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山曾任鄂托克旗林業局局長、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書法協會副會長,鄂托克旗書法協會會長。
出生平凡心繫群眾
包金山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在成長歷程中,遼闊的草原給了他寬廣博大的胸懷,肆虐的黃沙造就了他剛毅堅強的精神,善良的父母培育了他樸實愛民的品質。他愛自己的家鄉,他愛這片養育的土地,他更愛這裡的人民。1990年,包金山懷著一顆建設家鄉的赤子之心,從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畢業回到了鄂托克旗。他在基層一幹就是14年,先後在4個蘇木鎮當過秘書、幹事,1992年10月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一個年輕的基層幹部,成長為一名蘇木黨委書記。家鄉生態環境的惡化、百姓生活的艱辛,包金山看在眼裏、裝在心中,下決心帶領群眾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成為焦裕祿式的好幹部。
肩負重任不辱使命
2004年,包金山被調到鄂托克旗林業局任局長,擔負起全旗“生態立旗”的治沙造林重任,迎來了人生道路上的新挑戰。鄂托克旗地處毛烏素沙地,從明末清初到上世紀末,這裡由於長期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生態環境逐年惡化,出現了“沙進人退”的嚴峻生態局面,被生態專家認為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包金山牢牢地記住這句話,並對自己發問:“這裡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農牧民該去哪?哪是他們的家?”。
包金山上任後,首先從轉變觀念入手,在總結過去治沙造林教訓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提出“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多種模式,分類作業”的治沙造林指導思想,使全旗林業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幾年來,在包金山的帶領下,全旗累計完成林業重點工程200多萬畝,全旗森林覆蓋率由12.51%提高到了22.36%,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植被覆蓋率由30%提高到了75%以上,徹底改變了“年年造林不見林”的被動局面,在毛烏素沙地上築起一道綠色屏障。2009年,鄂托克旗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綠色名旗”稱號。
在實施“生態立旗”的戰略中,包金山對局直屬二級單位實行包蘇木鎮、技術人員包嘎查村的責任制管理方法,把工程項目實施、管護、驗收和林業政策法規宣傳等層層落實到人,確保治沙造林扎紮實實、責權分明。幾年來,鄂托克旗林業工程的實施經國家和自治區級核查驗收全部達標,林業案件查處率達100%,實現森林防火零火災。
人進沙退成績喜人
轉變農牧民傳統生産觀念是實現“人進沙退”、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難題。包金山告誡林業局的幹部們:“百姓無小事,百姓事比天大。”為了解決農牧民思想上的疑惑,他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常年與林業幹部們深入到全旗6個蘇木鎮、70多個嘎查村,走村串戶地向農牧民宣傳“生態立旗”是造福子孫的韆鞦大計,生態建設是改變生存環境的唯一途徑,實施“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是走向富裕的必然選擇,用入情入理的事例逐步轉變農牧民的傳統觀念,和廣大蒙漢農牧民結下了深厚的情意。同時,包金山結合講解有關林業改革和“退耕還林”的優惠政策,採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廣造林致富經驗,使廣大農牧民從思想上認識到了生態建設是一項“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主動放下鋤頭、放下牧羊鞭,投身到植樹造林、改造生態環境中去,實現了“綠了沙地,肥了羔羊,鼓了腰包”。目前,鄂托克旗農牧民每年的收入增幅中10%來自林業生産,戶均達到3000多元。農牧民們説,跟著包局長治沙造林,我們就抱上了“金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