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韶山市銀田鎮
銀田鎮,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業小鎮,其本身並不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傳統和優勢。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其坐落于紅色聖地韶山的區位優勢開始凸顯,其山、水、田、鎮共融共生的鄉土田園風貌開始受到青睞。銀田鎮緊緊抓住這難得的發展機遇,主動融入韶山全域旅遊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做好發展鄉村旅遊的三篇文章,即:做好“無中生有”的挖掘文章,做好“有中更美”的塑造文章,做好“美中鑄魂”的特色文章。至2018年該鎮共有各類旅遊服務企業10家,其中四星鄉村旅遊區點2家、三星農家樂3家,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0余萬元,農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5990元,鄉村旅遊已成為銀田鎮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
一、無中生有,做好挖掘文章
作為傳統農業小鎮,發展鄉村旅遊,首先就要解決發展定位問題,也就是要找準核心競爭力。2014年以來,銀田鎮利用特色小城鎮和精美湘潭建設契機,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實地調研、規劃設計,做好做足了挖掘文章。
(一)向歷史文化要核心競爭力。銀田鎮歷史悠久,先後孕育和發展出了農耕文化、水運文化、商貿文化、工業文化等,成了一個兼具多産業、多氣質的歷史文化小鎮。依託這一歷史定位,銀田鎮在貫穿全境的韶河兩岸,以“商貿休閒水街”為功能主題,以“主題創意”提升+“時尚消費”業態植入,規劃打造“一河兩岸、外古內新”的集老字號創意時尚商鋪、紅色文化畫廊、百年手工面作坊、長慶和谷米行情景展館等的文化休閒商業街區,展現一條承載歷史記憶的活力水岸,銀田小鎮躋身湖南省湖湘風情文化旅遊小鎮創建單位行列。
(二)向紅色人文要核心競爭力。銀田鎮是毛澤東的成長依託、求學出鄉關處及開展湖南農民運動的發源地,同時韶山灌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要的水利樞紐工程,以10萬民工歷經10個月建設而成,銀田灌渠是韶山灌區的重要節點,是展現韶山精神的文化地標。依託這一人文定位,銀田鎮積極挖掘鎮內紅色文化資源,喚醒利用銀田寺、張公橋、古銀杏樹、老河街等歷史古跡,講述“毛澤東少年出鄉關”“華國鋒青年修水利”等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韶灌精神”,為鄉村旅遊增添了更多魅力。
(三)向自然風貌要核心競爭力。銀田片區全域緩丘平原間錯分佈,山秀綠綿延,形成了開窗即是景的生態肌理,同時通過鄉村風貌改造,形成了白墻灰瓦懸山頂的統一建築模式,保留了獨院落的建築模式。依託這一自然定位,銀田鎮搶抓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城鎮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等發展機遇,在保持宜人的鄉村生態風光、原生的人文旅遊産品的同時,以規模化、産業化經營模式來提升傳統農業價值,引導發展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度假農業等農業+旅遊的新業態,展現既有鄉村風味又與時俱進的現代化農業特色鄉村。
二、有中更美,做好塑造文章
立足發展定位,銀田鎮堅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文明城市創建、農旅産業融合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一副具有湖湘文化魅力的山水田園畫卷已初現雛形。
(一)完善基礎設施,塑造形體美。實施了韶河整治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管網桿線入地工程、道路提質改造工程、民居風貌改造工程、環境凈化提質工程、等級景區創建工程七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近2億元,對河街及鎮區進行通信及雨污管網改造,實現管線入地;對所有鎮村主幹道沿線、1000余戶民居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建設文化墻1600平方米、安裝節能路燈780盞;實施S330沿線、高速高鐵沿線、河街、鎮區民居風貌改造,達到風格、色彩一致;實施20余公里文明示範道路提質改造項目,分別對8條鎮村主幹道進行油化、亮化、綠化,實現了村村有環線、戶戶通水泥路。
(二)深化文明創建,塑造管理美。深度融入韶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全面加強鎮域精細化管理,實現了管理規範化、服務優質化。全面拆除兩萬餘平方米的違章建築,加強建房審批和品質監管,鎮區和農村建房進一步規範;對街區門店招牌進行規範設置,主幹道及景觀道路兩旁的門店招牌統一“扮靚”;建設鎮主幹道人行道,規範鎮區停車位,對門店實行“街長制”,成立商戶自治協會。經過四年多的努力,鎮村面貌明顯改觀,先後獲得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湖南省美麗鄉鎮示範、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湖南省同心美麗鄉村等榮譽。
(三)推進農旅融合,塑造産業美。圍繞建設農旅一體發展産業鏈,銀田鎮先後引進了銀田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永紅櫻花園、宏發農林生態園等農旅融合項目,現已形成4個1000畝以上特色産業園、5個500畝以上中型特色農業園的産業發展格局。永紅基地培育觀光花卉區2000余畝、採摘體驗區500余畝,正在積極發展高效創意農業項目;湖糧稻夢田園建成2000平方米連棟大棚、120畝百花園、300畝立體種養池、35個蔬菜大棚、1.2千米景觀遊步道,正在建設水稻博覽園、百果園、智慧溫室大棚、農耕文化體驗中心。強大而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金葵花海”“百合之約”“稻夢田園”等品牌迅速走紅,讓眾多長株潭城市居民紛至遝來。
三、美中鑄魂,做好特色文章
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既是機遇,也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嚴重的挑戰。銀田鎮立足韶山精神、韶灌精神等獨特人文,大力發展紅色教育、基層黨建和研學旅行,做好發展鄉村旅遊的特色文章。
(一)以紅色教育充實鄉村旅遊的底色。紅色文化是韶山文化的“根”,銀田鎮共用韶山大旅遊格局的溢出效應,深度挖掘和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有力地補充了韶山核心景區的遊客需求,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提供了條件。韶山灌渠景區是第十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樟木山風景區樹木蔥郁、冬暖夏涼,水天銀河灌渠講述著紅色水利精神背後的故事,年接待人次達4萬餘人。銀田寺坐落在美麗的韶河旁,是毛澤東與楊開慧早期創辦夜校、開展農民思想啟蒙運動的革命場所,寺內至今還收藏著很多相關的藏品,引來很多長株潭周邊的遊客特意前來觀賞,獲得湘潭線上等主流媒體宣傳推廣,年接待人次達2萬餘人。
(二)以研學旅行增添鄉村旅遊的活力。銀田鎮順應市場需求,充分發揮綠色資源優勢和紅色人文優勢,幫助打通村民與市場的橋梁,促成韶山知行研學旅行服務有限公司與銀田村達成合作,在該村創辦教學培訓基地,為鄉村旅遊增添了活力。一方面吸引了村民返鄉就業創業,40多位農民搖身變成“農家樂”老闆,接待能力達到每批次800余人。另一方面,讓孩子體驗農家生活,既可以接觸更加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在自然這個大課堂中學習知識,也可以了解到“韶山精神”“韶灌精神”等文化底蘊和深刻內涵,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該基地年接待培訓近40批次,接待人數達到3萬餘人。
(三)以基層黨建凝聚鄉村旅遊的動力。銀田鎮堅持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發展鄉村旅遊的動力引擎,通過探索“黨建+”模式將基層黨建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進行有效融合,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好“韶山精神”“韶灌精神”,打造出“銀田黨建”品牌。韶河灌區陳列館被評為湘潭市黨性教育基地,銀田鎮銀田村被評為湖南省貧困地區黨支部培訓基地,各地紛紛前來學習支部“五化”建設經驗(即支部設置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準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範化)、“1410”鄉村治理經驗(即1個黨組織、4種會議形式、10項管理制度)等,年接待批次達100余批。經過4年多的努力,銀田鎮一步一步走過了“無中生有、有中更美、美中鑄魂”的艱辛歷程,做好了挖掘、塑造、特色三篇文章,全方位、多層次推動了鄉村旅遊的升級與發展,打造了鎮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的落地落實。
專家評語:以紅色教育充實鄉村旅遊的底色,以研學旅行增添鄉村旅遊的活力,以基層黨建凝聚鄉村旅遊的動力,堅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文明城市創建、農旅産業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紅色人文、自然風貌等核心競爭力,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塑造形體美,深化文明創建,塑造管理美,推進農旅融合,塑造産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