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訪談>會議報道

中國綠化基金會舉辦理事會及國土綠化公益項目座談會

發佈時間: 2017-09-07 丨 來源: 中國網 丨 作者: 韓琳 丨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網鄂爾多斯訊(記者韓琳) 9月5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即將開幕之際,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邊會,由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的"國土綠化公益項目座談會暨中國綠化基金會第七屆理事會二次(擴大)會議",在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會議圍繞《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的主題,結合新時期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就如何創新生態公益事業新模式,更加廣泛地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祖國生態建設,提升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再上新臺階,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會上,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代表理事會作了工作報告,從募資工作進展、社會發動成效、公益品牌打造、合作領域拓展、公益模式創新、公益項目成效、資金規範管理、隊伍優化建設等方面總結了近一年來的工作。報告指出,中國綠化基金會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通過不斷深化企業募捐合作,設立省市綠化專項基金,圍繞生態中國戰略大力推進綠色公民行動、百萬森林計劃、幸福家園工程等生態公益品牌,多渠道、多領域開展生態公益活動,啟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新平臺,開拓多元化公益合作新模式、新機制,生態公益募捐將再上億元新臺階,社會生態公益參與人次達上億規模,生態公益項目服務國家生態建設的支撐力度明顯加強,社會公眾參與祖國生態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呈現出公眾生態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全社會踴躍參與祖國生態建設的大好局面。

陳述賢主席特別強調,面對生態文明戰略的新要求、國家生態建設的新任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新需求,結合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國綠化基金會要進一步創新生態公益募捐的新渠道、新機制、新平臺,結合國土綠化、森林生態體系建設、國家公園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荒漠化防治、江河流域治理、森林城市建設、生態扶貧和美麗家園建設等重點生態領域工作,著力提升生態公益品牌的影響力,特別是要圍繞網際網路+義務植樹的新平臺建設,努力打造多元化、便捷化的社會公眾參與機制,為社會公眾參與祖國生態建設提供便捷高效的參與渠道,和廣大民眾一道共同致力於祖國生態建設,打造山青水秀的優美生態環境,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産品和生態服務。據悉,中國綠化基金會是全國首批16傢具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之一,榮獲"2016年中國最透明慈善公益基金會排行榜50強",綠手帕專項基金榮獲"點讚中國2016年度公益獎",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公益基金會之一。

會上,理事們和來自各地的代表,結合各部門、各地區的實際,圍繞如何更好地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祖國生態建設,提升社會公益生態項目建設的品質和水準,更好地回饋廣大捐贈者,為社會參與生態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介紹了經驗和做法。四家單位做了典型發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介紹了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打造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新機制、新平臺的經驗做法,以及建設全國網際網路+義務植樹網路體系的計劃,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介紹了內蒙古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社會參與自治區防沙治沙的經驗,上海市綠化委員會介紹了中國綠化基金會上海專項基金取得的工作進展和顯著成效,內蒙古宇航人高技術産業有限責任公司介紹了中國綠化基金會沙棘治沙扶貧專項基金在推動治沙、帶動沙區人民脫貧致富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和經驗做法。大會還討論審議了中國綠化基金會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

會上還舉行了企業捐贈儀式,其中,深圳市大江投資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向中國綠化基金會綠水青山專項基金捐贈300萬元,林芝源(江門)碳匯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中國綠化基金會碳匯專項基金勸募100萬元,蘋果(中國)有限公司向大興安嶺林區捐贈200輛防火專用自行車。

主辦方還邀請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席、中國綠化基金會顧問章新勝作了綠色公益大講堂專題講座。章新勝從全球的視角對世界自然保護的問題進行了生動的講解,並對中國的自然保護提出了見解,對中國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自然保護和生態建設表示讚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願意和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一道共同致力於中國的自然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據悉,中國綠化基金會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指定的東道國民間組織聯絡機構,負責參與組織民間機構參加締約方大會的認證與註冊,組織發動各民間組織參與締約方大會,並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民間邊會,圍繞不同方面參與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討論。

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席、中國綠化基金會顧問章新勝,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長、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王祝雄等領導嘉賓,中國綠化基金會全體理事、監事、特邀理事、各省市林業廳局聯絡員,以及全國綠化系統代表、捐贈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蓬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