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扎西崗村
一、基本情況
扎西崗村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下轄扎西崗、仲麥兩個自然村,距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78公里,距魯朗國際旅遊小鎮3公里,與南迦巴瓦峰、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魯朗林海等多個知名景點相鄰,平均海拔3300米。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保留有西藏舊貴族遺址“桑傑莊園”(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
扎西崗村作為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旅遊業為主、農牧業為輔,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村,相繼獲國家級“美麗鄉村” “婦聯基礎建設示範村” “精神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村內民俗旅遊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以合夥經營和集體經營為輔。一是以戶為單位經營家庭旅館、響箭、馬匹出租、工布服飾出租、土特産品出售等項目,可供遊客住宿、餐飲、購買土特産品、騎馬射箭等。二是合夥經營,根據收入分紅。
二、發展歷程
2003年以來,林芝市及時調整産業結構,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鼓勵和扶持農牧民大力發展農村旅遊,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資金相繼投資1500余萬元為條件相對較好、離旅遊景點較近的扎西崗村修建了路、橋梁、家庭旅館配套設施等。用事實告訴所有農牧民依託旅遊資源大力發展農村旅遊業,發家致富奔小康是一條環保且正確的致富道路。旅遊帶動的農村經濟效應使得很多農牧民思想有了很大轉變,積極性空前高漲,自願參與旅遊培訓和服務,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目前家庭旅館數量已達到52家,從業人員180余人,床位1000余張。2017年接待遊客7.1萬餘人次,全年經濟收入1097萬元,旅遊收入291萬元。
同時,扎西崗村利用村容村貌、庭院綜合大整治、家庭旅館升級改造改變村莊面貌,發動群眾開展植樹造林全力打造綠色扎西崗,通過增加旅遊元素等方式增加扎西崗村的旅遊核心競爭力,提高旅遊收入。用惠民項目安置村內貧困家庭就業,幫助貧困戶進一步改善生産生活條件。
通過多年培育,扎西崗村的旅遊産業不斷蓬勃發展。家庭旅館的興起打破了客居服務市場的單一格局,並且更加經濟實惠,深受背包旅遊者和對價格敏感的遊客喜愛。遊客入住家庭旅館可以全面感受當地民間風俗,原汁原味地收穫一種文化的體驗與感受。此外,烘乾房、洗車場、自行車租賃、幹洗店、便民超市、演藝廳出租等村集體項目,年底將部分收益分紅給貧困戶。村內貧困戶通過家庭旅館收入、馬匹出租、合作社吸納、村內富裕群眾幫扶等渠道實現脫貧,農牧民紛紛變身為景區工作人員、家庭旅館業主、合作社社員、旅遊商品銷售員等。目前,全村僅有3戶6人因病致貧。如今的扎西崗村作為全區家庭旅館第一示範村,普遍實現了房屋樓層化、園林化,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村中鄰里團結,村風民風淳樸,成為“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旅遊示範村。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政府引導發展建設。按照林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的要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緊緊依靠當地旅遊資源的優勢,積極引導農牧民群眾發展民俗旅遊。巴宜區委、區政府通過實施制定優惠政策、無償劃撥土地、小額信貸,引導有經濟實力、有致富頭腦的農戶帶頭髮展家庭旅遊等措施,為其他群眾的參與發揮了示範引路作用。好的發展思路,帶來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群眾觀念變了,思路寬了,眼光遠了,門道多了,砍伐木材維持生計的觀念已成了歷史,群眾保護生態資源,參與旅遊服務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匯聚各方支援力量。為了直接增加農牧民的現金收入,巴宜區把農家樂作為發展鄉村旅遊的亮點,不但扭轉了農牧民參與旅遊意識淡薄的不良局面,而且大大轉變農牧民群眾千百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資源、合理開發資源、旅遊脫貧致富的現實意義。通過兄弟省市援藏在該村修建多功能演藝廳、村公房、藏餐館、數字電影院、林下資源烘乾房、洗車場、幹洗店、自行車租賃等項目的建成進一步完善了該村旅遊基礎設施。近幾年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資金相繼投資近1500萬元,把扎西崗民俗村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成為鎮旅遊業的“領頭雁”。
(三)村集體開拓創新思路。扎西崗村“兩委”班子積極開動腦筋,確立了旅遊強村、旅遊立村的道路。並緊緊圍繞“旅遊新農村”建設,重點發展推進以綠色植被為依託,建設高原森林氧吧的“生態型旅遊新農村”;以高原田園的農耕風貌為特色的“田園型旅遊新農村”;以特色藏式民居、民俗風俗習慣文化為基礎的“村落型旅遊新農村”的長遠計劃。積極引進資金、技術、項目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發展旅遊服務業,成為全區家庭旅館第一示範村。
(四)找到旅遊和扶貧的契合點。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幫助貧困戶厘清發展思路,擬訂發展計劃,以産業幫扶、勞務輸出等多形式、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並計劃利用廢棄已久的景點旅遊廁所經改造裝修成小商店,由村裏出資完善後通過租賃方式交由貧困戶管理經營。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參與以增加收入防止返貧,引導貧困戶樹立“遵紀守法講誠信、打鐵還靠自身硬”的發展理念。
(五)拓展旅遊服務産業鏈。扎西崗村在開辦家庭旅館的同時,相繼拓展了響箭、騎馬、藏餐、出售土特産品等民俗旅遊經營項目。隨著旅遊市場的日益紅火,每年就家庭旅館概況、旅遊政策法規、職業道德、鄉村旅遊業務技能、應變處理、急救常識、文明禮儀、消防知識、石鍋雞烹飪技術等不斷開展農家樂服務技能培訓,系統地將貫穿于農家樂“食、住、行、遊、娛”為一體的農家樂旅遊服務技能和科學的經營理念傳授給每家經營戶,明顯提高了全村旅遊接待戶的綜合接待水準。
四、經驗啟示
為了實現家庭旅館的有序發展,需要政府、個人、援藏企業等各方面的支援與合作。只有明確責任,各負其責,共同管理,才能保障家庭旅館順利發展。
(一)政府主導。政府鼓勵發展家庭旅館最初都帶有扶貧性質,在管理上不多加干涉,任其自由發展,結果就是規模小、品質差、沒有規範。政府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不僅是開始給予引導,而且要在後續的發展中提供諮詢、指導和政策保障,保證工作的持續性。主要任務是制定開設家庭旅館的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為家庭旅館的開辦和管理提供依據;改善基礎設施;組建專門的部門負責本地文化、建築的研究,為家庭旅館的建設提供指導,並且保護好本地的民族、文化、宗教特色。
(二)行業協助管理。單個經營者力量弱小,沒有統一的管理,因此需要行業來協調統一。它是政府和經營者,遊客和經營者之間聯繫的紐帶,實現共同建立合理、和諧管理方式的目標。主要任務是執行相應的管理和服務,負責家庭旅館的審核許可和日常管理,使各成員單位守法經營,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對家庭旅館進行統一宣傳,開拓客源市場;提供相應的培訓服務。
(三)經營者積極配合。經營者要努力使自己的家庭旅館有特色,遵守政府與行業協會的相關管理條例。家庭旅館的經營者、家人或僱員要有一技之長,如廚藝,善於講當地的故事、傳説,唱歌,跳舞,繡花等,除了家庭接待外還要能擔當導遊的責任。積極參加培訓,提高服務水準,改善住宿條件。保持家庭旅館的建築特色,避免過於現代化而導致傳統特色缺失。尊重和喜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專家評語:村內民俗旅遊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以合夥經營和集體經營為輔,積極引進資金、技術、項目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發展旅遊服務業。一是政府主導,二是行業協助管理,三是經營者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