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
一、基本情況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因在明代“爨裏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距北京城區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3平方公里。該村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四面群山環抱,山巒起伏蜿蜒,山勢奇異優美。村子坐落于緩坡之上,以龍頭山為中軸線,呈扇形延展,依山而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的山地四合院76套、房屋656間,排列井然、錯落有序、佈局嚴謹,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民居群。
爨底下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北京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民俗旅遊專業村,也是北京市的天然生態氧吧。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被中外旅遊推廣委員會評為“中國最具旅遊價值古村落”;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度入選“北京最美的鄉村”、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2010年被北京市農工委、市旅遊局、電視臺評選為“北京最美的鄉村”;2018年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二、旅遊資源
(一)自然景觀得天獨厚
爨底下四面環山,“背靠龍頭浸水,前照金蟾望月”,上有古棧道、雙龍洞,下有門插嶺,還有神龜嘯天、蝙蝠獻福、佛影照莊、筆架、筆峰等自然景觀。爨底下村位於天津關古道中,爨頭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堪稱天險,其景觀十分奇特,無比壯觀,俗稱“一線天”。
(二)建築景觀特色突出
中國著名建築學專家羅哲文先生講:“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它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説,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也屬於珍貴之列,公之於世,功莫大焉。”
小到爨字,大到整個村子,爨底下村的建築結構和追求都堪稱美妙絕倫。該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扇形結構向兩側延展,從對面山上看恰似一個金元寶。村莊統一規劃,每個四合院、門樓都建得精良、漂亮,磚雕、木雕、石雕刀法純樸,充滿吉祥。頌詞壁畫、楹聯,俊秀典雅,洋溢著富貴。北京有八大祥,爨底下有八大家,如最具代表性的財主院大五間、地位最尊貴的廣亮院。爨底下村古民宅整體建築規劃嚴謹,局部裝飾獨具匠心,把一幅古樸、完整的“清代民居圖”展現給了世人。
(三)文物古跡眾多,民俗活動豐富
爨底下村有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守口千戶李宮率眾修古道,刻石記銘的“爨裏安口”,有清康熙四年(1665年)修建的伏魔龍神聖廟,還有娘娘廟、五道廟、山神廟、龍王廟、魁星廟、仙人堂等眾多文物古跡。
爨底下村內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延續至今的民俗文化如正月十五轉燈遊廟、盪鞦千、唱蹦蹦戲、耍中幡、民間説唱等,每一項活動無不充滿著村民嚮往文化的追求。
三、鄉村旅遊發展的路徑及經驗
(一)注重頂層設計,整合優質資源
按照門頭溝區齋堂鎮“傳承歷史文脈、建設齋堂古鎮”的工作思路和功能定位,對爨柏溝峪線上六個村的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整體開發。以爨底下村為首,發揮爨底下旅遊強村的優勢,重組舊青龍澗村、雙石頭村等六村的旅遊資源。
根據環境特色規劃了溝域經濟發展的産業佈局,將爨柏溝建成了集生態旅遊、民俗旅遊、休閒旅遊等旅遊産業為一體的旅遊溝峪帶,使爨柏溝峪更加立體、更加有聲有色。
(二)強化整體意識,創新管理和開發模式
獨創旅遊開發模式——“五環模式”,即以文化遺産地和鄉村旅遊地為地域依託,將經營、管理、盈利、行銷和開發五種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遺産旅遊開發體系。
經營模式。即“集體統一經營+農戶分散經營的自主經營模式。”爨底下村作為一個自然村,單位主體是農戶家庭,奠定了農戶分散自主經營的基礎。
管理模式。即政府垂直管理。經過多年調整領導機構,選聘管理人才,制定發展規劃,完成了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景區面貌得以改善,經營管理逐步規範化。
盈利模式。即利用古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以旅遊為龍頭帶動相關産業。主要盈利能力體現在景區門票、開辦農家樂和出售旅遊産品三個方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爨底下充分挖掘本地文化遺産蘊藏的商機,註冊“爨”和“爨底下”商標,涉及五大類50個品種,將無形資産轉化成經濟效益。
行銷模式。即“借助媒體、利用口碑、打造品牌、聯合行銷”。其中借助媒體是爨底下村行銷的一大亮點,該村對所有媒體實行優惠政策,對進村記者一律免收門票,對宣傳爨底下村的影視作品不收費,近年來,爨底下村的各類報道上百篇,在爨底下取外景的電影、電視劇多達60余部,其中不乏電視劇《三國演義》,電影《投名狀》《手機》等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影視作品。
開發模式。即“以集體統一管理+全民參與的開發模式”,依靠集體管理對遺産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保障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全民參與使農民從旅遊中直接受益,從而自覺參與旅遊産業實踐,促進村落旅遊經濟的發展。
(三)緊抓民宿發展契機,促進古村旅遊提檔升級
近年來,為了更精準、更有力地推動精品民宿在門頭溝生根落地,門頭溝區充分抓住與西城區結對協作的大好機遇,設立了8億元鄉村振興綠色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整合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服務包,打好貸款利息補貼、擔保補貼等扶持政策“組合拳”,提高招商引資精準性,積極撬動社會資源資本,引入全國、全市優秀民宿企業及銀行、擔保公司,聚力打造精品民宿。
目前,爨底下村有星級民俗旅遊接待戶和精品民宿30余家,精品民宿以個人經營模式為主,即個人通過租賃閒置院落或宅基地或直接對自有院落、宅基地進行投資、建設,一個人或幾個人合夥經營的民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爨舍”。爨舍有3個院子(爨舍、椿舍、鋆舍)處於運營狀態,共有16間客房,房間價格300~1000元/晚,目前年收入已破百萬元。“爨舍”將爨文化、家文化、四合院元素融入民宿,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前提下提升改造傳統四合院,以達到相對獨有且不容易被複製模倣的“爨舍”風格,並在開業當年就被北京旅遊局評選為“最受網友喜愛的民宿”之一。
下一步,爨底下將結合門頭溝區出臺的民宿發展相關政策,利用自身自然環境、人文歷史和古建築優勢,吸引社會資本和旅遊企業,對標國家標準,培育更多優質的星級民宿。
(四)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古村旅遊長效發展
近年來,爨底下村(爨柏景區)按保底提成的方式保證村集體的利益,惠及爨柏溝六村的千余名群眾,給各村人民帶來了經濟上的積極效應。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自産的幹鮮果品、山貨就地銷售,更是使爨底下村真正起到了帶動作用,使景區中各村的休閒産業得以發展壯大,同時整個齋堂地區的集食、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新經濟形式得到了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今後,爨底下村將繼續按照“一個中心輻射六條溝峪經濟帶”的産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為農民創收,為遊客提供更好、更優質的休閒度假、遊覽觀光的環境,為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際民俗村而努力奮鬥。
專家評語:依託傳統村落的古建築群資源和豐富民俗文化,注重頂層設計、整合優質資源,帶動爨柏溝峪線上6個村的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整體開發。獨創旅遊開發模式——“五環模式”將經營、管理、盈利、行銷和開發5種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發揮了集體管理的整體規劃設計優勢,又保留了農戶自主經營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引導全民參與、注重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