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寶班長訪談

中國網 | 時間: 2009-07-3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離開雷鋒班這麼長時間,自己周圍的生活和工作都改變了。您剛才説在改變以後的生活當中,我們始終堅守著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也融入到現在的生活當中。現在社會上無論是學校還有社會團體,都自發的成立了雷鋒班和雷鋒組,您是怎麼樣來看待社會上的這些團體?

李有寶:我覺得這些團體首先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團體,而且它已經被人們認可、接受,人們歡迎的集體。我住在撫順,有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單位,有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和路,我覺得這都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非常好的做法。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從雷鋒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每個時期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去實踐雷鋒精神。在21世紀,人們還能夠以雷鋒的名字命名學校和班組等,他們是在以實際行動實踐雷鋒精神。

我曾經聽過有人説,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學雷鋒啊,都是經濟社會了,不用學雷鋒了。其實是錯誤的,我們學雷鋒不是因為學雷鋒而學雷鋒,而是因為雷鋒的精神品質是我們做人的楷模。如果我們都像雷鋒那樣做,比如説勤儉節約,要保持雷鋒的做人本質,這是一種精神。在撫順我生活了十幾年,我覺得撫順學雷鋒,包括東北這邊的學雷鋒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覺得他們做的非常好。人們對雷鋒還是非常熱愛的,人們對雷鋒的精神是迫切需要的,這種氛圍的存在很重要。

中國網:就是自己也在自發的傳承雷鋒精神,包括市民。剛才我們説到這些多年在學習雷鋒,學習雷鋒精神,在新時代雷鋒精神有沒有一個新的含義?

李有寶:我覺得現在學雷鋒必須要賦予它新的內容,我們應該把學雷鋒的著眼點放在培養高素質和綜合素質的人才上。因為在雷鋒那個年代可能人們有點文化知識,不用很高的知識就可以工作和做事。但是在今天,我們不僅僅要有一個良好的品質,更要有一個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這些班長在轉業以後也在學習,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識面,否則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如果是用過去在部隊所學的知識的話,就很難適應。所以我説壓力大,到地方工作是全新的環境,需要你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所以現在學雷鋒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上。

中國網:現在對於80後、90後,包括00後的孩子們,他們只是知道有雷鋒,有雷鋒精神,但是他們對於雷鋒精神的實質了解的並不多。針對這些年輕人,可能還處於少年的群體來説,您認為應該怎麼樣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雷鋒精神的實質?

李有寶:現在我們的學校,包括中小學,他們在學雷鋒方面做的非常好。現在我知道雷鋒班擔任全國很多學校的校外輔導員,這些學校有通過書信往來的,有通過網路聯繫的。離部隊比較近的會利用暑假、寒假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來到部隊,和部隊的戰士近距離接觸,感觸雷鋒精神。我覺得他們學習雷鋒精神還有一定的優勢。因為現在的孩子們聰明、活潑,而且現在的教育方式和過去有所改變。

我知道遼寧省專門出了一本“雷鋒的讀本”,系統的介紹雷鋒的成長經歷,雷鋒在部隊的事。孩子們過去對雷鋒不知道,只知道學雷鋒做好事,但是沒有系統的了解。後來這個學校出了這個讀物以後,孩子們才知道雷鋒是一個解放軍戰士,雷鋒是一個開車的,是一個做好事的人,雷鋒是一個到什麼時候和誰在一起,大家都願意和他在一起,是一個很勤勞的人。現在的孩子的理解和個人不一樣,他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學雷鋒做好事,每年學校都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雷鋒,這種做法非常好。

中國網:讓這些孩子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是不是更重要一些?

李有寶:當然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雷鋒離開我們已經好多年了,但是雷鋒精神始終在傳承下去。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當中,我覺得雷鋒精神還是存在的。現在説到每個城市做公交車的時候,雖然沒有直接説學雷鋒做好事,不像60年代、70年代放學雷鋒的歌曲,讓人們有意識的學雷鋒。但是現在公共汽車上有的時候帖著幾個字,要給有需要幫助的同志讓座,有孕婦和老人的專座,雖然沒有體現雷鋒兩個字,但這也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就是提示大家有一種社會公德,要以雷鋒的精神來幫助別人。

説到雷鋒精神,不要把它説得很高,其實雷鋒精神就是生活當中很樸實的點滴小事。如果用一、兩句話理解以後,雷鋒精神就是在當你餓的時候,別人送來一碗飯;當你渴的時候,別人送來一杯水;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送來一雙溫暖手。這就是很樸實的雷鋒精神。

中國網:這是最普通的,但也是最需要的。

李有寶:只有這樣,最普通的、最需要的東西人們才能夠接受。如果把雷鋒精神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人們不一定能夠接受。人們就認為雷鋒就是一個很樸實的人,學雷鋒不在於我的口號喊多高,學雷鋒就是踏踏實實的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我作為一個政府工作人員,我就踏踏實實把我的工作做好,再利用業餘時間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每個人都在學雷鋒,如果説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像雷鋒那樣做人的話,真的就像一首歌曲説話得那樣,“世界充滿愛”。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