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李強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網聯合新浪新聞邀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強,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方面問題與網友進行交流。以下為內容實錄:
主持人: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差距很大,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是否有難度?
李強:2020年在全國實現小康社會,並不意味所有地區都達到,這是平均水準。
主持人:那在平均線下的那些地方呢?
李強:嚴格講,從全面小康社會,我們分了23個指標來看,某一個地區,某一個指標裏面略有差距,並不意味著整體達不到,還有超前,不能説23個指標齊刷刷都是一樣的。
主持人:這樣的話就好比把富人的收入和自己的收入加在一起,然後就説中國的職工工資水準達到了什麼程度?
李強:為什麼今天説兩方面,既要説中國的,還要説四大區域,還要説三十幾省市區。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不能用全民的數據否定分地區,用分地區否定全面的。剛才我説的從整體來看,建設沒問題,四大區域也沒問題,從31個省份主體也沒有問題。可能到了某個西部地區,23個指標最多有一兩個指標完不成,這就算進入了,就是主體進入。
中國是公有制,但不是説全部都是國有制,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意味中國是全部國有制、集體所有制,它的主體是什麼?主體還是國有制、集體所有制為主導,看問題要看主體。
主持人:那主體部分怎樣界定和定位呢?
李強:全國肯定是大部分達到,31各省市的絕大部分都達到了指標,是達到了。只有個別的省,個別的指標沒達到,那也算是主體進入小康社會了。
主持人:要建設全面小康主要就是要縮短貧富差距,那這種主體進入小康的標準來看,及其容易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
李強:咱們的目標是2020年,大家都在努力,從目前的進展情況來看,應該説31個省市全面達到問題不大,我估計將來有個別省達不到,像環境保護,GDP能源消耗,這些方面可能會有些差距,但也只是個別省,個別指標。例如,一個省一共有23個指標,這個省有20個指標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我全沒有達到,這個恐怕不能這麼説。
主持人:這次來自哥本哈根的聲音是,把低碳元素納入到GDP考量。這種低碳經濟,這種考量對統計的格局和統計指標有什麼影響呢?
李強:從統計來説,低碳,我們檢測的能耗還有排放的指標,包括環保的一些指標,統計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更多是面臨國際的壓力,更多是怎麼樣應對。統計,我們是要更加真實、客觀提供我們的數據,方法上我覺得基本上跟國際接軌,從統計來説,要防止有些地方弄虛作假。
主持人:那是要增加一些新的指標吧?
李強:不是要增加新的東西,對我們來説,怎麼有更好的全面、客觀、真實反映出來。比如有些地方完成不了,有一些虛假的東西,我們用的方法更加的客觀,真實的反映它們。
主持人:那您覺得現在這23個指標能夠比較準確、客觀的反映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嗎?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強:目前來講,相對比較科學、客觀,人的認識沒有絕對,從目前的認識,從國家方面,我們徵求各個部門的意見,認為這六個方面23個指標還基本上能反映小康社會,其中比重,例如許嘉璐剛剛提到的文化指標。文化建設,是我們其中一項,經濟還是基礎。文化建設、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各個方面都要有體現。
主持人:這些指標全是客觀的指標?沒有什麼指標反映民生民意?
李強:目前來説,這些指標中大部分是所謂的客觀指標,一部分主觀指標,比如説對政治、民主方面的反映,民意調查也有,不能説完全沒有。
主持人:民意調查是怎麼樣來進行的呢?
李強:通過抽樣調查。我們全國有870多個縣建立了調查隊,佔全國縣數三分之一。在每一個縣中,又抽若干個階層的,應該説非常廣泛。
主持人:去年提出了四個建設全面小康的關鍵點,你覺得有哪些是改善比較大的?
李強:現在這四個方面,第一個是發展經濟,發展經濟百分點提高比較快。但是去年有一個什麼問題,第四季度是經濟危機,發展速度略低於06的發展速度。生活品質方面,也是進展不錯的,特別主要是反映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活品質方面,一是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還有一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一個住房的改善,這幾方面應該説提高的也是不錯的。貧富差距縮小這方面問題比較大,這個差距拉的更大了一些。另外還有環境改善這方面的差距比較大,進展不是太快。中國的現狀,剛才也説了,大的精力集中在發展經濟,能耗偏大,環境污染在惡化,這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主持人:對於縮小貧富差距,您有什麼建議?改善這兩點?
李強:國家對縮小東中西部的政策,現在也在顯現,現在提出的西部發展,中部崛起,對投資也好,政府投入也好,力度都比較大,體現在中央各個部門對中部、西部的支援力度非常大,好多東部享受不到這個優惠政策。想辦法去改善,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去拉平,拉平也不對,東部本來是經濟比較發達,好的更快一些。差距不僅僅是經濟發展,也是歷史自然條件,人的思維,人的素質,多方面造成的,也不是改革開放以後造成的,這差距解放以前就存在。
主持人:您個人有什麼建議? 除了政策上的優惠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
李強:提到産業結構的調整,在金融危機之後,更大的問題就是要調整我們産業結構,提高我們競爭力。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應該到中西部去。一方面改善我們投資結構,東部吸收更高的産業,這是現在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現在中國很多人對奢侈品比較關注,這跟我們的消費潛力有什麼關係?
李強:現在中國人,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收入人越來越多,當然了外國人也盯著中國奢侈品大的市場。從社會發展來説,肯定由低到高,解決了一般的生存問題就想到享受,這樣是正常的。但是國外也把奢侈品作為推銷它的市場一個重要的階段。
主持人:是不是抓住了中國人愛面子的消費心理?
李強:一個事物兩面看,一個很正常,有錢了,包括外國人也是這樣。另外一方面,不恰當的奢侈,外國人推銷他的産品、文化、消費思想,有些地方造成浪費,有可能。
主持人:中國的假奢侈品全世界是最多的,街上可以到處看到不是正版的。
李強:我不是這麼看,你所説的名牌産品,奢侈品換句話説是價錢比較高的名牌産品,中國主要是名牌産品太少。但是我們本國基本都能生産,奢侈品本國都能生産,可以貼牌生産。最後除了滿足人家合同以外多生産了一部分,就是所謂的産品來源。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人好這個東西,價格又比較便宜。第二個反映了中國名牌産品太少,都是貼牌的東西。人家讓生産2萬件,我們生産了2萬2千件,2萬給人家了,還有2千給中國了,人家也不好查去。這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場,但是真正在國外生産的,到國內來賣低價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對於人口遷移,您認為會不會對流出地區實現全面小康很不利?
李強:農民工到城市中,首先在城市中打工,收入大部分回到農村去了,房子建在農村,錢都回去。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有些人在外面打工,最後還要回到村裏面,應該説是進步了。現在咱們的勞動力,好多中部地區不到沿海地區去了,到本地流動,本地的人到本地去建廠。你不要發愁,這邊富,新疆、青海都到這邊,有好多種條件制約著,有文化、交通的各種條件好多人離不開本土,還有感情問題,不可能都出來。
主持人:在流動著方面,您説金融危機導致沿海的中小企業的一個倒閉,農民工流動的形勢是不是發生了改變呢?
李強:這是個過程,如果今年1、2月份問這個問題,我回答是肯定的。由於金融危機,中國出口受影響。中國的經濟特點出口産品佔比較大,出口貿易佔GDP40%。都是外向型中小企業倒閉的比較多,農民工肯定要回來了,這只是一季度産生的問題。過完春節以後,咱們國家採取了追加4萬億的投資,寬鬆的貨幣政策出來以後,經濟有所好轉,農民工逐漸又出來了。甚至現在沿海出現了民工荒的問題,原來是沒有工作,現在是勞動力不夠,缺技術工人。我們分析了,所謂民工荒不是説全面的,是缺乏技術工人,缺乏素質比較高的工人,一般工人還是可以找到,現在技術要升級,産業結構要調整。這是新的問題,不是民工荒,而是缺少技術性勞動力。
[我要糾錯] | [推薦] [收藏] [列印] [大 中 小]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