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務業:政策門檻已去 專業風險仍存

中國網 | 時間: 2014-02-27  | 文章來源: 新民網

健康服務業有可能成為未來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擴大內需的著力點。10月1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首個健康服務業的指導性文件。《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在一些發達國家,健康服務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産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佔其GDP的比例超過了17%。而目前我國對於健康服務,國家的財政支付能力與整體需求相比有一個不小的缺口,這個缺口需要各種其他資本來補充,潛力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

有專家指出,發展健康服務業政策利好,潛力巨大,但健康服務業的特殊性或者説是特點仍使得其投資頗具風險,各種資本在積極參與的同時,應該保持理性。

政策落地尚待時日

我國健康服務業今後的目標是形成多元的服務體系: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由社會力量參與的健康服務業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有分析認為,此次《意見》最大的亮點是給願意進入健康服務業的各類主體充分鬆綁,提出了“非禁即入”的零門檻。《意見》提出加大醫療服務領域開放力度,實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創新投融資引導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加大財政和土地規劃政策支援力度,首次提出將社會資本舉辦的健康服務機構納入財政資金補助範圍。

北京時代方略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高級醫藥行業研究員顧威指出,雖然利好政策多多,但資本在進入健康服務領域時仍要充分考慮政策落地的問題。國家最高層發佈的指令,到每個省份每個地區,可能會有自己的一個特殊情況在裏面,例如地方政府大多比較重視GDP的增長,如果健康産業無法帶動當地GDP很大增長,政策落地就可能遇到問題。分析此次《意見》,它並沒有把健康産業發展狀況跟當地政府的業績進行直接掛鉤,這也可能會造成一些投資風險。

醫療投資重在協同

資本如果對健康服務産業沒有充分認識就貿然進入,“看上去很美”的健康服務業可能讓其無所適從。

例如投資醫院,似乎賺錢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現在與10個人談投資,其中就有8個想做醫療服務業。”天圖資本高級合夥人王岑認為,目前投資醫療服務機構已進入了快速圈地和並購的年代。

但有業內專家指出,靠吃産業鏈支撐的公立醫院“暴利”局面必將終結,資本投資該領域風險較大。全世界的醫院大多是賠錢的,在美國辦得好的營利性醫院,稅後平均回報率也就在3%。目前中國公立醫院的火暴,其實是公立醫院在蠶食整個産業鏈,比如以藥補醫,是非正常狀態。這個鏈條被打碎後,公立醫院的“暴利”狀態是不可持續的。

資本投資一家醫院,可能面臨的困難包括人才瓶頸、醫院評級和設備購置、高端醫療服務的財稅政策等等。更重要的是醫療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醫生團隊,而把醫生專家團隊聚起來並管理好,對業外資本來説是很難的。

既然單純靠投資醫院賺錢很困難,那麼“複製”目前公立醫院靠整個産業鏈支撐的局面有無可能呢?由北京大學和方正集團投資興建的非營利性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企業在投資醫院的同時,亦投資相關的醫療産業並據此獲益,才是更可行的思路。以“北大醫療産業集團”為例,其定位就是“擁有醫療醫藥全健康産業鏈的控股集團”,集團“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項目為發展核心戰略平臺”,並“擁有集醫療服務、醫院管理、醫療資訊化、健康管理、醫院後勤及配套服務為一體的醫療産業集群和集醫藥研發、醫藥製造、醫藥行銷為一體的醫藥産業集群”。

當前,投資全産業鏈式的經營思路已獲得相當多的認可。國內投資醫療産業鏈的醫藥集團已不止方正一家,還包括中信、華潤、華夏、鳳凰等。這些醫療集團大都整合了醫療服務、醫藥産業、投資管理、資訊産業等醫藥相關産業。

讀懂制藥再論管理

制藥業是發展健康服務業的一大支撐,因此近年來制藥也是各路資本投資的熱點,但從目前結果看,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前不久某制藥集團市場部總監向記者抱怨,該集團市場部制定的行銷策略在下屬企業中很難推廣,想整合下屬企業産品、行銷網路等優勢資源的計劃,由於下屬企業各自利益不同而一再擱淺。該制藥集團母公司是一家房地産企業,下屬十幾家藥廠,都是通過投資並購而來。

其實很多業外資本在進入制藥領域後,都會憑藉其巨大的資本優勢,在短期內收購相當數量的藥廠,再高薪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制藥業職業經理人,由他們負責管理制藥方面業務。但是由於這些企業收購的藥廠情況各不相同,有些是控股,有些只是參股,導致了職業經理人開展管理非常困難,經常是令不行、禁不止。

而且,業外資本的進入由於其背景的差異,使得其逐利的形式和利用資本的方式有著重大差別。是戰略投資還是實業經營?資本的意志何在?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答案。

有專家指出,醫藥行業比較獨特和專業,其産品、銷售網路及運營方式都與其他行業有著很大差別,外行介入之後會有很長一段磨合期,往往各種努力所取得的效果並不那麼明顯,甚至會出現1+1<2的情況。但是,業外資本具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更懂得如何利用醫藥與醫療、健康保險、金融等相關行業關係來構築新的資本鏈條,因此在進行融資時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同,並進一步以資本實力擴大市場份額。然而,業外資本介入制藥業,其最大的挑戰在於是否能夠真正讀懂這個行業,而不僅僅是膚淺的業務模式。 □ 本報記者 張 旭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