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區:科學發展新坐標 |
中國網 | 時間: 2009-08-1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各位來賓,青島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特別是成功承辦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作為久負盛譽的中國海洋科技城,青島擁有眾多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機構,集聚著大批高層次海洋科研人員,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較強,海洋資源和臨港工業基礎較好,具有率先發展藍色經濟的綜合優勢。 建設藍色經濟區,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我們考慮,從五個方面加以推進: ——堅持海陸統籌聯動。由於海陸空間相互銜接、産業相互滲透、技術相互依賴,發展藍色經濟需要以海陸統籌聯動和海陸一體化為基礎。海洋資源優勢只有在海陸經濟聯動中,才能充分發揮;陸域經濟的發展制約只有在海陸經濟互補中,才能逐步消除。 因此,必須從陸海互動的視角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做到海陸産業統籌規劃、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資源要素統籌配置、生態環境統籌治理,把海洋資源優勢向陸域擴展,把陸域資源開發與技術向海洋傾斜,促進海陸經濟相互滲透與交叉,形成資源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 ——堅持科技創新支撐。從歷史上看,每一個時代海洋開發的突破,都是運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結果。當前,面對全球經濟高技術化、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科技創新必將成為發展藍色經濟的決定性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成功的創新依賴於對最新技術和資訊的獲取能力,依賴於通過參與全球性科技創新活動提升技術水準。為此,建設藍色經濟區,應把握科學技術發展規律,在一些基礎性、先導性、關鍵性領域尋求突破,力爭儘快逼近或跨入當今國際海洋産業技術發展的前沿;需要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産學研基地,構建科研成果與産業需求有效對接的快速通道,建立具有可持續創新能力的政策支撐和人才體系。 ——堅持高端産業帶動。從歷史上看,海洋産業先後呈現出從一産到三産,從三産到二産,再從二産到三産為主導的動態演化特徵。我們認為,海洋産業的一般演化規律,具體到不同國家或地區,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借助於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産業結構的演進也可能出現跳躍式發展。 因此,建設藍色經濟區,既要遵循海洋産業結構發展的演變規律,又要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力,突破傳統的技術擴散線路和産業傳遞路徑,優化一産,突破二産,提升三産,特別是在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水利用、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等有條件的領域加快向世界先進水準對接,不斷提高先進技術對海洋傳統産業的滲透能力,儘快開發和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技術和産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有較強輻射力的優勢産業。 ——堅持保護開發並重。海洋自身是一個遵循生態平衡規律的生態系統,海洋的流動性使其生態環境比陸地更加脆弱。人類已飽嘗陸地生態環境惡化的苦果,有效保護並逐步改善海洋環境,已經成為沿海國家和地區的共同責任。 建設藍色經濟區,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海洋保護意識,完善海域環境評價制度,通過陸海聯動治理近岸海域環境污染,加快建設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保護與修復海域生態環境,健全海洋災害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使發展規模、速度與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實現人類與海洋和諧共處。 ——堅持開放合作共建。海洋是一個開放的迴圈體系。建設藍色經濟區應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世界各國與地區海洋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承接國際産業和技術轉移;加強與中國沿海城市的分工與協作,建立新型科技合作和産業發展模式,共同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這裡,圍繞加快藍色經濟發展,建立互利共贏的新機制,提出三點建議: 1.加強藍色經濟戰略試點。建議國家和山東省政府在青島進行海陸經濟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設立面向國內外的海洋科技成果合作與轉化中心、國家海洋産業標準化基地。 2.深化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我們願與國內外有關方面加強海洋科技交流和聯合攻關,深化在海洋高新技術研究前沿和海洋科學研究熱點領域的合作,突破海洋科研成果轉化的瓶頸制約。 3.聯手開展海洋生態保護。我們願與中國沿海城市和國際相關機構聯合建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分類保護制度,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監督,促進海洋生態系統良性迴圈。 各位來賓,本次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是凝智聚力、共謀發展的空前盛會。我們期待著廣泛整合各方智慧,創新發展模式,共建和諧海洋;我們期待著與各位加強務實合作,以執著不懈的努力,共同譜寫藍色經濟與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