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民委員:世博會是一場嘉年華
時間: 2010-03-12責任編輯: 王瑞芳2010全國兩會_中國網

主持人:您之前建議老百姓去看世博會,用3—5天的時間。聽您對百姓做的規劃,真的選擇5天去看世博,這5天應該是怎樣的流程,應該怎麼樣看?

周漢民:這屆世博會,首先是世博159年園區面積之最,世博園區佔地5.28平方公里,其實就是一個城市中的城市。第二,它的複雜程度很高,也就是世博會在上海的浦江兩岸同時展開,世博園區三分之二在浦東地區,三分之一在浦西地區。第三,上海世博會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之最,已經有192個主權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正式確認參展。第四,上海世博會的創新已經成為全新的亮點。比如,我們創設了一個叫城市最佳實踐區,讓全世界近50個城市的最佳實踐可以充分的展示。第五高科技含量之最的,同樣是本屆世博會的亮點,我們有18個企業館,既有國內的,又有海外的。既有國企的,又有民企的,因而如果論展館而言,這屆世博會的展館,從國家和國際組織自建館來説,就有42個,展館面積最小是1千平方米,最大是6千平方米。

第二,租賃館,租賃館最小面積是500平方米,最大是2千平方米,此外,中國援助了120個發展中國家和其他30個國際組織來參展,方式之一,就是我們建設了11個聯合國,最大的是非洲聯合館,面積26000平方米,供43個國家集體來展示。

此外還必須指出的是,這屆世博會,中國的參與是全方位的,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全部有自己的展館在聯合展示,港澳臺有相應獨立的展館在展示,把林林總總的展館加在一起,大數在200個,參觀的內容卻如此豐富,所以參觀必須要有綢繆,要有規劃,因為時間很短很難完全看完。

坦率説,今天要勾勒出一條線路就很難,我個人感覺,最少三天的概念是,你至少兩天時間要在浦東,一天時間在浦西這一岸,原因是除了展館參觀之外,你到了園區會充分感受到,買了這張票物有所值,為什麼呢?許多國家都建設了自己的獨特風味的餐廳。此外,我們世博會的組織者,在世博園區內有相當面積用於中國美味佳肴和世界美食的提供,已經不是展示了,就是飯店了。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估計80—90%的遊客會在世博園區內吃上一餐或者是兩餐,因為美食也是需要欣賞的,更有甚者,本屆世博會要組織2萬場次的文化和娛樂活動,平均每天有100場演出,在不同的場地,充分展示世界各國的民俗、民風、民間文化,更重要的是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你過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次卻是紛至遝來,我個人感覺,上海世博會的參觀應該安排路線。

那麼誰有這樣的能力來提供很好的路線,還是實踐出真知。我個人以為,在世博會我們試運營之後,因為下個月20號到25號,我們要試運營幾次,在試運營之後,到到現場的一定會提供許多的想法。現在網上就已經讀到了,叫世博園區三日遊全戰略,我讀了以後感覺很受啟發,許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他們了解的非常之詳盡,而且策劃的也非常的人性。所以總而言之,今後參觀世博完全是憑個人的興趣和喜好,有的展館崇尚高科技,有的展館崇尚厚重的文化,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餐飲文化,餐飲的定位是什麼樣?是跟市區裏相齊平還是更高端一點?

周漢民:餐飲分好多種類,由於世博園區參觀的人流如此的密集,上海世博會的餐飲主要以快餐為主,快餐一定是以價格的低廉,數量的巨大而取勝的。此外,我們還有一些咖啡館,我們有一般的餐飲提供的飯店,還會有高檔的餐飲。我相信,世博園區的任何餐飲供應商,他們一定會在眾多的人流面前,以質優,價格有競爭來取勝。所以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就這麼説,人們還是各取所需,豐簡自便。

主持人:我們一直在關心世博會會帶來什麼?對於政府來説,我們會通過世博會,全世界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通過這樣一種展示,更好的吸收,建設現代城市的一些理念。如果對於老百姓來説,這方面的需求並不是最大的,您覺得老百姓應該什麼樣的心態去看世博呢?

周漢民:世博會從舉辦權的取得已經8年過去了。8年的不懈努力,讓國人對世博會從不知到有朦朧的了解,到有高昂的熱情要去參觀,要去遊覽,我想這就是一個巨大進步。

對百姓而言,世博會就是一場嘉年華,世博會可以看到許多人一生沒有看到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度,不同的表演,和不同詮釋。因而,世博會首先帶給人們的是快樂,人們從快樂中去感悟,我們過去的努力和世界是否保持一致,我們未來的努力還可以做哪些借鑒。因此世博會的展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陽春白雪,會是一種深入人心,但又會是潛移默化的,因為形式是寓教于樂,我想對百姓帶來的最大的變化一定是我們觀念的變化。我們從今往後更了解中國,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特殊責任。我們舉辦一屆世博會,就是為國家在世界的新形象之提升做努力。反過來,我們也是為整個人類做了貢獻。

因為世博會作為一個偉大文明和高新科技薈萃之地,它的吸引力不僅是對本國國民,是對整個世界,所以別人為什麼會紛至遝來。我想上海世博會對百姓的影響就是一個國際觀的改變。不僅了解我們的使命和責任,也懂得今後我們與別人溝通,哪些方法是最自然的,同時是最有效的。最後我相信對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價值取向,路徑選擇都會有直接的影響和幫助。

     1   2   3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