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訪談 > 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 民宿文化依託型
鄉村旅遊創新驅動下的袁家村發展路徑

——陜西省咸陽市袁家村

發佈時間:2019-07-19 10:36    來源:中國網    作者:

 

“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位於禮泉縣北部,唐帝陵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下,全村現有62戶286人,土地面積660畝,是全縣最小的村子。福銀高速、關中環線、唐昭陵旅遊專線依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20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袁家村是陜西省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80年代村辦企業時期,袁家村也是走在全省前列的先進鄉村。2007年,袁家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逐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受歡迎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16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指數報告》,袁家村成為中國鄉村旅遊第一村。

一、總體發展情況

2007年,袁家村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依託資源優勢,挖掘民俗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吸引800多名創客,吸納就業3000多人,帶動周邊萬餘農民增收,實現年遊客接待量500萬人次以上,可計算收入超過5億元,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袁家村成為首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基地,一大批榮譽接踵而來,“鄉村旅遊看袁家村”成為共識。

二、發展歷程

回顧袁家村旅遊發展的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決人怎麼來。

2007年,郭佔武書記提出來發展鄉村旅遊,當時鄉村旅遊的概念基本上是農家樂,袁家村距離西安市70公里,光做農家樂人來不了,那麼“靠什麼能讓人來?”便成為擺在眼前的主要問題。所以袁家村起步的時候是在農家樂的基礎上做旅遊,用旅遊的形式吸引人來,讓農民在自己家裏賣農家樂。袁家村旅遊的主題定位是關中民俗文化,就是把關中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轉化為一種旅遊資源,讓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到這來消解鄉愁!

同時在景區內打造了第一條街區——康莊老街,把陜西地區的一些傳統工藝(如紡布、磨面、榨油、釀醋)在這條街上做集中展示。袁家村對作坊街的要求是:必須選用最優質的原材料,同時在生産加工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添加。

2009年,在老街的基礎上,還延伸出一條小吃街,匯集了將近100種陜西尤其是關中地區的特色美食。對小吃街的要求是:單店單賣,不允許重復;所有食品現做現賣,不允許隔夜;所有的製作過程必須直觀地展示給遊客,不允許有暗檔和死角;食材方面,作坊能夠生産原料必須從作坊採購,其他食材也都要有清楚透明的原材料供應鏈。

第二階段:怎麼能留住人。

2010年來村裏的遊客已經非常多了,但是袁家村人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白天的遊客非常多,晚上留不住人,這是全國旅遊都遇到的問題,於是袁家村就開始轉型升級做鄉村度假,建設客棧區,為遊客留宿創造條件,但在遊客住下來的同時袁家村人又發現另一個問題,晚上出來沒事幹也不行,袁家村就又建設了酒吧街,包括現在的藝術街、時尚街,還有幾個大的主題街,跟鄉村休閒度假做配套,引導大學生、藝術青年參與其中,逐步實現了白天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轉變。

第三階段:解決全面提升的問題。

袁家村以充分滿足人們對品質旅遊和休閒度假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為重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從量變向質變提升,著力增強袁家村高品質發展的能力。通過提升業態和參與項目增加遊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

這一階段,袁家村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最致命的問題就是農民素質跟不上旅遊發展的速度,這也是制約著袁家村發展的一個瓶頸,為了提高村民素質,村上開辦了一個“農民學校”和“袁家村夜校”,通過農民學校解決了農民的思想問題、教育問題和服務問題。迄今為止,袁家村發展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整體農民素質的提高,這比掙多少錢都有意義。在村民教育上袁家村下的功夫非常大,夜校圍繞袁家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思想、教育、服務等問題,邀請村上能人為大家分享經驗,共同學習,也定期邀請專家大咖講課,針對不同的升級發展需求,制定相應課程,促進大家共同提升。夜校的口號叫:“在實戰中學習,在學習中實戰。”同時,每一年袁家村都會把村民組織起來去外面學習,2016年全村組織了300人,分6批到日本去學習,郭佔武書記開全村大會,給大家做工作,明確這次去日本主要學習當地兩個方面:一是日本人在服務上對人的尊重,二是日本人在産品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此次學習回來村民素質出現大幅度提升。


 

三、經驗總結

“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人在黨的領導下,把農民組織起來,自主創新,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思路和經驗總結。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引領發展

2007年,在村經濟二次轉型的重要節點上,村兩委班子進行了深度的思考。新選出的黨支部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二次創業、振興袁家村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支部一班人有理想、敢擔當、事業心強、責任心重,對群眾感情深,對自己要求嚴。堅持因地制宜的思路,硬是在一片荒溝荒地和舊廠區的廢墟上建成了今天享譽全國的關中印象體驗地,使關中民俗再現神韻,大放異彩;讓鄉村生活生機勃勃,魅力無窮。

十幾年來,袁家村始終堅持以村兩委會班子為核心,書記為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隊。打造農民創業平臺,通過發展旅遊産業,帶動農民持續受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真正把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謀福利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培育發展主力軍

袁家村在發展之初,就明確了自主發展的路徑。袁家村始終堅持村民的主體地位不動搖,確保全體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袁家村把農民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思路和方法,經歷了“三步走”。

第一步:打造農民創業平臺。以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為載體,通過袁家村農民學校對農民進行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並提供優惠政策,讓農戶低成本或無成本進入袁家村經營。

第二步:成立農民合作社。袁家村為發展旅遊積極搭建平臺,吸引能人或手藝人先進入袁家村經營,通過市場動態選擇,扶持優勢項目,再通過股份合作,實現全民參與、股份共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利益均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克服了農民個體經營的盲目性和分散化,實現了全體村民利益的一體化。

第三步:實現優勢項目産業化。袁家村通過發展旅遊吸引遊客,通過銷售當地的農産品,帶動二産加工,加工的産量直接倒逼一産的種養殖,最後形成一、二、三産融合,用三産帶二産再促一産的發展思路,開創了一個鄉村産業“逆向發展”的新模式,是典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小作坊—加工廠—連鎖企業”的形式,發展“種養殖基地+訂單農業”,推進産業從袁家村走進西安,走出陜西,邁向全國。

(三)堅持以創新為主線,打造發展推進器

袁家村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種危機感,“靠什麼能支撐袁家村持續發展下去”是袁家村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除旅遊以外,袁家村人又提出袁家村“走出去戰略”,而且走出去要打組合拳,叫“進城、出省”。

“進城計劃”就是用袁家村這些年建立的品牌和口碑走出去,在西安開設“袁家村城市體驗店”,出去的每一個店都是農民合作社的形式,有能力的農民袁家村就帶出去,人出不去的把錢帶出去。一方面把袁家村的美食送到了西安人的餐桌上,另一方面讓西安人也可以便捷地買到袁家村品牌的農産品,目前袁家村在西安已經開設8家城市體驗店。袁家村的想法是讓陜西人都能吃上袁家村的放心農産品,袁家村在陜西就有3800萬人的市場,最後再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把袁家村的農副産品賣向全國。

“出省計劃”就是用袁家村人總結的經驗和思路在其他省份打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袁家村”,目前青海、河南、山西、湖北都有袁家村的基地,如河南袁家村,就是中原文化,袁家村一定是把當地的民俗、文化、生活習慣挖的最深,袁家村人的夢想是無論遊客以後去哪旅遊,只要看民俗就找袁家村,袁家村就是當地民俗文化的代表符號。用陜西的方法也同樣可以做河南市場,如果袁家村在河南能做成功,那距離全國的袁家村就不遠了。

袁家村通過11年的發展,不斷提升旅遊硬體環境的同時,更注重旅遊軟環境的治理,注重“口碑”效應,注重“素質”提升,力爭把新袁家村打造成陜西民俗文化旅遊第一品牌、陜西鄉村度假第一品牌、陜西健康農産品第一品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而貢獻力量。


專家評語:以關中民俗文化為主題,以打造“關中印象體驗地”為定位,把關中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轉化為旅遊資源,不斷規範管理、豐富業態、提升品質。開辦了“農民學校”和“袁家村夜校”,打造農民創業平臺,通過發展旅遊産業,帶動農民持續受益,走以人為本、共同富裕、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