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加快社會管理體制的轉變與創新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14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專訪國家重點研究項目負責人、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
(兩會專稿) 中國發展的戰略轉型,不但需要經濟轉型,也需要社會轉型。推進社會治理改革、共同富裕對於當下中國社會轉型可為治本之策。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自治能力。 據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聯合調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是兩會期間網友關注的一大熱點。如何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社會基礎?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負責人、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智庫》總編於今。 避免社會管理誤區 發揮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作用 記者: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的迫切要求。如何正確把握社會管理的職能和任務? 於今:要明確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的目標和方向。其一,突出為民的宗旨、利民的原則、便民的需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體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要求。 其二,強化法治意識,完善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真正實現通過法律法規調節規範各種社會關係和行為,在社會管理領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其三,強化服務意識。政府及其各種社會管理機構和部門應牢固樹立公共服務的觀念,在協調社會關係、處理社會事務時,按照服務的要求調整自身角色,服務市場、服務社會、服務群眾,重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係,在社會管理體制上充分體現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特徵和要求。 正確把握各種社會管理機制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政府與社團的結合、法治與自治的結合、管理與服務的結合,探索提高社會管理體制整體效益的方法和途徑。要特別注意避免社會管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誤區,可以通過充分調研、制定規劃、地區試點、經驗推廣等方式積極穩妥地進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 針對目前我國社會管理方面存在的社團組織不發達、社會自治能力較弱、公共服務滯後等問題,改革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應進一步發揮公眾參與的作用,提高公眾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將公眾參與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確保公眾和社會組織對社會管理的參與到位。 積極利用法律、道德、經濟、行政多種手段管理社會 記者: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還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政府社會調控手段體系。如何完善社會調控的手段? 於今:我國政府要像重視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管一樣重視社會調控,將社會調控納入政府宏觀管理的範圍。 一、利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法律制度是政府以強制方式管理社會的手段。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利用道德手段管理社會。道德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對社會具有積極的規範、教育、導向作用。所以,道德歷來成為人們修身養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國安邦的重要工具。在現階段主要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三、利用經濟手段管理社會。政府可以運用財政金融等經濟手段調節和引導社會組織活動,達到調控社會運作的目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地方公共財政體制,從財政制度上促使政府轉變職能。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獲得生活的基本保障,在他們所處的社會裏安居樂業,可以説,是當今各國政府實施公共管理的最佳手段。 四、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社會。傳統的社會管理是以行政手段為主的。但是,在以民主與法治為主導的社會,人們對具有“人治”色彩的行政手段有了越來越多的異議。實際上,行政手段是體現政府權力的一種方式,社會管理不可能取消行政手段。因為,對於那些介於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行為,就需要採取行政手段來調控。關鍵是限制行政手段的濫用,實現行政手段的透明化和法制化,提高行政手段的效率。 理順利益關係 注重社會公平 化解人民內部的矛盾 記者:理順利益關係,是創新社會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注意以哪些問題? 於今:首先,提高思認識,重視群眾利益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正確認識利益格局的變化,明確利益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把利益協調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好。堅持以人為本,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做起,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理順利益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 其次,暢通表達渠道,保證利益訴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公眾利益訴求方式的合法性、公開性和透明性上還存在不足之處。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信訪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一些新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為社會各階層特別是普通民眾提供利益訴求的制度性平臺,真正形成反應靈敏、溝通快捷、運轉高效的利益表達機制,使多樣化社會中的合理利益訴求,特別是普通民眾的合理利益訴求能夠通過正當規範的渠道輸入黨委和政府的決策過程。 再次,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公平。我們必須在促進改革與發展的同時,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要慎重處理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在社會建設中,尤其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在收入分配中維護和實現公平原則,決不能把收入差距拉得太大。如果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懸殊、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會挫傷人們的積極性,而且會影響社會安定團結。 最後,多方協調,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本世紀頭二十年,既是重要戰略機遇期、黃金髮展時期,又是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在種種錯綜複雜的矛盾中,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是人民內部矛盾。能否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 要改變傳統觀念,不是人為地封堵已經出現的矛盾和衝突,而是實事求是地找到矛盾衝突産生的根源,切實解決導致矛盾衝突的制度、政策等問題,從根本上協調、化解矛盾。要確保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內部、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到依法、及時、妥善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全社會利益的溝通渠道和對話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自覺維護安定團結,努力使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特別要重視和發揮資訊網路等新媒體在傳達民意、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在農村實行村務公開,推進基層民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