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英國麻腮風疫苗案例

發佈時間: 2016-04-20 16:22: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佟靜  |  責任編輯: 佟靜

1998年,一篇論文在英國的家長中引起恐慌。1998年2月,一位名為安德魯·維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的外科醫生以及另外12名醫生聯合在英國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麻腮風疫苗的文章,麻腮風疫苗是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三種傳染病的聯合疫苗。文章稱,在對12名兒童的調查分析後發現,麻腮風疫苗可能與腸道疾病和兒童自閉症有關。文章還列舉了八名患有自閉症兒童家長的控訴,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在接種麻腮風疫苗後才被出現舉止異常的情況。

儘管文章並未直接證明接種麻腮風疫苗與其他疾病存在因果關係,維克菲爾德仍然認為,有必要對麻腮風疫苗提出質疑。他認為,將三種疫苗成分放在一起注射會增加不良反應産生的幾率。他強烈建議家長不要給兒童注射三價麻腮風疫苗。為此,他專門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其所供職醫院則發佈了一個20分鐘的視頻,其中包括諸多自閉症兒童家長對麻腮風疫苗的控訴。

此事立刻在英國引起轟動,關注度直線上升。一些兒童家長開始拒絕讓孩子接種麻腮風疫苗。1997年,英國兩歲兒童麻腮風接種率為92%;1998年事件發生後,接種率逐年下降,2003年跌至谷底,僅為80%。

2004年2月,英國《星期天時報》(the Sunday Times)刊發了一篇調查性新聞,記者發現,維克菲爾德在《柳葉刀》上發表論文以前,與一名律師有利益交易,而這名律師當時正準備對麻腮風疫苗的生産商進行起訴。此外,記者還透露,維克菲爾德在實驗中所調查的兒童,其父母大部分為訴訟人,並且受雇于反疫苗運動組織。

此後《星期天時報》連續發文揭露維克菲爾德背後的醜聞,有關他和所在醫院接受不正當渠道資金支援的消息層出不窮。此外,有記者發現,維克菲爾德在發表論文之前,曾申請“麻疹疫苗”的專利,但其疫苗只能在兒童注射麻腮風疫苗以後才有效果。

幾乎與媒體揭發維克菲爾德醜聞同時,《柳葉刀》發表聲明,稱維克菲爾德的研究存在“致命缺陷”。《柳葉刀》稱,如果早知道他的研究存在利益衝突,我們根本不會刊登他的文章。當時與維克菲爾德一起進行研究的其餘12名研究人員,有10位聯合發表聲明稱,由於數據不足,他們的研究結果不成立。

2012年,經過了多年的努力,MMR的接種率提升到了90%,但依然在世衛組織規定的95%標準線以下。2012、2013年和2014年,英國一些地區相繼爆發麻疹疫情。

尼日利亞脊灰疫苗案例

2003年8月,尼日利亞有人毫無根據地宣稱,接種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不安全,而且會導致兒童成年後不育。隨後,在尼日利亞北方最大的商業大都市卡諾,發生1000萬人聯合抵制疫苗接種的運動。當地穆斯林牧師以及北部地區領導人因此禁止在該地區(北部兩個州)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宣稱疫苗是西方傳播HIV以及使穆斯林婦女絕育的陰謀。公眾對疫苗失去信心,導致沒有疫苗禁令的其他州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者的比例也大大下降。

聯合抵制行動一直持續到2004年9月,在尼日利亞等地的試驗證明疫苗安全性後,疫苗接種禁令才得以解除。然而許多穆斯林領導人仍不認可西方衛生工作者,以及政府對國際免疫接種努力的支援。

停止接種的後果是嚴重的。持續一年的聯合抵制疫苗運動,引發了新的感染,尼日利亞2003-2004年發生大面積脊灰野病毒的復燃。脊灰野病毒在尼日利亞全國擴散,並傳播到19個無脊灰國家,使得原本近乎成功的消滅小兒麻痹症運動遭到重創,出現了破壞性的逆轉。至2006年,在仍未阻斷脊髓灰質炎傳播的4個國家(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中,尼日利亞的脊灰病例數最多。全球共報告2002例,單尼日利亞就發生了1129例,佔總數的56%。而這些,本來是接種疫苗就能避免的。

2006年,尼日利亞政府對消滅脊灰的計劃進行了重大改革,免疫活動強度大幅提高。當地衛生部門增加了一項新的“到達每個區”的措施以提高常規免疫接種率,並加強對衛生工作者的培訓和督導,擴大服務範圍。衛生部門還多次開展“國家免疫日”與“地方免疫日”活動。4月,尼日利亞免疫項目引進了一項改革措施,叫做“免疫附加日”(IPDs),即在開展口服脊灰疫苗強化免疫或其他干預措施時,採用挨門逐戶和固定接種點相結合的方式接種疫苗。此外,尼日利亞還開展社區討論教育護理者,並在每輪前告之注意事項;通過涉及地方社區領導,加強免疫計劃細節設計;雇用受過訓練的地方衛生工作者;通過地方、州和聯邦權威人士和合作機構加強督導。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尼日利亞免疫改革後,在2007年1-8月間,該國感染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的兒童數量比2006年同期整體下降了80%,感染人數由2006年的945人下降到2007年的198人。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佟靜
 

互動留言

0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changh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219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