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伐木工到護林員 守護雪域高原的“金山銀山”

發佈時間:2019-08-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姜繼葆 王鑫昕| 責任編輯:韓得爾

每隔一段時間,早上八九點鐘,次仁羅布就要出一趟“遠門”。他把藏巴、速食麵、水和被子塞進包裏,足足有60多斤重。他的愛人和孩子,可能在4天后才能見到他。

自2006年起,30歲的次仁羅布成為西藏山南市錯那縣勒門巴族鄉的一名生態護林員。12年來,他巡護著這片家門前的大山,不知磨壞了多少雙鞋子。

西藏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和“世界氣候調節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和敏感,這裡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作用,不言而喻。次仁羅布巡護的這段山林,位於山南市,植被茂密、物種豐富,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屏障。

2017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説,“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改革開放40年來,勒門巴族鄉從靠山吃山、亂砍亂伐,到居民們放下伐木斧,成為生態護林員。身份的轉變,也帶來了西藏生態理念的變化,保護雪域高原的一方生態凈土,成為當地共識。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雪域邊陲

巡山的路程,少則兩三天多則四五天,次仁羅布與隊友一走就是60多公里。

次仁羅佈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他們巡護的路段,多數在海拔4000米左右,有些地方的海拔接近5000米。“有時候我們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要互相幫忙”。巡山的時候,“路很不好走,有時懸崖近在眼前,比較危險。”但次仁羅布笑言,“都習慣了”。

巡山路遠,晚上就住在山上,有時搭個庇護所,有時要找山洞住。冬天大雪封山,積雪沒過膝蓋,幾乎寸步難行。

深山裏叢林密布,會有猴子、熊出沒。護林員平措多吉説:“遇到野生動物襲擊的話,我們會爬到樹上。”

次仁羅布每隔幾天都會與隊友上山,看看有沒有來過人,有沒有砍伐樹木的,有沒有燒過火。遇到樹木倒了,他們會清理,“沒什麼問題的話,就高高興興地回家”。

樂觀的性格,讓他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笑著面對,次仁羅布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説:“我們會一路上唱著歌。”

父子接力護林

在山南市乃東區,上演著父子接力護林的故事。雅魯藏布江穿流而過,見證著兩岸環境的變遷。以前,每到冬天,河流水位降低,裸露的河床都是沙石,“一颳風,全是沙子,路上會形成被風吹起來的小沙丘”,衣服曬到外面,收的時候,要把沙子抖掉。

乃東區副區長宗巴説,那時候植被覆蓋率不到19%,現在達到40%至50%,“整個環境都改變了”。

雅魯藏布江兩岸的變化,得益於當地防護林的建設。上世紀80年代初,雅魯藏布江兩岸開始興建防護林,當時有人認為,江灘夏秋季被洪水淹沒長達兩個月,冬春季寒冷大風,被視為“造林禁區”,造林不會成功。

山南市採取修築“丁字壩”“大苗深栽”等方法,在雅魯藏布江兩岸的沙灘上進行試驗性造林,取得了成功。

造林成功後,山南市把林權交給當地百姓,讓農牧民群眾參與其中。剛栽下去的樹苗很脆弱,需要有人管護,達瓦堅參報名參加管護,沒想到這一幹就是20多年。今年71歲的達瓦堅參,仍然穿梭在管護的林區。

受他影響,兒子達瓦歐珠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護林員。達瓦歐珠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跟隨父親到林子中,慢慢喜歡上這片林子。

在達瓦歐珠看來,跟著父親護林,保護了環境,也是保護了自己的家園,保護了子孫的將來,“是值得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護林隊

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護林隊伍。今年25歲的平措多吉在當地一家茶葉合作社上班,平時不忙的時候,會參與巡山。對於護林工作,他已經駕輕就熟。平措多吉巡山是自發性的,在他看來,“現在人人是巡邏員,村村是堡壘。”

為了保護家鄉的生態,平措多吉兩年前就開始跟著父輩巡護山林,主要負責動物保護。每次巡山,平措多吉會騎20公里的摩托車,到了陡峭路段,開始徒步前行。平措多吉説,之前沒有路,山路都是長輩們走出來的小路,比較陡峭。

平措多吉巡山時會帶上相機,如果遇到亂砍亂伐、違規狩獵的行為,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村裏或者鄉里,“我們會取景拍照、備案”。

進入雨季,山上的天氣誰也説不準。“今天定好了巡山路線,就算下雨也要繼續。”平措多吉説。

平措多吉聽父輩講過,以前,這個地區經常出現亂砍亂伐和獵殺野生動物的現象,生態破壞嚴重。“現在植被茂盛了,野生動物也多了。”除了護林,村民每年還會種3000棵左右的樹,至於偷獵,“一個都沒有了”。

砍伐木材停了,山青天藍,遊客來了,當地居民開起家庭旅館,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勒門巴族鄉森林面積10.29萬畝,退耕還林面積204.87畝。依託這裡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當地政府在這裡建起了旅遊景點。2015年勒門巴族鄉被納入新型特色城鎮項目建設,2016年特色城鎮示範點項目正式動工,包含遊客接待中心等,2017年,交通及旅遊業收入達到95萬餘元,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7864元。

“現在國家政策那麼好,我們全村老百姓越來越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收穫著環境改善帶來的實惠,次仁羅布聲音洪亮地説,“只要能走就巡山。”(記者 姜繼葆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