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森工:重塑東北大糧倉的天然屏障
黑龍江森工是我國四大重點國有林區之一,經營總面積1009.8萬公頃。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森工累計生産木材5.3億立方米,佔全國的21%,上繳利稅120億元,木材年産量最高時達1260萬立方米。
與經濟建設貢獻同樣重要的,是黑龍江森工林區的生態地位。林區森林覆蓋率達85.1%,有林地面積858.6萬公頃,佔全省天然林的44.2%;森林總蓄積量9.5億立方米,佔全省總蓄積量的53%,是東北亞陸地生態系統和東北大糧倉的天然屏障。
然而,由於多年超負荷生産木材,上世紀80年代末期,黑龍江森工與我國其他國有林區一樣,陷入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境地。
黑龍江森工下轄4個林管局、40個林業局、627個林場(所)和17個林産工業企業、4個林機修造企業以及公檢法司、科研院所、文教衛生、森林調查、建築施工等處級以上企事業單位140個。1998年,天保工程啟動實施,為黑龍江森工走出“兩危”帶來了希望和機遇。
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建設方針,黑龍江森工木材産量由1997年的676萬立方米調減到2003年的419萬立方米,林區把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放在首位,穩步推進森林撫育經營,實現了森林面積、總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1997年-2011年間,林區森林面積由748.6萬公頃增加到850.7萬公頃,森林總蓄積量由5.88億立方米增加到7.6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74.5%提高到84.3%。
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森工林區探索建立了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制,將過去的林業局、林場兩級管護轉變為林業局、林場和職工三級管護,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人頭,使森林資源培育品質明顯提高。
人往哪去,是天保工程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一期工程期間,黑龍江森工173335名國有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生存與發展對森林資源的依賴。林區加快企業體制改革步伐,及時調整産業産品結構,通過開發綠色、特色食品,啟動多种經營項目,改變了獨木支撐的局面。同時,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促進林區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
隨著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林區辦學和職工醫療條件不斷改善,職工就業崗位增多、收入不斷提高,交通、飲水、供電、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成效顯著。
2010年,天保二期工程啟動。黑龍江森工進一步調減木材産量,由2011年的157萬立方米調減至2013年的89.4萬立方米,直至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林區完成更新造林499.9萬畝、森林撫育5329.4萬畝、林區綠化3347.4萬株,資源得到了有效培育和恢復,實現了森林面積、總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和平均公頃蓄積量“四增長”,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天保工程的實施顯著改善了生態環境,優良的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了東北大糧倉生産安全。近年來,黑龍江省糧食生産連年豐收,實現“十二連增”,糧食總産連續5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作者: 王鈺 通訊員 張同偉)
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