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服務數十年 堅守信念一輩子

中國網 | 時間: 2012-07-12  | 文章來源: 中國改革報

——— 記湖南省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南村村醫馮新國

在湖南湘潭方言裏,有個名詞叫 “衝”,常用來形容一些位置偏僻、經濟落後的地方。在湘潭縣中路鋪鎮16公里之外,有個叫“中南”的小村落。儘管這一帶山清水秀、樹木蔥蘢,卻是個比“衝”還要“衝”的土山包。多年來,村上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攜家帶口遠走高飛了,可本文的主人公馮新國卻在“衝”裏扎了根。他就是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南村村醫馮新國。

青山綠水,見證一個少年的夢想

從市區驅車50公里,才得以見到“中南”的廬山真面目。一山一水一茶田,這裡的景色美得叫人稱羨。

隨狹窄的村道蜿蜒深入,採訪車在一處不起眼的樓房前停了下來。我們到訪時,馮新國正坐在接診臺上認真核對著藥單。“鄉親們掙幾個錢不容易,我能幫他們省點就省點。”

“中南村”地處偏遠,真正進過學堂、讀過書的人鳳毛麟角,更別提懂醫術、醫術精湛的“專才生”了。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祖輩相比,馮新國的選擇似乎有點兒“另類”。按理説,他應當子承父業、在田地裏“作為”才是;孰料他置家人溫飽于不顧,迷上了“醫生”這門苦行當。

“家裏的農活本來就忙不完,誰知還少了一個主要勞動力。”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馮新國的老伴告訴我們,作為當年村上最勤奮、最優秀的青年,村上把唯一一個培養“赤腳醫生”的名額給了求知若渴的馮新國,將他送到了幾十公里開外的市裏系統、全面地學習醫學知識。

説到“赤腳醫生”的夢想,馮新國表示,這還源於當年嘴角生出的那個癰。“農村人健康觀念淡薄,兜裏又沒幾個錢,所以根本沒把它當回事看。若不是縣醫院的醫生全力搶救,我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了。”

這件事情讓馮新國感觸頗深,“醫生擁有一技之長,能幫助他人減輕苦痛,是一份既崇高又幸福的事業,我一定要努力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從萌發意願起,馮新國就沒有停止過學習;學醫苦、學醫累,可他卻總是很“享受”地沉浸在醫學的世界中,樂此不疲。馮新國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所有“家當”除了書還是書。有同學笑他窮酸,馮新國不但不介意,還打趣地拍著乾癟的肚子笑呵呵地説:“得先喂飽了它才行”。

蜿蜒的山路,留下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預防接種,慢病隨訪,孕産婦、嬰幼兒訪視,藥品採購,衛生室建設……馮新國的老伴告訴我們,在馮新國的床邊,有一類東西特別多,那就是村民的病歷本。

“各組、各隊以及鄰村鄉鄰的病人就診記錄,他都分組分列地擺在床邊的案臺上,一得空就翻翻。”這樣一來,對於登門求診的患者,馮新國心中都有數。

衛生室隔三差五地有村民前來求診,我們的採訪也幾次因此打斷。中途,馮新國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表情讓人備受感動。我們發現,每每在給村民開藥單時,老馮的額頭總是緊繃著。“村民掙得都是辛苦錢,盡可能地選既適合病情、又在基本藥物制度報銷範圍內的藥給他們,為其減輕醫藥負擔。”原來老馮的“如意算盤”竟然是這個。

前來就診的一位姓李的村民向我們透露:30年前,為了救治一位得了急性壞死性腸炎的患者,馮新國可是足足兩夜沒合眼,最後好心的老馮還免了她家所有的治療費,“賺了累還不説,還倒貼本”。

村裏近些年才通的水泥路,過去的交通條件可想而知。“泥路又滑又濕,不知在裏面摔了多少跤了。”老馮坦言,診病不比其他活兒,就是深更半夜了,只要病人有需要,就得‘上路’。“別人的命懸在那,哪能容得你多耽誤。”40年下來,老馮幾乎成了村裏的“活地圖”,蜿蜒的山路,見證了他青絲變白髮的每一個細節。

“當時條件艱苦,最開始的衛生室還是一間20平方米不到的竹篾土屋。生産隊的師傅為我們在地上砌了兩個土墩,上面搭一張門板,就算是衛生室的接診臺。放藥品的櫃子由自家傢具‘改裝’而成。條件雖然簡陋,但村民們總算有了看病治病的地方。”提及當年往事,老馮感慨萬千。

老馮告訴我們,上世紀70年代中國還處於集體經濟時代,像他們這樣的“赤腳醫生”,報酬採用記“工分”的形式,“中上工”待遇。接診、開處方、拿藥,這些簡單的就診過程只需5分錢;若打針,則加收5分錢的注射費。一年下來,純收入最多百來塊。

採訪中我們得知,馮新國平時為村民看病,一不收看病費、二不要注射費。“對我們來説,西藥店、私人診所帶來的衝擊固然大,但既然是國家培養的醫生,就應當以拳拳之心來報答社會。”

鄉情民意,留下難以割捨的“親”情

説起馮醫生,村民們無不充滿了愛戴之情。聽聞我們要採訪馮醫生,附近鄉鄰一大早地就趕到村衛生室,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急著、盼著要把心中積攢下的感謝一一道出來。

馮新國今年64歲,照城裏的説法,他早該到了退休的年齡;有些和他一起、甚至晚幾輩的“赤腳醫生”要麼改了行、要麼去了條件好的地方。可老馮卻終究割捨不斷這脈“親”情,留在了山坳坳裏。“放下這些事情,心裏就感覺空蕩蕩的,不是個滋味。”

“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星暖千家,出診願翻千層嶺,採藥敢登萬丈崖……”30多年前,一首《赤腳醫生之歌》唱響了大半個中國,一邊荷鋤扶犁一邊治病救人的“赤腳醫生”們無償地承載著中國農村最基礎的防疫保健工作。

如今,國家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像馮新國“服役”的中南村衛生室,過去的竹篾土房變成了如今80平方米的寬敞樓房。標準的西藥房、留觀室、輸液室,由國家統一配備的醫藥櫃、診療床、印表機、電腦、聽診器等常用醫學器械整齊地擺放在衛生室內。老馮欣喜地告訴我們,近年來,國家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以每人平均5元的標準對村醫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補貼,他每年的收入已達到上萬元不等,“這個收入水準比起外出打工的收入要牢靠得多。

醫改三年以來,湘潭市投入200多萬元用於50家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改造;2010年投入710萬元為全市1420個村衛生室配備了醫療器械;2011年,又為全市每個村衛生室配備一台電腦和印表機。為進一步提高村醫業務素質,2009年以來,利用新型視頻教學方式(IPTV教學)對全市村醫進行了業務培訓,連續三年共培訓4950人次,提高了村醫進行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水準,讓村醫更好地為廣大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熟悉老馮的人都知道,不是他不想走,而是有一樣東西他放不下,那就是對村民健康的牽掛和對故土的眷念之情。(記者 邢成敏 □ 周花燕)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