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朱永新:提倡新教育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04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主持人:您在微網志上將校車事故歸咎於“撤點並校”這一政策,怎麼評價撤點並校實施的效果?

朱永新:“撤點並校”本意是積極提高農村教育品質,優化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幫助農村孩子接受更優質教育,因為鄉村的學校肯定不如鎮上學校好,撤點並校基於此,有積極的意義。

但在客觀推進的過程中,撤點並校沒有考慮到全國幅員遼闊,地方交通不變的問題,所以産生了類似校車這樣的慘劇。

 

    主持人:校車標準的問題也有很多爭議,到底要不要大鼻子校車?要不要向國外的標準看齊?

    朱永新:大鼻子也好,國外的標準也好,都無所謂,最關鍵的是保證安全,安全第一位。

 

    主持人:如果讓基層學校來承擔校車責任,尤其是西部農村學校,他們有能力承擔嗎?

    朱永新:校車當然不可能是學校承擔,應該是政府買單。如果是民辦學校,當然可以是民辦學校來承擔,但是公立學校必須是由政府來買單。學生也可以適當地繳納公共交通的費用,困難學生可以減免費用。

 

    主持人:在一些沒有校車的地方,“黑車”有必要嗎?

    朱永新:當然是沒有必要的,應該考慮的是有沒有必要把孩子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上學。如果政府沒辦法解決公共交通,可以先不撤點。

 

    主持人:1980年代實行的“村村有小學、鄉鄉有初中”的教育模式放在當下來看,可操作嗎?

    朱永新:現在你回不去了,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還是要實事求是。整個教育政策制定的基點就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有需要的地方就保留,沒有需要的地方就撤並。

 

    主持人: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收入4%的這個目標,過去一年實施得如何?

    朱永新:總的來説進展非常好,總理親自在督辦,財政部門在積極努力,各地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籌集資金,而且全社會的眼睛都在嚴格監督,我相信2012年,實現4%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主持人:您作為蘇州市的市長,蘇州的教育經費支出,佔地方財政的比例怎樣?

朱永新:地方教育經費支出不能用佔GDP4%的概念,第一,各個地方GDP發展是非常不平衡的;第二,各個地方GDP的統計數據本身水分也是不一樣的;第三,GDP是一個國家的概念。

從地方來説,更多的是用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來衡量,一般不低於20%是比較合適的。

 

    主持人:蘇州達到了這樣一個標準嗎?

    朱永新:蘇州教育投入最重要的標準,是生均公用教育經費,是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實際花了多少錢,這個比4%更有效、更具體、更直觀。毫無疑問,蘇州在這個方面的投入還是全國領先的。

 

    主持人:與撤點並校同期這10年,您也一直在提倡新教育,新教育的實施成果到現在如何?

朱永新:新教育這10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從最初的一所學校發展到全國有1411所學校、30多個實驗區、1400萬的教師和孩子參與了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從最初的一個理想,發展成現在六大行動、五大理念,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

新教育有自己的課程,像晨誦、午讀、默省的教育兒童的新生活方式,理想課堂,每月一試,學校文化,新教育在這些領域都做了很大的探索。

 

    主持人:在實施新教育的過程當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什麼?

    朱永新:最大的阻力,毫無疑問是應試教育體制,帶著鐐銬在跳舞,所以要真正德提升教育品質,還是需要改變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標準的教育體系。

 

    主持人:在您的任期內,可預見的教育改革成果是什麼?

朱永新:前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來後,整個國家正在按照綱要描繪的藍圖,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努力實現綱要,對此我還是持樂觀的態度。

 

    主持人:前些天,南科大接受了來自廣東省教育部門的“轉正”評估,有望“去籌轉正”,很多人也擔心南科大會因此而妥協,您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朱永新:南科大是中國高等學校改革的一個試點,應該給它更多的自主權、更多的發展,任何情況下,發展是改革、妥協、磨合的過程,所以我覺得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做一些必要的妥協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朱清時在接受採訪時無奈地表示,教育去行政化本來應該是一個自上而下的行動,南科大做的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努力。在您看來,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應該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呢?

 

    朱永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力量的會合,才能真正推進中國教育改革。如果僅僅是自上而下,很可能就會用形式主義來對付官僚主義;如果純粹是自下而上,得不到行政力量的配合和支援,也是走不遠的。所以最好的改革,是兩種力量的匯合。

 

    主持人:您今年還有一個議案是設立國家閱讀節,您希望將哪一天設為這個節日?

朱永新:孔子的誕辰928號作為國家閱讀節。孔子的《論語》第一篇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學習、閱讀是孔子、也是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基礎。

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源頭,作為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象徵,孔子一直沒有一個紀念日,這是不應該的。台灣地區是把928號作為台灣地區的教師節,在大陸,教師節是910號,所以不妨把孔子的誕辰日作為閱讀節。

   

主持人:現在孔子學院也是遍地開花,您覺得這個現象怎麼樣?

    朱永新: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種嘗試,讓國外有興趣學習漢語的人士能夠便捷學習的一個重要資源。我覺得孔子學院可以更多地調動民間力量去做,淡化政府的形象,利用民間的資源,可能更好,也會更持久,影響力也會更大。

 

    主持人:您推崇書籍閱讀而不是網路閱讀,但現在20-55歲之間的很多網民都在網上選擇書籍來閱讀,網路閱讀的不足在哪?

 

    朱永新:網路閱讀的不足,一是它很難真正讓人心寧靜下來,二是它對眼睛的保護不如紙質的書籍,三是從攜帶、批註的方式來説,它不如紙質便捷。書籍閱讀和網路閱讀,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是兩種不同的方式。

 

主持人:與閱讀直接關聯的就是書籍了,民營書店第三極、風入松、光合作用等最後都成了電子閱讀和政策性歧視的祭品,對民營書店的經營,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朱永新:因為我一直在強調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風景線,也是一個城市的精神家園,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書店,這個城市一定是沒有文化的城市,一定是個非常庸俗的城市,所以保護書店就是保護文化,就是保護城市的精神家園。

目前實體書店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網路書店的衝擊下競爭無序,成為網路書店的一個樣板店、一個展示廳,網路書店大量的折扣價本來是不合理的,新書動不動就打六折、五折,這個在國外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覺得三個方面來保護實體書店,第一免稅;第二規範書價的無序競爭;第三是新書先在實體書店上市,然後再到網路上市。

 

    主持人:對實體書店減免稅,在國營新華書店和民營書店之間,應該有不同嗎?

朱永新:減免稅當然是針對所有書店。現在國營書店是不繳增值稅的,民營書店還得繳,應該一視同仁。因為國營書店,尤其是新華書店,擁有好的資源、好的渠道,在城市當中最好的地段,還不用交房租,而民營書店往往都是租房子,經濟壓力大。

減免稅,應向民營書店進行傾斜。

 

    主持人:除了減免稅政策,對民營書店還有其他的方法來扶持嗎?

    朱永新:那當然有很多辦法可以扶持,比如租金、補貼等。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