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訪談>科普知識

“一帶一路”國家治沙經驗談之一:各國防治模式概述

發佈時間: 2017-09-14 丨 來源: 新華絲路 丨 作者: 包英爽、盧琦 丨 責任編輯: 韓得爾

(本文摘編自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包英爽、盧琦的論文《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國際經驗》,素材僅供參考)

各個國家都在積極研究與不斷探討土地退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並形成了不同類型的防治模式,如政府主導型、科技主導型、産業主導型等範式,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1)政府主導型——德國、美國和加拿大

德國號召回歸自然,1965年開始大規模興建海岸防風固沙林等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款由國家補貼(闊葉樹85%,針葉樹15%),免征林業産品稅,只徵5%的特産稅(低於農業8%),國有林經營費用40%-60%由政府撥款。

美國是受荒漠化嚴重影響的國家。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制定了專門的法律,如限制土地退化地區的載畜量,調整畜禽結構,推廣圍欄放牧技術;引進與培育優良物種,恢復退化植被;實施節水保溫灌溉技術,保護土壤,節約水源;禁止亂開濫伐礦山、森林等。另外,國家鼓勵私有土地者種草植樹,在技術、設備、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援。美國荒漠化防治策略體現為:以防為主,治理為輔;集中開發,保護耕作;大片保護,公私雙贏。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的急速擴展。

加拿大是較早開始防治荒漠化的國家,成為全球防治土地退化的最佳案例之一。政府部門建立了專門的土壤保護機構和協調機制,針對容易退化的林業用地、農業用地和礦區土地制定了全面有效的管理和保護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啟動了大批土壤保護計劃和項目,綜合運用優化管理方法、營造防護林、改造河岸地與草場、保護性農業耕作等實際措施恢復退化的土地,並遏止土地退化發展勢頭。是通過局實施的,加拿大聯邦政府、省級政府以及農場復墾管理部門在大部分計劃和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

(2)科技主導型——以色列和印度

以色列的荒漠化面積佔其國土總面積的75%,他們採用高技術、高投入戰略,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水土資源,在被世人視為地球癌症的荒漠地區創造出了高産出、高效益的輝煌成就。為了提高荒漠地區的産出,科技人員大力研究開發適合本地種植的植物資源,目前,以色列的農産品和植物開發研究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從而保證農牧林産品的優質化、多樣化,在歐洲佔據很大市場份額,取得高額回報,並且使荒漠化的治理和農業綜合開發得到了有機結合,邁入了良性迴圈的發展軌道。

印度在治理荒漠化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印度已利用衛星編制了荒漠化發生發展系列圖,基本摸清了不同土地利用體系下土壤侵蝕過程及侵襲程度;開發了一系列固定流沙的技術,如建立防風固沙林帶,即沿大風風向,垂直營造多層次的由高大喬木和低矮灌木、灌叢組成的林帶,建起綠色屏障,以減緩風速,減低風力,抵卸風沙。印度西部乾旱嚴重的拉賈斯坦邦地區在治理和固定流沙地方面的效果明顯,既維持了生態平衡,又改造了大片流沙地,達到了可持續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目的。

(3)産業主導型——澳大利亞和土庫曼

澳大利亞的乾旱半乾旱土地面積佔75%,對沙區基本上實行以保護為主的管理辦法,政府每年投資開展水、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建設,建立農墾區、示範區和沙漠公園,利用沙漠獨特的景觀吸引遊客。

土庫曼國土面積的90%為沙漠和荒漠化土地,農業主要以棉花和畜牧業為主。在荒漠化防治中,編制了防治荒漠化國家行動方案,不斷增加農田灌溉面積以及退化水澆地的復墾,並於1954年開始新建卡拉姆運河,調水到西部灌溉5250萬畝的荒漠草場和1500萬畝的新農墾區,並改善10500萬畝草場的供水條件,運河兩岸成為以棉花為主的農業基地。

從上述幾國的經驗可以看出:政府在沙漠化治理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是多種利益關係的平衡者,同時,科技是一項必備的戰略武器,科技能夠增強人自身的防禦能力,同時也能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