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訪談

人民日報:讓中國綠洲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 2017-09-03 丨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丨 作者: 王文彪 丨 責任編輯: 韓得爾

地球是全人類的生命共同體,需要《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各方凝聚共識,共同捍衛

當下,全球有20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國際社會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作為中國治沙的一名老兵,我訪問過多個受荒漠化困擾、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嚴重的國家,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論述構築的大生態觀,是生態文明的新理念,體現了共創和諧地球的整體觀。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向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發來賀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總書記充分肯定了中國防治荒漠化事業的成就,肯定了內蒙古庫布其的成功實踐,鼓勵中國和全球的治沙人為人類防治荒漠化做出新的貢獻。他在賀信中指出,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以“綠色一帶一路,共用沙漠經濟”為主題,探討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防沙治沙合作,很有意義。

與會各國嘉賓深受感動。有人説,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中國領導人這樣,如此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達成了多項共識,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為即將舉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提供了成果和理論支撐。庫布其模式在論壇上再度引起高度關注:政府政策性支援、企業産業化投入、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形成四輪驅動機制,這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膽創新。

早在2013年2月,聯合國環境署第二十七次理事會就通過了《推廣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決定草案,這標誌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理念的認同和支援。同年8月,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加入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主辦方,這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治沙成就、防治荒漠化經驗的讚許。據聯合國《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評估,庫布其成功治理沙漠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創造生態財富近500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還在增加。

今年7月,我參加了在伊朗舉行的國際防治沙塵暴大會,考察了沙塵暴最嚴重的地區阿瓦士,印象深刻。在會議交流時,伊朗方面對庫布其的治沙成就表示欽佩,願意學習中國先進的治沙經驗和技術,與中國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地球是全人類的生命共同體,需要《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各方凝聚共識,共同捍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包括政府、民間社會和私營部門等在內的利益相關方建立強有力的夥伴關係;需要正確的機制、政治和法律框架配合適當的經濟激勵,幫助全球社會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已經走過了10年,但庫布其模式的使命沒有完成時。如今,庫布其模式已經走出內蒙古沙漠,正在沿著“一帶一路”,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中國的治沙經驗,向更廣闊的地區傳播。在“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中,我們也將繼續探索與當地特點相適應的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哪有沙漠,哪有貧困,哪就有中國庫布其治沙人和庫布其模式播撒的綠洲。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3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