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代表委員覺得用微網志徵詢網友意見好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0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網3月9日北京訊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昨天在接受中國網與和訊網聯合訪談時稱,用微網志把“兩會”代表、委員與網友,與百姓聯繫起來了,把電視和新媒體聯繫起來了。這兩年“兩會”期間《焦點訪談》推出的“一丹快遞”,就是用微網志來徵詢意見,把意見帶到“兩會”和代表、委員們一起交流。代表、委員也覺得這個方式很好。 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首先歡迎敬一丹接受中國網與和訊網的聯合訪談。 一丹老師您好!您作為代表參加“兩會”已經是第五年了,請問您在這幾年履職的心得和想法。 敬一丹:作為人大代表,在這五年裏確實感覺到自己負有一種職責,每次在“兩會”上和代表們和委員們一起面對著國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和以前的感覺確實不太一樣,視野更寬了,接觸面也更寬了,這時候也能夠意識到自己作為人大代表,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我們發言的角度,提出建議,提出議案的角度都有一種責任在裏面。 同時,每次我在參與“兩會”的時候,還有一種角色,我畢竟是一個記者,畢竟是一個媒體人,所以每次在“兩會”的時候,我一邊開會,也一邊承擔著一定的報道工作。這樣,當我聽到一個聲音的時候,作為人大代表可能想到的是贊成不贊成,那麼我作為記者還有一個角度,我就想這個事傳播還是不傳播。這種雙重的角色,就使得我在“兩會”上的狀態更積極,思考更多面。比如,在這兩年的《焦點訪談》“兩會”報道中,我們都開闢了一個小的專欄,叫做“一丹快遞”,這兩年恰好是新媒體興起,電視這種傳統媒體也面臨了很多新的傳播方式。像和訊,像那麼多新媒體興起以後,電視這種傳統媒體也在問自己,我們怎麼贏得更多的觀眾,怎樣和觀眾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於是,在這兩年兩會期間《焦點訪談》,就採取了“一丹快遞”這樣的方式,我們用微網志來徵詢大家的意見,你有什麼樣的聲音、有什麼樣的疑問,我們把它帶到兩會和代表委員們一起交流。代表委員也覺得這個方式很好,他們看到這是微網志傳來的聲音。有的人提的問題都很有意思。 記者:請您舉個例子。 敬一丹:比如今天中午我發微網志問了網友,我説,假如你在農村,不管是種莊稼、種果樹還是養豬,當你遇到技術問題,比如假種子、化肥怎麼用,你弄不懂的時候你會怎麼辦?然後我就在想像我會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我是想做這樣一個節目,農業技術推廣為什麼還差一公里就不能到達農民的身邊,是探討一個讓農民增收的話題。我問了網友以後,我想像網友們會説,我們找農業技術員,我們找農業技術站,或者想他們會説,我們想找他們,但是我們找不著啊。結果回答五花八門,有的人説憑經驗啊,有的人説我們找有經驗的老農。還有的人説,城裏頭有農業技術推廣站,但是我們農村裏見不到他們。最讓我意外的説,我們上網查啊。這就是我過去沒有想到的,農民們現在對於網路也有了這種非常親密的關係,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在他身邊沒有農業科技人員的時候,他會想到我上網查啊。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到我採訪的時候,我明天就去採訪,採訪的就是一個人大代表,農業科技推廣人員。我就想把這些問題帶給他,他們也會面對著現在農民需求是不一樣的,不是説都是去找老農的,也有上網查的,這樣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在哪兒呢?我們把問題帶給他,我們一起來探討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樣來做的時候,就非常有意思。用微網志把兩會的代表委員和網友、百姓聯繫起來了,然後我們電視和新媒體聯繫起來了,這種融合讓我覺得這種傳播非常有意思。 記者:剛好您擁有雙重身份,也非常迅速地把一邊的聲音傳到另外一方去。 敬一丹:是,現在我在“兩會”期間經常會這樣,我在參會,在會上的一些思考很自然會變成我的選題和我採訪的話題,這樣我會利用散會的時間,去聯絡委員和代表採訪。然後有的時候我也會在人民大會堂外面,進場和出場的間隙,有的時候我也會利用中午的時間和晚上的時間,到各個駐地和代表委員溝通。這樣的節奏讓我覺得兩會特別充實。 記者:一丹老師謝謝您,也想説一聲您辛苦了,因為這個雙重身份,也是非常辛苦的。(作者:趙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