樹栽植。利用縣裏的優惠政策,建設了電力和灌溉設施,實現了山、水、林、田、路綜合開發。”該合作社負責人劉瑞普説。

劉瑞普是讚皇縣許亭鄉黃家溝村人。黃家溝村地處晉煤東運的要道,經營煤場一度成為該村主導産業。近年來,為防治污染,讚皇縣對煤場進行了全面清理。

轉型期間,劉瑞普看到縣裏支援果品産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便在2016年牽頭成立瑞普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本村120畝土地,籌集資金1400萬元建起14個櫻桃大棚。在縣林業部門的支援幫助下,他經常邀請河北農大專家教授到村開展栽培技術指導,實現當年建棚次年見效。

“我們要將下王小峪高效農業園區建成集觀光、採摘、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園區。”劉瑞普説。

我省太行山區土地面積6013萬畝,總人口1100萬。既有深山區,又有低山丘陵區、平原區。其中,丘陵區以片麻岩為主,荒坡地勢平緩,土層瘠薄。該區域有大量的坡耕地、次耕地,適合蘋果、核桃、板栗、棗樹、桃樹等多种經濟樹木的栽培。

在增強區域生態功能的同時,我省把加快太行山綠化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措施,實施果樹提質增效工程。把造林綠化與農民增收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名優新經濟林,形成了紅棗、核桃、蘋果等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品牌亮的特色果品産業帶和産業集群,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修復礦山,治愈“生態瘡疤”,構築生態屏障

太行山余脈紫山位於邯鄲市西部,盛夏時節,這裡群峰蒼翠,花開遍地。

紫山距邯鄲市主城區僅15公里,是邯鄲市的後花園。但在以前,這裡卻是一片廢棄礦山。

由於蘊藏煤礦,這裡曾建起一批小煤窯。過度的資源開採,破壞了植被和地下水,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近年來,邯鄲市叢臺區先後關停取締41家煤礦,對工礦廢棄地進行生態修復,栽植各類樹木80余萬株。同時,在原礦渣溝基礎上修建了庫容30萬立方米的紫雲湖,紫山森林覆蓋率由16%提升到93%。如今的紫山成為知名休閒旅遊景區,年遊客量達20萬人次。

太行山礦産資源豐富。為治愈礦山開採留下的“生態瘡疤”,近年來我省加強露天礦山整治,並於2018年啟動露天礦山污染持續整治三年作戰計劃,重點治理全省責任主體滅失的4000多座停産礦山,計劃到2020年有50%以上礦山得到綜合治理。

大力推進礦山關停取締和露天礦山深度治理。2016年以來,邯鄲市關閉礦山240座,共投入治理資金3.6億元,恢復治理礦山250個,治理面積3萬多畝,極大改善了區域生態和礦山地質環境。

據統計,我省太行山區現有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56.2萬噸,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面積1.5萬平方公里,減少土壤流失1100萬噸,800多萬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太行山區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宜林地基本完成綠化,目前剩下的大都是造林綠化難啃的‘硬骨頭’,太行山綠化進入攻堅階段。”省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今年我省將突出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堅持生態林和經濟林相結合,重點實施“2234”工程,即“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造林攻堅,其中“兩山”為太行山、燕山綠化。今年我省重點實施的12項國土綠化重點工程中,太行山綠化也名列其中。(記者 段麗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