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訪談

研究稱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于2500萬年前

發佈時間: 2017-09-03 丨 來源: 中國科學學報 丨 作者: 彭科峰 丨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科學學報訊(記者彭科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第一大沙漠和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其形成年代一直存在爭議。日前,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洪波等人的研究顯示,該沙漠在晚漸新世至早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遠早於此前認為的數百萬年形成時間。相關論文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塔克拉瑪幹沙漠所覆蓋的塔裏木地區曾是一片被稱作“副特提斯”的淺海。此後地殼運動,海陸變遷,塔裏木盆地變成了浩瀚的沙漠,成為全球粉塵系統的重要源區。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是亞洲新生代地質演化歷史中的重要標誌性事件。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的山前盆地中發育有達數千米甚至上萬米的新生代沉積序列,沉積下部為含海洋貝殼的灰岩,這表明在始新世時期,塔裏木盆地西南部還被淺海覆蓋。地層上部是一套厚達2~3千米的“西域礫岩”,這標誌著西崑崙—帕米爾的隆升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其中的風成黃土條帶指示了沙漠的形成。

  科研人員還在阿爾塔什和柯克亞剖面的西域礫岩中發現了一層火山灰/火山泥流沉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方法,獲得了火山灰的絕對年代。研究人員提出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晚漸新世至早中新世就已經出現,遠早于過去認為的中新世晚期或者上新世早期的觀點。鄭洪波等人認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以及天山的隆升,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水汽,導致亞洲內陸極度乾旱化,同時隆升作用所引起的侵蝕增加也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乾旱的氣候與充足的物質來源兩者大約在2500萬年前達到臨界,共同促成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